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科大利用新研究方法 發現新靶標治療阿茲海默症

社會事

科大利用新研究方法 發現新靶標治療阿茲海默症
社會事

社會事

科大利用新研究方法 發現新靶標治療阿茲海默症

2020年11月05日 16:43 最後更新:11月06日 17:38

研究成果已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和《細胞報告》發表。

阿茲海默症是一種常見的腦部退化性疾病,目前全球患者人數已超過5000萬,預計到2050年將會增加至1.5億。香港科技大學研究團隊利用一個研究大腦的嶄新方法,不但有助評估潛在藥物對阿茲海默症(AD)患者的作用,更因而發現治療AD的新靶標,為阿茲海默症的研究及藥物開發開闢新路徑。研究成果已在國際權威科學期刊《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和《細胞報告》發表。

研究員進行單細胞轉錄組技術分析。科大圖片

研究員進行單細胞轉錄組技術分析。科大圖片

傳統的研究方法在判斷分子靶標是否可應用於藥物開發方面存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分子和病理研究中,AD患者腦部會被當作一個整體進行分析,但不同類型的腦細胞以及其異變對AD的作用,卻往往因此而被忽視,尤其是一些數量較少、例如僅佔腦細胞總數5%的小膠質細胞及1%的內皮細胞等。

葉玉如教授 (左二)及其研究團隊。科大圖片

葉玉如教授 (左二)及其研究團隊。科大圖片

由科大研究與發展副校長、分子神經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及生命科學部晨興教授葉玉如領導的研究團隊,利用先進的單細胞轉錄組分析技術,分析AD患者遺體大腦中特定細胞的功能。這項技術讓研究人員在單細胞水平上追蹤傳統工具無法觀測到的大腦分子變化。研究團隊對AD患者大腦中特定細胞的轉錄組變化作了全面分析,找到與AD相關的細胞亞型和病理途徑,並發現在大腦血管中內皮細胞亞群的作用。研究首次發現血管自然的增新程序和內皮細胞亞群中的免疫激活與AD的發病機理有關連,顯示血管失調與阿爾茲海默症之間存在聯繫。研究還發現新型分子靶標,有助恢復AD患者的神經動態平衡。

此外,團隊亦利用相關技術分析細胞因子白介素33(IL-33)的作用機制。IL-33是重要的免疫訊號蛋白,有機會發展成為有效治療AD的新藥物。研究人員發現,IL-33可以通過刺激小膠質細胞特定亞型的生長,促進對澱粉樣蛋白的清除,從而改善阿爾茲海默症的病理特徵。團隊更在小膠質細胞轉化為一個負責去除病原體的吞噬狀態機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

往下看更多文章

科大:籌辦本港第三間醫學院 獲倫敦帝國學院及加州大學分校支持

2025年02月17日 20:42 最後更新:22:14

香港科技大學表示,獲倫敦帝國學院與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支持籌辦香港第三間醫學院,兩間院校分別為科大醫學院計劃提供顧問上的支援,以及與大學展開合作,推動醫學教育和臨床培訓方面的發展。

科大

科大

科大表示,新一代醫生必須具備在本地環境中服務和領導的能力,亦應懂得善用全球醫療科研領域的前沿技術,因此與全球院校建立合作關係,並與包括北京、上海、華中以及大灣區的頂尖內地醫學院和醫院,構建強大合作夥伴網絡,務求建設一所符合最高國際標準的新醫學院,吸引世界各地人才加盟。

科大提到,倫敦帝國學院醫學院一直位居世界前10名,在英國及新加坡亦有成功籌建醫學院的經驗,憑藉在醫學教育方面的豐富經驗,目前正向科大提供專業意見,協助制定第三間醫學院的發展藍圖,以及草擬一個全面的規劃方案,涵蓋基礎設施需求、課程開發以及人才招聘等多個領域。

校方又說,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醫學院將與科大在師生交流、研究及國際協作方面展開合作,根據科大與該校最近簽署的合作備忘錄,可為科大學生提供臨床課程和實習機會,並為駐院醫生和專科醫生提供培訓課程;科大與該校也可以共建研究團隊或研究中心,以促進醫學教育、臨床治療技術和基礎醫學研究等領域的跨學科研究及應用,並會探討與國際組織在醫學教研方面的合作機會。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