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經過一場混亂,國會終於確認拜登當選總統,他將在1 月20日上台。
美國總統特朗普大力鼓動支持者到華盛頓「奪回選舉結果」,鬧出流血事件後,急急忙忙指示國務卿蓬佩奧加大對台灣和香港的動作。蓬佩奧宣布制裁香港拘捕50多名反對派人士的相關人員;再宣布派遣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克拉夫特本月13至15日訪台 ; 其後又表示要移除所有美國與台灣接觸的官方限制。內地《環球時報》直斥為特朗普政府最後的瘋狂。
瘋狂就一定是了,是不是最後,就可以商榷。外界一直有一個印象,就是特朗普是任意妄為的總統,發動中美貿易戰,以反華為競選綱領。相信特朗普落任後,中美關係就會全面改善。
是否真的如此呢?據聞阿爺的內部評估,就沒有外界想得那麼樂觀。
第一、新年伊始,馬上備戰。大家都沒有留意一則新聞,就在新年過後的1月4日,中共中總書記及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簽署中央軍委2021年一號命令,向全軍發布開訓動員令,鮮明提出「聚焦備戰打仗,深入推進軍事訓練轉型,構建新型軍事訓練體系,全面提高訓練實戰化水平和打贏能力。」習主席直接向解放軍提出軍事訓練目標,要「備戰打仗」,要「提高打贏能力」。
中國內地講到「備戰」,當然不會是與印度在高原上發生的小磨擦,而是與台灣甚至美國出現的戰爭風險。
中國直接講備戰打仗,但西方媒體就充耳不聞,正如去年5月人大常委會制訂《港區國安法》前夕,全國政協副主席夏寶龍會見港區人大政協代表時,重提韓戰歷史,警告美國不要干涉香港事務,也提及當年中國參戰前藉印度大使向美方傳達訊息,警告美軍若跨越韓國的三八線,中國就會出兵。美國不信當時一窮二白的中國會參戰, 結果大出意外,在韓戰中一敗塗地。
美國輕視了中國, 結果人大常委會去年訂立香港國安法,出乎美方意料,美國永遠低估了中國面對霸凌時反擊的決心。
第二,中美關係極難回到從前。據我接觸了解,在中央眼中,即使拜登上台,中美極難回到從前的友好狀態。不要忘記,美國「重返亞洲」的策略,是在民主黨奧巴馬主政時開始,只是2016年特朗普上台發揚光大。另外拜登上台也面對撕裂的美國,接近一半的選民投了票支持特朗普,而特朗普外交核心政策就是反華,即使拜登有意願,也不具備扭轉特朗普對華政策的條件。何況壓抑中國崛起,是美國跨黨派的共識。
第三,中國爭取中美鬥而不破。中美關係惡化,但中方不希望中美是零和遊戲,而是鬥而不破。不過這只是中國的意願,這台戲能否唱得起,還要看美國的反應。若美國真要把中美關係提升至你死我活的境地,繼續全面打壓中國,甚至在台海問題上玩火,中國已明言不惜一戰。
新華社記者早前寫了一篇評論,提及他在台灣最經常被問到的問題,就是「陸台會開戰嗎?」可知台灣人完全體會到戰爭的風險,可惜蔡英文政府就一直打擦邊球,而背後就是美國政府的鼓勵。
因此,不要期望拜登上台就天下太平。在中美關係緊張的情況下,阿爺處理香港問題的空間反而更大,因為不需要照顧美方感受,可以放手而為,如叫停美國領事館出售山頂物業的交易,不讓這項25.7億元交易的地契登記,就等於挾持人質,美國要與中國談香港問題,中國也有大把籌碼在手。
盧永雄
中國人爲特朗普改了一個混名,叫做「川建國」,實在難以想像特朗普執政才100天,就會對中國做出這麼大的貢獻。
加拿大選舉剛剛結束,本來執政自由黨在上任總理杜魯多領導下,向特朗普叩頭,搞到民望急滑,不過接任的卡尼「冷手執個熱煎堆」,乘着特朗普壓逼加拿大成爲美國第51個州的風頭火勢,強硬回擊。結果加拿大人同仇敵愾,重新支持自由黨,令卡尼勝選。
這個戲劇性的轉折,或許從加拿大人買咖啡的習慣已經可以看到。加拿大人最近痛恨美國,將「美式咖啡」改名爲「加式咖啡」,抵制美國的Netflix和迪士尼,取消到美國旅遊的計劃,甚至沽售在美國擁有的渡假房產。相信加拿大人現在也開始明白,當日緊跟美國對中國電動車實施100%的進口關稅,是傻得很徹底的行爲。
特朗普的殺傷力,從一個民調已經看到。據調查公司IPSOS最近公布對29個國家共2萬名成年人的調查顯示,環球受訪者認爲「美國對世界事務總體上有積極作用」的人數比例,從半年前的59%急降13個百分點到46%;相比之下,中國就在同一份報告中首次超越美國,從半年前有39%受訪者認為中國對世界的總體事務有積極作用,急升到49%。
值得注意的是,這個調查在3月21日至4月4日進行,特朗普在4月2日開始向全世界徵收極其離譜的超額關稅,但調查未能反映之後環球洶湧的民情。如果現在再進行同樣調查,恐怕中國領先美國的百分比將會更高。美國政治學家約瑟夫.奈伊(Joseph S. Nye)提出的一個「軟實力」的概念,奈伊曾任美國負責國際事務的助理國防部長,深明美國操控全球之術。他認為自冷戰以來,美國除了靠軍事和經濟的「硬實力」領導全球之外,還懂得用「軟實力」讓全世界折服。美國有讓世界艷羨的科研能力,長期標榜自由多元的生活方式,向世界輸出美式流行文化,這就是美國真正的實力泉源。
不過特朗普上任100天,就完全摧毀美國的「軟實力」。在世人的眼中,美國不僅沒有變得更加偉大,她的商品服務以至於文化,就成爲過街老鼠,特別是在盟友中的厭惡感尤大。由於美國對親密的朋友也肆意霸凌,在上述民調的29個受訪國家之中,對美國印象較好的反而是南美洲或者亞洲的發展中國家,那些認爲美國對世界總體事務擁有積極作用的人數少於40%門檻的國家,反而是美國的緊密盟友,包括英國、意大利、愛爾蘭、澳洲、西班牙、法國、德國、比利時、瑞典、荷蘭和加拿大。
特朗普在這場關稅當中,叫全世界的國家來跟美國談判,去「親吻我的屁股」。當世界各國面對霸凌顯得又怕又怒、彷徨無助之際,中國就選擇和美國硬扛,反加美國關稅。中國外交部4月29日在公衆號發布中英文的重磅視頻,題爲《不跪!》,強調面對美國關稅打壓中國不跪,「因爲我們深知中國不退,弱國的聲音就有人傾聽,霸權的欺凌就有人阻擋,世界的公理就有人守護」。
外長王毅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出席金磚國家外長會議的時候,狠批美國拿關稅作籌碼,向國家漫天要價,如果選擇默不作聲、妥協退出,只會讓霸凌者得寸進尺。王毅呼籲金磚國家共同反對一切形式的保護主義。
中國已經成爲全球反抗美國關稅霸權的先行者,發動全球南方國家和美國抗爭。有歐洲外交官私底下也表示,對中國強烈反抗美國的關稅霸凌十分讚賞,認爲只有中國才夠膽這樣做。其他國家在中國起來反抗之後,就採取觀望態度,和美國的談判時也採取拖字訣,不談怕惹怒美國,但是談的時候也不具體還價,談完和沒有談一樣。
國際社會就很像一個森林,不但比拼硬實力,還在比拼軟實力,不但比拼國家的力量,還比拼國家領袖的領導力,以及國民的堅韌性。
如今在中美第一回合的比拼中,美國這個惡霸就顯得相當無助,遇上中國的強硬反擊,遇到中國外交部發布《不跪!》的影片,連特朗普都選擇避而不戰,改爲由財長貝森特出來為特朗普執政100日總結,聲稱他得的數字是貿易戰會令中國1000萬人失業。不過,這一套靠嚇的話術,現在已經顯得蒼白無力,中國有意和美國硬扛下去。在這場軟實力的血拼中,中國已佔盡上風了。
盧永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