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12月13日。1937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殺慘案開始的日子。
1937年7月7日晚,日本軍在河北省宛平縣蘆溝橋附近演習,日軍借口有一名叫志村菊次郎的士兵「失蹤」,要進入宛平縣搜查,就此拉開了侵華戰爭的序幕。同年12月,日軍攻陷南京,進城屠殺了30萬人。那場浩劫到今年,已經84個年頭了。
今天是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日。在2014年之後,12月13日這天也有了一個新的名字,叫「國家公祭日」。如今是我們國家第8個國家公祭日。
這已是80多年前的事,若沒有80多、90歲的人,就未經歷過日本侵華戰爭,不少香港人對此的記憶十分淡泊。教育局上月致函全港中小學校長,建議學校舉行「南京大屠殺」悼念活動及講座,包括播放紀錄片。有屯門保良局香港道教聯合會圓玄小學家長投訴,上周四於向一年級學生播放南京大屠殺片段後,部分學生恐慌嚎哭,引起家長不滿。
歷史,本來就是如此殘忍。當香港人完全淡忘了這一段歷史的同時,日本卻在改寫歷史。這裏可以講兩個故事。
1. 日本的靖國神社。
日本陸軍大將松井石根,名古屋人,甲級戰犯,南京大屠殺主要責任人之一。1937年12月1日,松井石根命令日本華中方面軍進攻南京;12月17日,松井石根率領日軍進行了聲勢浩大的入城儀式。在佔領南京後,他開始組織士兵進行屠殺中國軍民,30多萬中國軍民被各種殘忍手段殺害。日本戰敗初期被美國佔領,1945年9月19日,松井石根被作為戰犯逮捕入獄,在審判期間,他辯稱自己當時因為生病而未能阻止暴行。1948年12月23日,松井石根被執行絞刑。不過到了1978年,松井石根的「牌位」,竟然被日本政府遷入靖國神社!
在日本8萬多個神社中,只有靖國神社因供奉二次世界大戰甲級戰犯,而屢次成為爭議焦點。內地《環球時報》2015年採訪靖國神社,神社方面竟否認「戰犯」的存在,靖國神社話:「所有神社內的死難者,都是為了國家而獻出了自己的生命,並無高低貴賤之分。從日本國內的角度看,不存在戰犯一說。這也正是戰後70年的歷史中,貴國(指中國)所謂的戰犯,一直被合祭在靖國神社的原因。」
靖國神社內的「游就館」是收藏和展示遺物的戰爭紀念館。館內展品的陳列方式和內容介紹無不在美化日本軍國主義,裡面循環播放著二戰紀錄片,有充滿悲情的解說,極力渲染日本士兵的為國盡忠,強調受害者形象。靖國神社把自己塑造成愛國主義和民族精神的象征,每年約有500萬人次參拜靖國神社,包括一批又一批的日本小學生,在參觀靖國神社後留言,向些那些在神社內供奉的「為國捐軀者」致敬。
2. 香港的空白。
香港97回歸,並沒有更重視中國歷史教育,還把中史由初中必修科變成非必修科。
那些年香港政府有個策略發展委員會,我是成員之一,有一天討論教育問題,我發言講到一個故事。話說2008年北京奧運,我和一個中二少年一起看女排比賽,中國對日本,中國隊一出場,少年就噓。問他何解這樣做,他除了崇日之外,還覺得中國隊「樣衰」。
這個少年在一間直資中學唸書,初中3年只有一個學期有中史課,竟然由一個英國中年女老師去教,女老師當然沒有讀過中國歷史,她自謂上課前兩星期在維基百科惡補中史。這樣的教育,自然教出這樣的家國情懷了。我後來才知道,原來用不懂中文的老師教中史是違規的。
我在策發會講完這個故事後,在場的教育局高官請我吃了一頓飯。他不是多謝我提的意見,而是請我有意見以後可以私下提出,不用在特首在場的公開會議提出。我懂的,我懂了香港教育和相關決策出了什麼毛病,就是對中國歷史的一片空白。
如今政府略有改進,又有家長不滿。但我覺得,要讓孩子認識歷史的大方向,只能前進,不應後退。
盧永雄
歷史最終會作出結論,法庭終於對2019年黑暴事件其中一個重大章節----「721事件」,寫下定論。
2019年黑暴風波兩大高潮是「721事件」和「831事件」。「721事件」是白衣人和黑衣人的衝突,而「831事件」是所謂「太子站打死人」的謠言。當時這兩件事件熱度極高,在社交媒體上大爆發,激發大量的示威者投入這場運動,但事後看來,完全是虛幻的炒作。
831太子站所謂「打死人」事件早有定論。當日謠傳6個示威者被警察打死,結果證明完全是虛構,不但有調查報道證明沒有一個失蹤者,另外還有被傳遭打死的示威者「韓寶生」(真名:王茂俊),最後流亡英國,還現身受訪。但這些人在謠言滿天飛時,卻不會出來澄清。
至於721事件就複雜一點。事發前幾日先有黑衣人去新界元朗區示威,由於明言要踩入鄉事的地盤,到7月21日元朗再有黑衣人示威時,就激發當地的勢力,即是所謂白衣人出來對抗,結果在港鐵站爆發大衝突。事發時網上謠傳警方和白衣人夾好,任由他們被人毆打,當時就激發大量民眾湧出來示威,令黑暴運動推向一個高峰。早前法庭已裁定,白衣人當日聚眾用藤條打人等行為是暴動行為。
案件審訊經年後,法庭在12月12日裁定,前立法會議員林卓廷和6名男子,當日在元朗暴動罪名成立,將在2月27日判刑。法庭認定支持黑衣人和他們的支持者同樣是暴動,區域法院法官陳廣池的判決,釐清了幾個重要的觀點。
第一,白衣人暴動並不等於黑衣人沒有暴動。陳官在裁決時,表示控辯雙方都同意在721相關時段,在元朗港鐵站內有一群白衣人暴動,問題的關鍵是當時港鐵站內,有沒有另一組人同樣暴動。
泛民前立法會議員林卓廷當日知道元朗區有衝突,就在網上發布3篇帖子,渲染說黑社會介入元朗的衝突,還叫助手開直播,以提高自己的政治氣勢。陳官列舉林卓廷當日的言行,包括林卓廷曾在港鐵站內大聲向對方說「警察嚟緊,拉晒你地班X街,你夠膽唔好走,你千祈唔好走,你班黑社會唔好走,各位兄弟唔好埋去」。
陳官反問這些說話和姿態,到底是緩解還是烘火澆油,其實一目了然。陳官用兩場颱風來形容,指同一時間可以有兩個颱風出現而互相影響,他就要判斷到底同一場景有沒有兩場暴動產生,結論是的確有兩場暴動同時發生。
陳官的解說釐清了很多人的誤解,以為只要對方犯錯,自己做什麼反應都沒有問題。我過去曾經在法庭聽審,是很簡單的不小心駕駛案件,案情是甲車直行,乙車從右前方切線切過來,結果兩車相撞。我聽審的案件是甲方司機被控不小心駕駛,他在庭上說是對方先沒有打燈就切線過來,是對方有錯,不應告他。不過裁判官最後判定,甲方司機沒有做足足夠的防範措施,同樣是不小心駕駛,罪名成立。所以他人犯錯,不等於自己沒有犯錯,這是很簡單的法律原理。普通人或許不知,曾任職廉署調查主任的林卓廷不會不知。
第二,是暴動不是調解。現實上包括林卓廷在內,這批去現場聲援的人都是支持或保護黑衣人的示威者。在當年多個暴動場合,這些知名人士經常都有兩種身份,既是支持者,又是保護者,身份隨時轉易。他們在有人示威或暴動的時候會推波助瀾,當警察到場維持秩序時,又會從中作梗,阻礙警方執法。當日很多其他在暴動現場的不知名所謂醫護、糾察甚至記者,其實都是示威者的一部分,只不過是用不同的身份出現,客觀就鼓勵了暴動,助長了暴動者的聲勢。
法庭今次很清楚的判定,聲稱到現在調解糾紛並不是一個辯解的理由,只要你到場是有刺激群眾的行為,這就是暴動。
第三,警方不執法毫無根據。當日有大量網上謠傳指警方和白衣人夾好,鼓勵白衣人打黑衣人,並讓事發時的元朗變成「無警時份」。就是這些謠言,令721事件大大鼓動了其後的示威。
陳官提到有關警方部署,形容2019年7月21日對整個香港而言是「多事之秋」,當天早上在港島有警方不反對的遊行,後來在晚上演變成中上環的暴亂及在中聯辦外的暴力行為。很難以平常日子、以普通巿民的角度去看警方當日的部署。陳官強調,警方及救護員在某種原因遲來現場,並不能成為挑釁對方,甚至以暴易暴的藉口,亦不應用「陰謀論」的眼光,來看警方當晚的部署。
總括而言,這件案件的判決,為2019所謂兩大懸案之一的「721事件」劃上句號。其實不單是事件本身,而是這些知名人士當日大批湧入元朗聲援, 在社交媒體上得到極大的響應,加上大量撒播謠言鼓動群眾,令整場運動推向高峰。現在要這些人為暴動付出代價,合理之至。
盧永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