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次的立法會選舉,最惹人注目的是選委會這新組別的競爭,51人爭40議席。
有人說大政黨、大團體當中,有很多人獲勝,這的確是事實。我估計在1448名選委當中,大政黨和大團體擁有大約1000票,團體之間換票,可以產生很大的影響力,但卻未有支配大局。
我見到一些各大團體都支持的人物,最終只獲得800多票,意味著有大約有200票流失了,這樣的20%流失比率可以說是相當的高,結論是團體票當中,有20%按個人意志投票,沒有完全跟大隊。
由於沒有所謂阿爺的「祝福名單」,不屬大團體的選委,個人意志更完全發揮出來。有人問,那些票王票后,是如何產生的呢?選委們究意是用什麼方法去投給他們屬意的人選的呢?
我認為選委們投票主要有兩個方法,第一是在51個候選人當中,揀出40人認為適合當立法會議員的人。第二是在51候選人當中,剔走11個他們認為不適合當議員的人。我覺得很多選委都是採用第二種方式。
我私下與不少選委談過,選委們大多不會完全認識所有候選人,他們認識又覺得有能力當議員的可能只有20、30人。而揀出11個他認為不適合的人,比挑選40個認為是適合的人選更容易。這就可以推論出得票最高者,可能是「人畜無害」的候選人,他們不一定是「最出彩」的,而是最少投票者要將他們放在11個被剔除的名單之內。倒過頭來,他們就變成得票最多的人。
再細心研究落選的11人,可以總結出他們被剔走的4大特徵:
第一是無料。要明白那接近1500名的選委,他們大都是在社會不同領域上有過人之長的人,自視不低,首先想剔除的,自然是那些他們覺得是「無料」之人,那些被剔走的候選人可能是太年輕、可能沒有從政的往績、可能太基層,選委們覺得這些候選人比他們自己差遠了,自然說服不到選委,這些人可以當立法會議員。
第二是「串」。這個世界,有料又寸的人,同樣不受歡迎。最典型者是覺得自己「超班」,無理由落選,所以在拉票方面,都做得很馬虎。例如不同界別的選委搞了幾十場論壇,有一個「猛人」,在初期完全不出席論壇,因為他覺得人人都認識他,沒必要出席,到後期發現他的競爭對手所有論壇都逢請必到,才急急轉軚,參加論壇。而據我的現場觀察,這個「猛人」在出席論壇事都沒有太多準備,現場爆肚,上台就講,講完就走,也沒有和在場的選委們交流,大家都覺得他相當之「高傲」。一有現場接觸,候選人是謙虛抑或高傲,很易看出來。選委喜歡有料但謙虛的人。
第三是外來人。排斥外來人的心態雖不理想,但也是自然反應,所以無論是「老外」,甚至是內地來港人士,若然不說粵語,就是一個天然的缺陷。外來人如果要當選,非要有一個很強的理由,令選委覺得他非選他不可,否則很易落敗。
第四是其他令人討厭的原因。包括有些人風評不好,出名投機,或者顯然無時間在港做議員,也很容易跌入11人的「死亡名單」。
簡單總結,由於選委要不多不少選出40人,心儀的多數只有20、30人,選委支持候選人入局的空間,其實相當寬裕,只要不給選委「踢走」的理由已經可以了。未來有志從選委會組別參政的人,要小心研究這個組別的遊戲規則。
當然研究選委們的投票傾向,另一重大意義是考慮他們明年3月27日時,會怎樣投票選出下一任特首。當然,選特首和選40立法會議員的主要分別,是特首只有一個,不會有40個,選委在投票之前,一定會先考慮候選人的能力和對國家的忠誠。選委選特首的思考方式和選立法會議員會很不一樣。
但經過這次選委會組別的立法會選舉,令人總結到一點,選委們的個人意志相當強烈,若出來參選特首的候選人超級討人厭,選舉時又會否出意外,反對票如潮湧現呢?
盧永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