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滲 Pervade:河麟斗與李應魯》展覽


河麟斗, Lyul (律), 1975, 91 x 65 cm, Oil on canvas;

 

 

李應魯, Munjachusang (Abstract Letter), 1979, 142.5cm x 177 cm, Collage on hanji

由Soluna Fine Art呈獻、駐香港韓國文化院和Art Chosun合辦的《滲 Pervade:河麟斗與李應魯》展覽,展出兩位韓國第一代現代美術大師靑華(Chung-Hwa)河麟斗(1930-1989)和顧庵(Go-Am)李應魯(1904-1989)共11件作品。靑華河麟斗幾何色域繪畫的靈感啟發自韓國的傳統文化及佛教思想;而李應魯以極具個人風格的當代和抽象水墨畫,打破東西方藝術間的隔閡。展期為2022年1月15日至3月12日,於上環西街52號Soluna Fine Art展出。

河麟斗1930年出生於慶尚南道昌寧郡,是韓國獨立後的第一批大學畢業生,於1957年與其他青年藝術家成立前衛藝術團體現代美術家協會。河麟斗和金昌烈、朴栖甫等人為ACTUEL會的創辦成員,積極推動無形式藝術至1962年,並創作出融入歐普藝術的幾何色域繪畫。河麟斗的作品風格深受佛教思想影響,在《廻》、《輪》等作品中反映出中「禪」的概念。1970年代中後期,他摒棄舊畫作中常見的幾何結構,轉為採用更富佛教色彩的元素,包括流線和波浪等。當中著作有《密門》和《曼荼羅》。河氏的《曼荼羅》系列以融合歐普藝術和佛教象徵聞名,他的作品被視為以西方抽象畫體現東方和韓國精神。河氏的作品抽取了傳統韓式美學和佛教的思想元素,如丹靑(韓國木製建築上的傳統彩繪)、民畫和薩滿藝術,並結合具裝飾性的的色調,神秘感和哲學意義。

李應魯1904年出生於忠清南道洪城郡,為韓國當代藝術巨匠。他以現代抽象風格演繹大自然與人類的姿態,打破東西方藝術間的隔閡。曾指導英親王(朝鮮最後一位皇太子)的金奎鎭對李應魯的藝術才能抱有極高評價。在《青竹》入選1924年第三屆朝鮮美術展覽會後,李氏開始嶄露頭角,並以傳統「四君子」畫家身份開展藝術生涯;他於1930年代後期至40年代初期到日本留學,期間研究出新穎的山水畫風。李氏在1958年移居法國後,創作出《文字抽象》和《群像》等結合東西洋藝術的作品,展現獨一無二的畫風。當時李應魯的作品引起了歐洲藝壇極大的關注,促使他在德國、英國、意大利、丹麥、比利時、美國等歐美國家舉辦展覽。1964年,李應魯於巴黎的賽努奇亞洲藝術博物館設立巴黎東方繪畫學院,向當地人教授東方書法和藝術,在外國宣揚東方文化。

面對全球疫情肆虐,文化及藝術界受到許多的限制。是次展覽希望藉着介紹兩位對韓國抽像藝術有着深遠影響的藝術大師,令香港人了解更多有關韓國的歷史和美學,同時能透過藝術,促進港韓兩地的文化交流。




UncleBus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