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子高/時事評論員、資深投資者,對香港政經、房地產議題有深入的了解

香港政府於去年12月發表《長遠房屋策略》2021年度報告,推算全港現有12.7萬戶居住環境欠佳,比2020年增加5,100戶,增幅達4.1%,當中約9.2萬戶居於劏房,佔73%;劏房數目亦較2020年增加3,200個,增幅達3.6%。劏房問題顯然有持續惡化的跡象,而且相信這只不過是部分數字,實際情況估計會較推算的結果更為嚴重。

「劏房問題」真的只因為無良業主在發窮人的大財嗎?是不是設立了「租金管制」的法例,規管業主,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呢?筆者絕對不認為是。從另一個角度看,劏房其實是有必要存在的。因為香港真的有一批人是需要一間房屋。那為什麼他們不上正常樓?因為他們根本沒有能力。沒有能力,是因為香港的樓價太高,推高了租金,於是貧苦大眾便沒有能力上樓。因此,要解決「劏房問題」,必須從供應入手。

2018年,特首林鄭月娥在《施政報告》中提出「明日大嶼願景」計劃填海造地1700公頃,該計劃耗資約6240億元,這一高昂的價格引發了社會各界人士的爭議。於是,計劃一直進展緩慢。直至2021年10月,香港特區政府公布了《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建議於北部都會區內推行多個土地發展、鐵路和自然保育項目,以回應香港中長期的土地需求和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兩個方案都是可行的方案,而且也是可以大量增加香港長期土地供應,然而二者都需要政府大量投入資源。

以「明日大嶼願景」計劃,由於要興建1,700公項人工島,涉及填海造地的工程,所以造價估算至少6,420億港元。截至今年二月,財政儲備預計為9,467億元,光是一個「明日大嶼願景」計劃就花費了近七成財政儲備,風險之高,實在不是香港人能承擔起。至於「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本來就是一個把各項計劃統整而成的「組合計劃」,所以它的風險指數相對低。據2021年10月6日發表的《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報告書》所說,整個計劃是由「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元朗南發展區」、「新田 / 落馬洲發展樞紐」、「港深創科園」、「古洞北及粉嶺北新發展區」、「新界北新市鎮及多個棕地改造項目」組合而成。

事實上,目前放在特區政府枱上的土地發展計劃只有兩個:「明日大嶼願景」和「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而我們只有三種選擇:第一,「要大嶼,棄北部」;第二,「棄大嶼,要北部」;第三,不選擇了,都要,可以用上屆特區政府提出的「先大嶼,後北部」。這三種選擇都是有利有弊,不容易選擇,香港市民必須好好討論。昨天,「幫港出聲」召開了記者招待會,「幫港出聲」召集人、HKG報創辦人周融聯同「幫港出聲」成員、HKG報行政總裁周天慧、香港法學交流基金會主席馬恩國大律師和科大經濟系前系主任雷鼎鳴教授都有出席。「幫港出聲」指出,他們即將推出「全民討論解決土地房屋問題」活動,通過一連串的網上、網下討論,舉辦研討會,以及進行一項大型民調(由香港研究協會進行),期望協助新一屆政府掌握民意,解決重中之重的土地房屋問題。

香港人,我們是不是都要出下聲,為自己的權益爭取一下!




沈子高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