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樂施會攜社創基金推本港首個按效益付費項目 冀進一步提升非華語學生中文能力

社會事

樂施會攜社創基金推本港首個按效益付費項目 冀進一步提升非華語學生中文能力
社會事

社會事

樂施會攜社創基金推本港首個按效益付費項目 冀進一步提升非華語學生中文能力

2022年07月30日 15:15 最後更新:15:19

樂施會於2020年獲社會創新及創業發展基金委聘,與香港大學及香港教育大學開展全港首個「按效益付費」項目。計劃名為「從起步開始-幼稚園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支援計劃」,是全港首個「按效益付費」項目,以全港首創的「動態增潤學習模式」教學,結合「師徒制」老師培訓,成效顯著。項目開展至今共支援1,200 多名非華語學生及170名教師,計劃中「種子學校」的非華語學生,在中文字發音的評估分數顯著提升約3倍,而在聯想字的評估分數方面,也進步超過4倍。相關教學資源已上載到計劃的網上資源平台,免費讓公眾下載,期望使更多非華語學生受惠。

香港大學。資料圖片

香港大學。資料圖片

項目今天舉行成果分享會,除了設有教學成果展覽外,亦會就多個主題讓參與計劃的教師們進行分享交流。樂施會總裁曾迦慧表示,為非華語學生在學習語言的黃金期提供更適切的中文教育,長遠有助提高他們的競爭力,亦希望藉着分享「按效益付費」項目的成功經驗,讓更多投資者及社福機構嘗試這種合作模式,推展更多更大規模的項目。

30多間有教育非華語生的幼稚園校長及老師到場參觀教學展品。樂施會圖片

30多間有教育非華語生的幼稚園校長及老師到場參觀教學展品。樂施會圖片

社創基金專責小組副主席繆志仁表示,社創基金近年積極推動「按效益付費」模式在香港發展,希望透過引入政府以外的資源,包括資金、知識、能力、網絡等共同推動社會創新,並同時提供予投資者具深遠社會效益的另類投資選擇。「按效益付費」項目在推展期間所需的資金全數由投資者提供,委聘人只會在項目達致雙方事前已同意的成效水平時向項目提供資助,若項目成效理想,投資者將額外獲得項目成本以外的回報。相關做法為不同持份者提供更大誘因去提升服務成效,相信較傳統購買服務模式能產生更大效益予受惠者。

計劃為教授非華語幼兒中文而設的圖畫書等教材及教具。樂施會圖片

計劃為教授非華語幼兒中文而設的圖畫書等教材及教具。樂施會圖片

隨著計劃踏入第二年,期望能進一步提升非華語學生的中文能力,讓他們的中文水平能和華語學生收窄最少一半距離。另外,原創的中文作為第二語言課程及教材套已初步完成,並在剛推出的網上資源平台上載最新發佈專為教授非華語幼兒中文而設的圖畫書系列,連同主題兒歌,還有支援非華語學生學習及升小的資源,以分享予全港教師和家長使用。樂施會希望通過這個「先導」計劃,推動整個「按效益付費」及「社會創新」的生態圈繼續拓展,讓更多有心人士加入,未來會考慮讓一些相對成熟的項目,以「按效益付費」形式擴大其效益。

今天舉行成果分享會。樂施會圖片

今天舉行成果分享會。樂施會圖片

私隱專員公署公布樂施會資料外洩事故的調查結果,黑客於去年7月10日在樂施會的資訊系統設置勒索軟件,導致儲存在系統內的檔案及資料被加密及竊取,令樂施會超過330GB的數據被竊取,可能受影響的人數約為55萬,包括捐款者、義工、僱員、求職者等,涉及的個人資料包括姓名、身份證號碼、地址、信用卡號碼等。

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資料圖片(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資料圖片(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公署認為樂施會過時的防火牆存在嚴重漏洞、未有啟用多重認證、沒有對伺服器進行保安修補等,均是導致外洩事故發生的主因,裁定違反《私隱條例》,並已向樂施會送達執行通知,指示採取措施糾正。

另外,私隱專員公署總結工作,去年接獲203宗資料外洩事故,較前年增加近3成,當中67宗來自公營機構、136宗來自私營機構。外洩事故涉及黑客入侵、遺失文件或便攜式裝置、系統錯誤設定等,當中黑客入侵導致資料外洩的事故有61宗,與前年的64宗相若。

樂施會

樂施會

公署去年共處理442宗「起底」個案,較前年的756宗大減超過4成,「起底」原因主要為金錢糾紛、家人及感情糾紛等。公署同期共向20個網上平台發出194個停止披露通知,涉及約5300個「起底」訊息,遵從率超過96%。公署亦就118宗個案展開刑事調查,並將40宗轉介警方跟進,共拘捕20人。

投訴個案方面,公署在去年收到超過3400宗,較對上一年的3500多宗下跌約4%,當中約9成投訴個案涉及私營機構或個別人士。另外公署去年共接獲1158宗與懷疑誘騙個人資料相關的查詢,較對上一年約800宗,增加46%。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