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英國政府突推出BNO簽證「快批」服務,掠水未必是主因,看來是與加拿大和澳洲鬥快搶人,因數字顯示,不但申請宗數正遞減,而且多了人獲批後未動身,可能等候其他option,如英國不加快程序,申請者隨時蟬過別枝。英政府還有另一「賣點」,就是移英的BNO港人可在明年英國大選投票,過過民主癮,這也可作為變相「政治洗禮」,令他們在意識形態上歸化。亂港組織亦借勢大吹大擂,下周開始為此造勢。
英國明年舉行國會大選,當局指BNO港人可以成為選民,參加投票,而亂港組織已開始大吹大擂,推動移英港人接受「政治洗禮」,強化與中國和香港特區的離心。
這兩年在英國落腳的BNO港人逾11萬多,他們除了可暫時居留,等候申請入籍之外,原來也因具有英聯邦公民身份,可在所有選舉中擁有投票權,換言之,明年英國舉行國會大選時,他們也可以成為選民,參加投票。
我詢問一位熟識國籍法的朋友,他說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英國為了維持「子民」對帝國的認同,所有英聯邦公民,只要符合某些條件享有居英權,便可登記為選民。近年英政府出BNO茅招撬香港牆角,吸走大批港人,自然想把他們納入英國選舉制度,加強其認同感,這種司馬昭之心,明顯可見。
在英的亂港組織對此當然大力配合,已開始打響鑼鼓,由末代港督肥彭贊助的「香港監察」,就於下周二在倫敦舉辦研討會,探討BNO港人如何在明年秋天的大選中,「捍衛自己的民主權利,並行使投票權」。
這活動由「香港監察」行政總監羅傑斯主持,講者包括前民主黨大佬、前立法會議員李永達,以及《金融時報》等英媒的代表,討論將聚焦於明年大選的關鍵議題、港人的選票對政府政策有什麼作用等。
部分在英「黃友」對擁有投票權甚high,但這類政治狂熱分子已買少見少,對未動身的港人,並非一個賣點。
政圈朋友認為,部分因政治理念跑到英國的港人,對有份投票,會感到冗奮,有關組織必會藉此大肆宣揚,而這也是英方整套「BNO策略」設計的一部分,除了吸納英國所需的勞動力和資金,也對移英港人進行「政治洗禮」,強化他們與中國和香港特區的離心。
事實上,在今年4月舉行的英國地方選舉,已有BNO港人登記為選民,參加了投票,更有人取得候選人資格正式參選,例如移英僅一年多的崔天成,便在港人聚居的倫敦薩頓區出選,結果不敵保守黨候選人,失敗而回。
在新冷戰的陰霾下,英政府手中的BNO牌將繼續打下去,且會出不同花樣,BNO港人參與英國各種選舉便是其一,而亂港組織亦勢必推波助瀾,再把影響傳回香港。
不過,英國經濟社會的「窿」近期越露越多,BNO的賣點正在遞減,還未立定主意動身的港人,有多少會為了「選票誘惑」,而走向太不確定的未來?
時人物語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美國總統選戰周二埋牙,單看民調,特朗普與賀錦麗暫時仍難分高下,但賭盤則顯示「狂人」勝算較高,上周末就有人投注3000萬美元買特朗普贏,他們的預測可能準過民調。一位財金猛人同我講,不論兩人誰勝出,對中國將同樣強硬,他擔心香港駐美經貿辦很快會被封殺。在美亂港組織「香港民主委員會」(HKDC)也摸到風向,近日大爆陰毒,圖搞垮香港在美的經貿網絡,斷其「米路」,他們在大選之際出手,是為背後「大佬」的下一着棋造勢,港府要有所準備。
美國大選後,新任總統很可能出手封殺香港駐美經貿辦,而亂港組織HKDC趁這時候出陰招,發表「調查報告」指經貿辦等在美搞政治活動,滲透地方政府,明顯誇大。HKDC的背後目的,是為斷香港財路造勢。
美國一批「鷹派」政客,早已對香港駐美經貿辦磨刀霍霍,殺之而後快,眾議院今年9月已通過法案,若政府確認經貿辦不應再享有豁免特權,便須於180日內關門大吉,現時只待稍後過參議院的一關。
眾議院9月己通過封殺經貿辦的法案,只待過參議院一關,政府便可動手。
就在此時,HKDC慌死經貿辦唔死得,近日加料落毒,發表一份所謂「研究報告」,「揭露」港府透過經貿辦、貿易發展局、投資推廣署等機構,與美國的商界團體、州政府和政客、智庫等密密建立聯繫,進行「串連」,以影響政府的商貿政策,並「用不同手段傳播支持香港特區和中國政府的政治宣傳」。
報告講到港府在美國四處滲透,神通廣大,進行「次國家級」的政治游說,說已找出有連繫的組織,共有12個之多,並指港府低調聘用國際公關公司 Edelman為它工作。報告故弄玄虛,以戲劇化寫法「揭露」 港府在美國的「政治任務」,但部分內容唔知嚇死,知就笑死,且舉以下兩例。
其一是,報告指由海外港人成立的「香港商業協會」,與經貿辦關係緊密,其參與旅發局的「Hello Hong Kong」活動,配合港府「由亂及治」的宣傳,實質上是政治活動;其二是,紐約經貿辦曾聘請一名做過特種部隊軍官的商界人士做顧問,協助搞「香港龍舟節」等,其實是靠他進行政治滲透,拉攏地方政府。明眼人都看到,這兩件事只不過是普通民間活動,報告卻「作大冇壞」,亂吹一通,極之誤導。
HKDC報告所爆內情雖然得啖笑,但也不可輕視,它把經貿辦、貿發局和旅發局等抹上政治色彩,是為鷹派議員和官員提供「證據」,為封殺這些機構鋪路,目的是切斷香港在美的財路,以達成他們未完的「攬炒」使命。
我與一位財金猛人談起此事,他說早在回歸前,港府已派官員在美國進行政治游說,影響政府對香港的商貿政策,一直延續至今,所以那份報告所說並非什麼新發現。我同意他所講,報告是有意作大,以亂視聽。
他說自從中美陷入「新冷戰」之後,港府在美國做政治游說越來越難,很多「說客公司」(Lobbyist)不敢接港府的生意,恐怕會有政治風險。聽猛人咁講,經貿辦即使想做政治游說,亦好難做得成。
不過財金猛人指,經貿辦的處境確危危乎,新總統上台後,好可能即向它開刀,看來難逃關門厄運,政府要預早準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