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美斯缺陣3點「不尋常」耐人尋味 「陰謀論」make sense有推理空間

博客文章

美斯缺陣3點「不尋常」耐人尋味 「陰謀論」make sense有推理空間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美斯缺陣3點「不尋常」耐人尋味 「陰謀論」make sense有推理空間

2024年02月05日 19:50 最後更新:20:30

美斯昨天臨場缺陣,不單止4萬觀戰球迷嬲到爆,街頭巷尾也噓聲不絕,有市民怒呼這是「世紀大騙案」,也有冷靜旁觀者看到事件中有些「不尋常」疑點,背後原因似乎並非欺場咁簡單,而一些「陰謀論」雖無實證,亦非胡亂猜想,大有推理空間。政府除了促主辦機構交代,也要努力解開謎底,讓市民知道真相。

美斯全場「睇波」缺陣,體育專家和《大公報》都指出有「不尋常」疑點,由此衍生出「陰謀論」揣測,耐人尋味。

美斯全場「睇波」缺陣,體育專家和《大公報》都指出有「不尋常」疑點,由此衍生出「陰謀論」揣測,耐人尋味。

今次美斯來港打表演賽,全城興奮期待,港府也視之為谷旺香港的大型盛事,盡全力支持,但美斯卻完全不落場,令盛事「爛尾」,對港打擊甚大。整件事當中有一些疑點,惹人遐想:

第1是體育專家雷雄德所指,今次是表演賽,沒有比賽壓力,美斯即使有些傷患,但看來未算太差,如賽前與港方傾好「就住佢」,落場「搓幾腳」,讓球迷開開心,應無大問題。但他最終完全沒有出賽,實在難以接受,並非一支商業球隊應有的做法。

第2是,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透露,開場前主辦方仍確認美斯下半場會出場,但開波時,美斯仍未見影,政府知有問題,即叫主辦方催促球隊,然而直至完場前10分鐘,政府才獲告知美斯因傷缺陣,球隊頗有「玩嘢」意味。

第3是,據體育界人士說,職業球隊對球員的傷患有幾重、大概什麼時間可康復,都應有科學數據判斷,如來港前估計美斯不宜出場,應宣布取消賽事,即使已到港,也絕不可能開波後才作此決定。是否有其他不為人知的原因,令人疑惑。

事件惹起公憤,球迷破壞美斯紙牌洩憤,政府有必要窮追猛打,找出真相,為嬲到爆的市民出囗氣。

事件惹起公憤,球迷破壞美斯紙牌洩憤,政府有必要窮追猛打,找出真相,為嬲到爆的市民出囗氣。

事件出現種種疑點,難免引起一些「陰謀論」推測。《大公報》今日社評就以「球王缺陣不尋常」為題,以重語氣提出質疑:「美斯到底為何無法出場、是否受到什麼壓力,現在還是個謎,但事次再次提醒各界,香港發展往往受制於外部因素,我們唯有做好自己,築牢發展基石,才能在變動中立於不敗之地。」究竟社評所說的「壓力」來自何方,「外部因素」又是什麼,文中沒有明言,但顯然意有所指。

一位建制派資深立法會議員也同我講,雖然事實如何不得而知,但很同意《大公報》的說法。盛事一定要繼續做,不過要更加小心謹慎,以免「俾人玩」。

另外,一位朋友收到某保險業老前輩的短訊,說法也堪玩味。他指美斯缺陣,可能不是教練的決定,也非碧咸可話事,國際邁阿密畢竟是一家美國球會,說不定有來自美國職業足球聯盟的影響。這當然只是政治角度的揣測,但在現今錯綜複雜的國際環境下,什麼事都可能發生。

這次事件,不會隨着球隊今午離港而結束,雖然主辦方今午表示不收政府1600萬贊助費,但政府勢必逼它詳細交代合約細節,以及披露過程始末,屆時部分疑團便可解開。

此外,財經界朋友說,日後可能出現連環官司,部分球迷或集體訴訟,入稟向主辦方索償(去年C朗在南韓賽事缺陣,有一批球迷索償成功);主辦單位也可能因美斯缺陣造成損失,狀告球會追數。總之,場場好戲尚在後頭。

不論如何,政府為了力保威望,必須繼續窮追猛打,找出真相,為深感「受騙」的廣大市民出一囗氣。




時人物語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學者調查揭美國黑幕 藉「反腐」毀外國競爭對手 情報部門任意竊取商業機密

2024年12月18日 21:35 最後更新:21:44

我昨日寫前民政事務局局長何志平在紐約陷獄的秘聞,反映美國的「深層政府」何其黑暗,除此之外,這宗奇案也暴露了美國的「醜惡長臂」,就是藉《反海外腐敗法》,以毒辣手段打擊與美國競爭的外國商業對手,不僅苛索巨額罰款,還任意拉人封鋪,令人憤慨。政圈朋友同我講,法國學者拉伊迪用了兩年時間調查這惡霸行徑,寫成《隱密戰爭》一書,對此作了深入揭露,讓人看清楚「正義面具」背後的真面目,可見何志平奇案背後,藏有美國掠奪經濟利益的陰謀。

法國學者拉伊迪調查兩年,寫成《隱秘戰爭》一書,揭露美國以《反海外腐敗法》為名,伸出「醜惡長臂」,摧毀外國商業競爭對手。

法國學者拉伊迪調查兩年,寫成《隱秘戰爭》一書,揭露美國以《反海外腐敗法》為名,伸出「醜惡長臂」,摧毀外國商業競爭對手。

何志平2017年在紐約被FBI拘捕,隨即控告他賄賂非洲國家乍得和烏干達政要,以取得石油開採權,根據的法律就是《海外腐敗法》。為什麼這套法律可以如此「法力無邊」,甚至跨境執法,橫行無忌?

法國學者拉伊迪在《隱密戰爭》中說,此法自出台之初,已帶有「域外」屬性,不論案件在那裏發生,只要涉及的企業,或旗下任何分公司,與美國有某種聯繫,例如用美元交易等,美國司法部就可以對它展開調查或實施制裁。

他指,美國當局因有這「法律武器」在手,只要懷疑外國企業在財務上有腐敗問題,根據一個模棱兩可的「罪名」,就可以名正言順查看母公司所有加密賬目,以掌握其子公司的經營狀況,包括商業秘密。

此外,其執法範圍可涵蓋外國公職人員、企業行政高層、公司股東等等,「長臂」可伸展至與涉案公司有關的任何人等。

《隱密戰爭》一書引述法國前總檢察長梅朗說,不能天真地相信美國的反腐敗言論,其真正目的,是令外國競爭對手信譽掃地,從而為美國利益開闢新市場,給自己保留最好的商機。

何志平被指賄賂非洲政要,身陷牢獄,就與美國這隻「長臂」有關,背後有美國爭取商業利益的陰謀。

何志平被指賄賂非洲政要,身陷牢獄,就與美國這隻「長臂」有關,背後有美國爭取商業利益的陰謀。

政圈朋友指,法國阿爾斯通集團主管皮耶魯齊,於2013年在紐約機場被捕入獄,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當時阿爾斯通是發電鍋爐主要生產商,其競爭對手正是美國通用電力公司,美國政府為了擊潰阿爾斯通,射人先射馬,以《反海外腐敗法》把皮耶魯齊拘捕,指他進行商業賄賂,最後判他罪成,身陷黑獄,直至2018年才放監。經此打擊後,阿爾斯通集團的電力業務終被通用電氣公司收購,隨之遭肢解,讓美國得以雄霸一方。

《隱密戰爭》一書還揭露,根據歐洲議會一份報告,美國國家安全局一直以反腐敗為名,使用各種技術手段監視歐洲企業。此外,該局有一個特別部門,專負責監控全球金融交易,行動代號是「碟火」,搜集了70多間銀行客戶的訊息,並以打擊洗錢、反恐、反武器販賣等理由,獲取 Swift系統內的交易資料。

從該書披露的美國「隱密行動」可見,只要它給外國企業或組織扣上「腐敗」、「洗錢」或「違反制裁」等罪名,就可以任意調查,最後拉人封鋪,把當事人投入牢房。究竟誰是橫行無忌的惡霸,不是已一目了然嗎?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