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科大團隊研發AI節能減碳窗口 冀落地普及香港綠色經濟

HotTV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
Loaded: 0%
Stream Type LIVE
Remaining Time 0:00
Â
1x
    • Chapters
    • descriptions off, selected
    • captions off, selected
      HotTV

      HotTV

      科大團隊研發AI節能減碳窗口 冀落地普及香港綠色經濟

      2024年05月04日 22:00 最後更新:22:41

      一部手機也能拯救地球?智能手機不單讓我們生活更方便,亦能夠減碳的重要工具。在未來,智能辦公室及家居等都可以節能減碳了!

      科技大學團隊研發一款可用作光伏發電及節能的窗口,只要安裝它,配合物聯網大數據,就可以太陽能發電、貯電,更能節省室內能源,用戶只需一個簡單介面,就能看清所有數據,操控電力如何用!帶領研發團隊的科大綜合系統與設計學部助理教授向暢穎教授說:「操作介面讓我們知道今天的窗戶發了多少電,這個電未來要為掃地機械人充電?還是把它賣到電網?還是將電借給鄰居?」這就是未來智能家居或辦公室的體驗。

      科技大學團隊研發一款可用作光伏發電及節能的窗口 (巴士的報記者攝)

      科技大學團隊研發一款可用作光伏發電及節能的窗口 (巴士的報記者攝)

      實現智慧城市及碳中和的配置

      政府於2021年公布《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減碳策略,提出從衣、食、住、行中改變生活小習慣,減少碳排放,在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向教授也看到這類智能窗口的未來發展:「香港要實現2050年碳中和,建築的節能減碳,就會有很大需求。」如果家家戶戶都有這類節能發電窗口,香港就能夠容易達成碳中和的目標,為地球環保出一分力。這個研發項目—用於隔熱的先進光電智能窗口,早前獲得第49屆日內瓦發明展評審團嘉許金獎。

      科大綜合系統與設計學部助理教授向暢穎教授 (巴士的報記者攝)

      科大綜合系統與設計學部助理教授向暢穎教授 (巴士的報記者攝)

      向教授又指,當初看準在香港研發這個項目,是因為看過數據後,覺得香港的需求與機會十分龐大。向指出,香港九成以上的用電及六成以上的碳排放來自大廈,而大廈亦是冷氣耗電的最主要場所。

      研發得益於香港創科政策及內地龐大產業鏈

      向教授又提到,香港是個中西合璧的地方,能與國內外優秀的人才交流。同時,在政府大力支持可再生能源政策,也鼓勵社會減碳減排:「再生能源政策釐定自家而再生能源發電,政府會以每度$4回購,從而鼓勵用戶、發展商積極發展再生能源,並投入資源讓本港再生能源發展落地,與國家2050年做到碳排放中和目標一致。」現時,團隊的研發產品亦正與本地發展商洽談推出市場,期望能夠落地,實現減排。

      政府公布《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減碳策略,提出從衣、食、住、行中改變生活小習慣,減少碳排放,在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資料圖片

      政府公布《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減碳策略,提出從衣、食、住、行中改變生活小習慣,減少碳排放,在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資料圖片

      向教授表示香港背靠祖國,可以藉著內地產業鏈的優勢做研發,同時亦能夠與國內及國外市場以及科研機構合作,產生協同效應。

      河套深港創新合作區(新華社圖片)

      河套深港創新合作區(新華社圖片)

      香港政府亦正快推動河套港深創新合作區及科技園發展,建立多元創科生態圈,更能讓香港與深圳協同發展,深化與內地的創科合作,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創新及科技局局長孫東表示,香港創科發展步入穩固期,會以穩中求進的態度,積極為香港謀求更多發展機會,推動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

      Tags:

      科大

      往下看更多文章

      科大上海產教融合中心成立 推進滬港合作發揮芯片及人工智能等優勢

      2025年01月23日 23:17 最後更新:23:32

      為切實推進滬港合作,充分發揮香港科技大學在「芯片、人工智能和生物醫藥」等學科方面的創新創業優勢,科大建立上海產教融合中心。並在22日舉行揭牌儀式。

      科大表示,揭牌儀式在徐匯濱江西岸國際人工智能中心舉行,由上海市徐匯區人民政府、港科大、上海市漕河涇新興技術開發區發展總公司聯合主辦。

      港科大上海中心是港科大首個位於長三角的產學研基地,與大學在大灣區的多個產學研據點互補,完善總體發展戰略布局。港科大上海中心承擔「產教融合人才培養」和「創新孵化產業加速」兩大核心功能,將與上海市高校、企業合作打造人才培養、創新驅動和技術融合的國際化生態。

      揭牌儀式期間,二十多家上海知名科創企業與港科大簽署合作協議,涵蓋信息科技、金融、生物醫藥、互聯網、製造業、媒體及旅遊業等領域,部分企業還將進駐中心。其中,在國家教育部、上海市政府以及臨港集團代表見證下,港科大、上海市徐匯區人民政府與上海市漕河涇新興技術開發區發展總公司簽署了一份三方合作協議,希望通過港科大上海中心的成立,在教育、科研、創新創業、校友拓展及高等教育政策倡議等方面開展全面合作。

      此外,港科大與上海四所頂尖學府,包括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同濟大學醫學院及上海科技大學達成醫學領域的戰略合作關係。港科大正在積極籌建香港第三所醫學院,本次與四所上海頂尖高校達成戰略合作關係,既加深了各方在醫學教育、聯合研究、人才培養及國際交流等方面的合作,還將在未來醫學前沿研究、臨床醫學的研究轉化、以及培育面向未來的醫學人才等方面形成合力。

      上海市委書記陳吉寧在儀式後親切會見了港科大的管理團隊及教授代表,而上海市副市長解冬致辭時表示,港科大是世界知名高校,徐匯區是上海教育科創的重要承載區,漕河涇新興技術開發區則擁有一流的科創園區。今日三方簽約,是落實滬港兩地合作的切實行動,也是强强聯合的關鍵舉措。她希望三方攜手,共謀産業發展,擴大科技交流合作,構建持續發展的滬港科創生態圈,協同促進上海、長三角乃至全國的科技發展與進步。

      港科大校董會主席沈向洋教授衷心感謝上海市政府對港科大的信任,他說:「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的發展乃國家完善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之一,而香港與長三角之間的合作和發展空間廣闊,我深信,港科大上海中心成立後,憑藉其搭建的平台,我們將充分發揮在多個不同研究領域所具備的獨特優勢,積極推動滬港兩地在科創領域展開深度交流合作,最終達致互利共贏,為兩地的科技發展與創新注入強勁動力。」

      港科大校長葉玉如教授表示:「港科大上海中心的落成,標誌港科大與長三角展開更深入的合作,聯同港科大在廣州、深圳、佛山等多個大灣區城市的科研基地布局,「科大創新帶」將進一步完善。我很高興,港科大上海中心已獲得多所知名大學、企業及初創鼎力支持,有利港科大進一步匯聚更多資源,發展具影響力的創新研究,攜手貢獻國家。」

      負責港科大上海中心建設的港科大首席副校長郭毅可教授介紹中心的發展規劃:港科大上海中心採取了「一中心、兩基地」的協同發展模式。兩個基地分別位於徐匯西岸國際人工智能大廈(西岸基地)及上海人工智能產業集聚區「漕河涇開發區北楊人工智能小鎮」(北楊基地)。前者將主要聚焦產業生態培育及匯聚產業資源,後者則會著力構築產學研高地與科研成果的轉化。

      徐匯區的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融合程度很高,將為港科大上海中心構建特色科創生態圈和賦能科技產業創新發展提供廣闊沃土。一方面,徐匯區科技創新濃度高,集聚了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等100多家國家級、市級科研機構,上海交大、復旦上醫、創智學院等15所高等院校,每萬人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95件,位列全市第一。另一方面,徐匯區產業創新氛圍足,積極布局大模型、區塊鏈、具身智能等未來產業,打造了多個瞄準細分產業的高質量孵化器,不斷培育城區發展的「未來曲線」。

      港科大上海中心落成啟用後,港科大將為學生提供全新的學習路徑,讓修讀指定兩年制碩士課程的學生可選擇於上海修課一年,於港科大上海中心參與前沿研究、企業實習及創新創業活動的機會。

      此外,港科大還將設立長三角科創基金,為相關合作夥伴提供技術支援、設備共用、實驗場地等服務,協助他們降低創業成本,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港科大上海中心將會成為長三角校友的交流基地,實現資源協同。

      揭牌儀式上,港科大還與9家企業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包括申通地鐵、上海生物醫藥基金、百度智能雲等,他們將為港科大上海中心的教師及學生提供場景和相關產業資源,同時有12家企業落實進入駐港科大上海中心,包括雲洲智能科技、納德光學和天太機器人等;另外有18家包括中國商飛集團、寶山鋼鐵和字節跳動等企業,承諾為學生提供實習機會。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