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多彩華藝》嘉年華呈現多元特色 促進交流 弘揚中華文化

社會事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
Loaded: 0%
Stream Type LIVE
Remaining Time 0:00
Â
1x
    • Chapters
    • descriptions off, selected
    • captions off, selected
      社會事

      社會事

      《多彩華藝》嘉年華呈現多元特色 促進交流 弘揚中華文化

      2024年06月09日 19:49 最後更新:06月26日 11:54

      首屆「中華文化節」《多彩華藝》嘉年華活動今日(9日)正式揭幕,活動於6月至9月舉行近百場活動,讓市民感受中華文化藝術,促進交流,弘揚中華文化。

      政府表示《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支持香港發展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期望活動能展現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和多元特色。

      更多相片
      首屆「中華文化節」《多彩華藝》嘉年華活動揭幕。巴士的報記者攝

      首屆「中華文化節」《多彩華藝》嘉年華活動揭幕。巴士的報記者攝

      首屆「中華文化節」《多彩華藝》嘉年華活動揭幕。巴士的報記者攝

      首屆「中華文化節」《多彩華藝》嘉年華活動揭幕。巴士的報記者攝

      首屆「中華文化節」《多彩華藝》嘉年華活動揭幕。巴士的報記者攝

      首屆「中華文化節」《多彩華藝》嘉年華活動揭幕。巴士的報記者攝

      首屆「中華文化節」《多彩華藝》嘉年華活動揭幕。巴士的報記者攝

      首屆「中華文化節」《多彩華藝》嘉年華活動揭幕。巴士的報記者攝

      首屆「中華文化節」《多彩華藝》嘉年華活動揭幕。巴士的報記者攝

      首屆「中華文化節」《多彩華藝》嘉年華活動揭幕。巴士的報記者攝

      首屆「中華文化節」《多彩華藝》嘉年華活動揭幕。巴士的報記者攝

      首屆「中華文化節」《多彩華藝》嘉年華活動揭幕。巴士的報記者攝

      首屆「中華文化節」《多彩華藝》嘉年華活動揭幕。巴士的報記者攝

      首屆「中華文化節」《多彩華藝》嘉年華活動揭幕。巴士的報記者攝

      首屆「中華文化節」《多彩華藝》嘉年華活動揭幕。巴士的報記者攝

      首屆「中華文化節」《多彩華藝》嘉年華活動揭幕。巴士的報記者攝

      市民羅小姐。巴士的報記者攝

      市民羅小姐。巴士的報記者攝

      市民呂小姐。巴士的報記者攝

      市民呂小姐。巴士的報記者攝

      沙田區議員古偉冰。巴士的報記者攝

      沙田區議員古偉冰。巴士的報記者攝

      赤煉鼓舞團。巴士的報記者攝

      赤煉鼓舞團。巴士的報記者攝

      赤煉鼓舞團。巴士的報記者攝

      赤煉鼓舞團。巴士的報記者攝

      北京歌劇舞戲院主演李曉慧(紅衣)。巴士的報記者攝

      北京歌劇舞戲院主演李曉慧(紅衣)。巴士的報記者攝

      北京歌劇舞戲院。巴士的報記者攝

      北京歌劇舞戲院。巴士的報記者攝

      剪紙藝術家李雲俠。巴士的報記者攝

      剪紙藝術家李雲俠。巴士的報記者攝

      剪紙藝術。巴士的報記者攝

      剪紙藝術。巴士的報記者攝

      首屆「中華文化節」《多彩華藝》嘉年華活動揭幕。巴士的報記者攝

      首屆「中華文化節」《多彩華藝》嘉年華活動揭幕。巴士的報記者攝

      首屆「中華文化節」《多彩華藝》嘉年華活動揭幕。巴士的報記者攝

      首屆「中華文化節」《多彩華藝》嘉年華活動揭幕。巴士的報記者攝

      首屆「中華文化節」《多彩華藝》嘉年華活動揭幕。巴士的報記者攝

      首屆「中華文化節」《多彩華藝》嘉年華活動揭幕。巴士的報記者攝

      首屆「中華文化節」《多彩華藝》嘉年華活動揭幕。巴士的報記者攝

      首屆「中華文化節」《多彩華藝》嘉年華活動揭幕。巴士的報記者攝

      首屆「中華文化節」《多彩華藝》嘉年華活動揭幕。巴士的報記者攝

      首屆「中華文化節」《多彩華藝》嘉年華活動揭幕。巴士的報記者攝

      首屆「中華文化節」《多彩華藝》嘉年華活動揭幕。巴士的報記者攝

      首屆「中華文化節」《多彩華藝》嘉年華活動揭幕。巴士的報記者攝

      多個本地和內地的優秀藝術團參與是次嘉年華,活動現場氣氛熱鬧,不少市民帶著一家大小前來觀看表演。現場更設有8個文化攤位及工作坊,涵蓋吹糖、中式書法、廣彩製作等多項非物質文化遺產,更特設龍舟及粽子摺紙和端午節香包製作攤位,迎接端午。

      首屆「中華文化節」《多彩華藝》嘉年華活動揭幕。巴士的報記者攝

      首屆「中華文化節」《多彩華藝》嘉年華活動揭幕。巴士的報記者攝

      首屆「中華文化節」《多彩華藝》嘉年華活動揭幕。巴士的報記者攝

      首屆「中華文化節」《多彩華藝》嘉年華活動揭幕。巴士的報記者攝

      首屆「中華文化節」《多彩華藝》嘉年華活動揭幕。巴士的報記者攝

      首屆「中華文化節」《多彩華藝》嘉年華活動揭幕。巴士的報記者攝

      首屆「中華文化節」《多彩華藝》嘉年華活動揭幕。巴士的報記者攝

      首屆「中華文化節」《多彩華藝》嘉年華活動揭幕。巴士的報記者攝

      首屆「中華文化節」《多彩華藝》嘉年華活動揭幕。巴士的報記者攝

      首屆「中華文化節」《多彩華藝》嘉年華活動揭幕。巴士的報記者攝

      市民羅小姐。巴士的報記者攝

      市民羅小姐。巴士的報記者攝

      有市民帶自己孩子前來參加活動。市民羅小姐帶著女兒體驗製作端午節香包,她表示,製作香包的過程比較久,可以鍛煉小朋友的耐性,同時,嘉年華活動亦能促進文化交流,「希望可以搞多啲Tour,可以讓我啲香港市民多上內地遊玩。」

      市民呂小姐。巴士的報記者攝

      市民呂小姐。巴士的報記者攝

      市民呂小姐今次特地帶兒子前來參加嘉年華,因為兒子是印度籍,她希望能讓兒子了解更多中華文化,「例如好像端午節、中秋節,在書本上了解會比較抽象,通過參與活動能讓他了解得更加全面真實」,她亦提到,此次嘉年華有內地藝術團前來演出,「他們可以和本地的藝術團交流經驗,帶動文化氛圍,而且能讓小朋友從小就了解多元的藝術,十分有意義。」

      沙田區議員古偉冰。巴士的報記者攝

      沙田區議員古偉冰。巴士的報記者攝

      沙田區議員古偉冰表示,嘉年華設置演出、展板、講座等,通過多樣化的活動,可以讓市民進一步了解中華文化知識。同時,他表示,內地和香港的關係密切,香港市民可以多去參觀內地的文化產業園區,同時亦可以邀請內地市民來體驗香港的文化,這樣可以促進兩地文化交流。

      赤煉鼓舞團。巴士的報記者攝

      赤煉鼓舞團。巴士的報記者攝

      赤煉鼓舞團。巴士的報記者攝

      赤煉鼓舞團。巴士的報記者攝

      本地藝術團赤煉鼓舞團帶來《牛鬥虎》、《普天樂》以及《老鼠娶親》打鼓項目,此前多次前往內地山西絳州與當地舞團進行交流活動,今次亦演奏絳州鼓樂,團隊表示,香港的鼓樂比較多中西敲擊技術,所以在創作樂曲方面會擺放更多外來的元素,而絳州鼓樂則較為傳統,因此可以互相學習,在創作中融合兩地元素,能帶給觀眾不一樣的感受。

      北京歌劇舞戲院主演李曉慧(紅衣)。巴士的報記者攝

      北京歌劇舞戲院主演李曉慧(紅衣)。巴士的報記者攝

      北京歌劇舞戲院。巴士的報記者攝

      北京歌劇舞戲院。巴士的報記者攝

      內地藝術團北京歌劇舞戲院帶來舞劇《五星出東方》選段《燈舞》、《錦繡》,展現西域風情和中國古典舞韻味,此次是北京歌劇舞戲院首次來港演出,主演李曉慧表示興奮,「香港是一個中西方文化結合的城市,在演出時能感受到大家對藝術的追求和熱情。」此次亦是她們首次在公眾廣場演出,她表示,相比起在舞台演出,在公眾廣場與觀眾距離更近,「很容易將熱情的情緒傳遞給觀眾,更近距離地感受到觀眾的情緒,很想拉著大家一起跳。」

      剪紙藝術家李雲俠。巴士的報記者攝

      剪紙藝術家李雲俠。巴士的報記者攝

      剪紙藝術。巴士的報記者攝

      剪紙藝術。巴士的報記者攝

      剪紙藝術家李雲俠靠一雙巧手剪出多種形態,她從6歲開始學習剪紙,至今已有約40年,她表示,有各個年齡層的市民前來參觀剪紙藝術,亦有小朋友興奮地自己動手剪紙,「有不少的內地遊客也來剪,希望可以搞多一點這樣的活動,讓剪紙藝術發揚光大。」

      首屆「中華文化節」《多彩華藝》嘉年華活動揭幕。巴士的報記者攝

      首屆「中華文化節」《多彩華藝》嘉年華活動揭幕。巴士的報記者攝

      首屆「中華文化節」《多彩華藝》嘉年華活動揭幕。巴士的報記者攝

      首屆「中華文化節」《多彩華藝》嘉年華活動揭幕。巴士的報記者攝

      首屆「中華文化節」《多彩華藝》嘉年華活動揭幕。巴士的報記者攝

      首屆「中華文化節」《多彩華藝》嘉年華活動揭幕。巴士的報記者攝

      首屆「中華文化節」於6月至9月期間舉行,將舉辦一系列不同形式的表演藝術項目和延伸活動,包括「中國戲曲節」精選劇目、獲國家藝術基金肯定的本地優秀作品、文藝組織演出、電影放映、展覽和講座等,讓廣大市民和旅客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藉以弘揚中華文化,推廣愛國主義教育,提升市民國民身分認同。

      向本地及世界藝文愛好者展現中華文化魅力和特色

      政府表示《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支持香港發展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會把握香港中外文化薈萃的獨特創意氛圍,打造香港作為亞洲文化及創意之都的品牌。除了建立多元文化空間,還會加強與內地的文化交流合作。香港將以「超級聯繫人」的角色,將現代藝術薈萃香港,並將中華文化帶向世界。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期望透過舉辦「中華文化節」,向本地居民、世界各地藝術文化愛好者及旅客展現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和多元特色,並藉此帶動旅遊及相關行業發展。

      內地武漢90後男子陳曌,從小就熱愛書法,大學畢業後創業教書法。陳曌其後在法國教授書法時,家中遭遇變故並欠債2000萬人民幣,他毅然決定回到中國與父母分擔償還債務。

      陳曌正在指導小孩如何寫書法。微博截圖

      陳曌正在指導小孩如何寫書法。微博截圖

      曾在法國教授書法 父母工廠倒閉後回國還債

      據《長江日報》報導,陳曌從小就學習書法,夢想就是開書法課,結果求學順利過關斬將,從專業領域畢業,並開始創業。然而在法國教授書法時,家中遭遇變故,因為父母工廠倒閉,背上2000萬人民幣的債務,讓他毅然決然回國,擴大工作室,提高學費標準,並在2020年推出網上書法課,開設書法自媒體,還嘗試做起文創作品,設計的毛筆相當熱銷,賣出幾萬支。

      短片截圖

      短片截圖

      想借自身經歷證明書法怡情外能養活自己

      據內媒報導,陳曌在2022年開辦一家休閒空間,集書法、茶藝等一體,經過不懈的努力,終於在2024年9月和父母一起還清債務。如今不僅開辦藝術空間,推廣書法藝術,還嚴格管控教學規模,希望遇到真心喜歡書法的人,他靠自己的經歷證明,書法不僅可以怡情,更能成為養活自己的技能。

      陳曌。微博截圖

      陳曌。微博截圖

      網民大讚是勵志故事

      勵志故事曝光後,引發一陣討論,「書法就是很好嘛」、「妥妥的勵志篇了」、「太厲害了,又帥又有才」、「在任何時候有一技之長都是有必要的」。

      微博截圖

      微博截圖

      另有網民質疑父母還債所佔金額

      不過也有網民質疑「和父母一起還完了債務。實際上小伙子還了多少不知道,父母肯定還了不少」、「知道2000萬是什麼概念嗎,亂編也要過一下腦子。」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