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中國豪買巴西大豆 率先與美國脫鉤?

博客文章

中國豪買巴西大豆 率先與美國脫鉤?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中國豪買巴西大豆 率先與美國脫鉤?

2025年04月15日 10:33 最後更新:10:43

中美關稅戰升級,令過往在大豆的「經濟暗戰」更顯尖銳化。惟近年中國致力實現大豆「B計劃」,脫離對美國進口大豆的依賴,不單從南美巴西等國大量購入大豆,更不斷擴大國內產能,做好了跟美國「完全脫鉤」的準備。

新加坡《聯合早報》4月11日報道,中美貿易戰升級影響中國對美國農產品採購,中國大豆商本周轉而大量購買巴西大豆。《彭博社》亦指,中國進口商在上周從巴西購買了至少40艘貨船的大豆。知情人士稱,這些買家趁巴西大豆價格近期回落之際迅速採購。

事實上,中國早已建構起多方面的大豆供應鏈,巴西、阿根廷等南美國家的大豆源源不斷輸入,美國不再是中國買家的唯一選擇。

2018年中美貿易戰前,中國依賴進口美國大豆。

2018年中美貿易戰前,中國依賴進口美國大豆。

中國為全世界最大的大豆買家

長期以來,大豆供應一直是中國糧食安全中最脆弱的「短板」。大豆油佔中國食用植物油消費約40%;另豆粕則是生豬、家禽養殖的核心飼料原料,佔飼料蛋白來源的70%,直接關乎14億人的肉蛋奶供應。

隨著中國農牧業和食品業對大豆需求劇增,大豆進口數量與日俱增,逐漸成為全世界最大的買家。2024年中國消耗約1.17億噸大豆,其中約90%依賴進口。

主要因民眾對肉蛋奶等食品的需求呈現倍數成長。2024年,中國的年人均肉食消費量為72.72公斤,是40年前的4倍還多;2024年,年平均牛奶消費量為41.5公斤,是30年前的8倍之多;去年禽蛋產量3,588萬噸,而中國人年均消費雞蛋約280隻,年消費總量達4,000億隻,高居全球之首。

惟國內的大豆產量卻始終沒跟上。近20年來,國內大豆產量佔消費量比重從近4成,跌至了少於2成。供需失衡下,對美國大豆的依賴亦加深。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WTO)後,美國基改大豆以低價優勢湧入。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數據,2000年底美國大豆佔中國進口量的一半以上。

2015至2017年,中國分別從美國進口大豆2841萬噸、3366萬噸、3285萬噸,佔中國大豆進口總量的比例分別為35%、40%和34%。

美方採取手段打擊中國國內大豆供應鏈

美國方面更利用優勢技術、產能和大額的政府補貼,不斷打擊中國脆弱的大豆供應鏈,從而佔據產業鏈主動位置,甚至採取各種非常規手段,打擊抗風險能力較弱的中國種植戶。2003年8月,美國農業部突稱,受天氣影響美國大豆庫存將降至20年最低水平,令美國大豆價格暴漲,2004年4月為每噸約人民幣4,400元,升幅近100%。

結果,中國企業組成大型採購團赴美,以每噸4300元高價簽訂800萬噸大豆長期採購合同,佔當時中國全年消費量的40%。惟僅一個月後,美國農業部突宣布先前數據有誤差,預計2004年大豆將豐收,導致國際大豆價格暴跌至每噸2,200元,跌幅達50%。最後70%中國企業選擇違約,遭國際糧食商集體訴訟索賠60億元,並被實施全球採購禁令。結果,2004年底,相關企業從逾千家銳減至90家,其中64家被ADM、邦吉等四大糧商控股,外資控制了中國85%的壓榨產能。

2018年首輪中美貿易戰 大豆率先捲入戰場

2018 年特朗普政府以貿易逆差等理由,對中國發動貿易戰,對大量中國輸美商品加徵關稅;中國迅速反制,對美國商品加關稅。大豆率先被捲入這場貿易風暴,當時中國對美大豆關稅提高至25%,使美國整個大豆產業受損嚴重。

據美國農業部數據,2018年美國對華大豆出口驟降50%,經濟損失高達20億美元。2018年底,美國大豆庫存創下紀錄新高,大豆出口量遠低於去年同期。

但即使如此,中國一直沒放棄美國大豆,因美國大豆價格一直低於國內;且相比中國大豆,美國大豆普遍擁有更佳的蛋白質含量和油脂含量。同樣,美國也始終難捨中國市場。2023年,中國對美國大豆的採購量佔其出口量的51%;2024年中國又購買了美國近48%的大豆出口,繼續成為美國農民最大金主。

國內不斷增加大豆產能,包括以改良品種在國內土地較貧瘠地區栽種。

國內不斷增加大豆產能,包括以改良品種在國內土地較貧瘠地區栽種。

中國對外對內準備好與美國「脫鉤」

但今年關稅戰升級,中國已做好了「完全脫鉤」的準備。對外,擴大本土種植、重建海外來源;對內, 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將「大豆擴種計畫」上升為戰略高度,從種植的面積、模式、區域、技術等各方面都做了詳細部署。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3年,大豆種植面積達1.57億英畝,年增1.95%,其中,高油高產大豆面積達2000多萬畝,年增500萬畝左右。

中國企業也圍繞農業科技進行大豆創新。2024年,北大荒集團尾山農場推廣了龍墾3092這個高蛋白、高產量的優質大豆品種,使得大豆種植最高畝產569.25斤。而重慶交通大學的研究團隊,在內蒙古阿拉善盟的烏蘭布和沙漠土壤化基地取得了重大的農業突破,試驗田大豆畝產達到280公斤。

結果,國產大豆產量從10年前的1,200萬噸增加到2022至2024年連續三年的2,000萬噸以上,令進口依賴得以從90%降至82%左右。

對外,中國逐步減少美國大豆進口。自2020年起,世界第一大豆生產國巴西,逐漸成為中國大豆供應鏈重建的最大得益者。2021年以來,全球大豆逐年增產,美國大豆產量整體維持在1.13億至1.2億噸之間,但巴西大豆產量則從1.3億噸增產至1.7億噸,持續保持世界第一。

相較美國大豆,巴西豆價格更低,到岸價較美豆低5%,而含油量和蛋白含量略高,且雜質含量明顯低於美國大豆。中美進入關稅戰後,巴西總統盧拉很快決定要在5月訪華,展現出了在商貿往來上的極大誠意。

如今大豆仍是美國對華出口規模最大的農產品,價值超800億元;但相較以往,在中國市場的份額已明顯縮減。2017至2024年,中國自美大豆進口量從3,285萬噸降至2,213萬噸,市佔率從34%滑落至22%。

2024年中國大豆進口中巴西大豆出口總額的比例約70%,是美國的3倍多,反映巴西大豆已成功搶佔了美國大豆在中國的市佔率。

惟目前巴西大豆仍不能100%取代美國大豆,因單純依賴進口巴西大豆可能會在第四季度和一季度出現大豆階段性青黃不接的情況;且美國大豆的品質更穩定,海運至中國的時間更短;再者,巴西生產的大豆,背後可能也是美國資本的所有權,美國和國際資本也可能對農機、種子、化肥、海運等一系列生產要素的壟斷。

更重要的是,中國和巴西也沒實現本幣結算,中國買家仍需將人民幣兌換成美元,巴西買家仍接受美元而不是人民幣完成交易。種種因素下,中國仍需不斷開拓更多海外賣家。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中國與印尼外長防長「2+2」對話機制4月21日落幕,作為中國在全球建立的第一個「2+2」部長級對話機制,印尼為何是首選?有內媒分析認為,這除了跟中國與印尼地緣戰略位置有關,同時也與兩國長年經貿發展成績亮眼有一定關聯。

4月21日,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和國防部長董軍與印尼外長蘇吉約諾、國防部長沙夫里共同主持中印尼外長「2+2」對話機制首次會議。

4月21日,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和國防部長董軍與印尼外長蘇吉約諾、國防部長沙夫里共同主持中印尼外長「2+2」對話機制首次會議。

上海《新民時報》刊文指出,按照新華社、中新社等媒體所言,過去的一年,在中國和印尼兩國元首的共同擘畫下,「命運共同體邁上新台階」。

而邁上新台階的標誌具體的展現,就是中國在全球建立的第一個「2+2」部長級對話機制時,印尼成了首選。而印尼之所以也選擇中國為「2+2」對話夥伴,同樣源於中國是印尼的友好鄰邦,兩國在海疆上也有直接連接。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和印尼外長蘇吉約諾。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和印尼外長蘇吉約諾。

另一方面,也因為印尼有發展的需求。

印尼是東盟大國,其近年經濟發展速度較快。有統計表明,印尼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大約相當於本世紀第一個十年末期的中國。也正因此,十五六年前中國推進的一些基礎設施建設等等,其經驗如今正好到印尼派用場。例如,雅萬高鐵的成功通車,使得印尼成了東南亞第一個擁有高鐵的國度。而中國的一些螺旋槳支線客機早已在印尼的航空公司投入使用。未來,諸如C909、C919等噴氣式客機,也可能應用到印尼航空市場。

C919和ARJ21飛機去年2月在越南、老撾、柬埔寨、馬來西亞、印尼五國開展演示飛行。

C919和ARJ21飛機去年2月在越南、老撾、柬埔寨、馬來西亞、印尼五國開展演示飛行。

今年一季度,中國不鏽鋼出口中,有不少就是發往印度尼西亞,與出口日韓相當。印尼的發展,借助了中國的「東風」。與此同時,中國也收穫了印尼的市場。而印尼的諸如椰青等農產品也運往中國。

簡言之,中國與印尼之間的互通有無,在當下世界貿易格局下,對雙方來說,都顯得彌足珍貴。

文章指出,「2+2」機制可以看到國防、外交方面的相互提攜,相互關聯。這一模式是近年來全新的國與國交往模式。比起元首外交之難得,「2+2」模式雙方接觸的機會要大很多,且又比單純的外長會、防長會能夠加深交往,甚至不用動用政府諸如總理層級官員聯絡,會晤起來比較方便。

相比美日印澳、日本英國的類似對話機制,中國、印尼所開展的「2+2」對話機制相當不同。中國與印尼的「2+2」機制,主要體現印尼同中國關係的全方位、高水平和戰略性。在當前動盪和充滿挑戰的國際形勢下,和平穩定與開放合作尤顯重要。

簡單來講,就是兩國關係要達到「你好我好大家好」。這當然不是說中國或者印尼是純充當和事佬的角色。而是指兩國發展關係,要達到中國好、印尼好,同時對周邊發出更多善意,對全球也做出更多貢獻。

如今的世界,某些地方某些領域充滿波譎雲詭之氣象。比如印尼附近的菲律賓,原本與中國好好的關係,就因為領導人更替,而變得單方面的劍拔弩張。中國根本不想與菲律賓交惡,可菲律賓屢屢挑釁。

這時候就需要一個類似如今的印尼這樣的國度,能在東盟內部起到示範作用。天下哪有如此胸懷天下的大國?地球哪有如此顧及鄰居發展的雙邊關係?周邊朋友看明白了,局勢也就明白了。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