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顛覆案中,14被告經審訊後被裁定「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罪成,另31人認罪,共45人罪成。法庭於7月10日聽取第四批被告、即「初選」時參選九龍西的岑子杰、毛孟靜、馮達浚、劉澤鋒、何啟明、黃碧雲,以及功能界別的岑敖暉、王百羽及余慧明。當中何啟明、黃碧雲不認罪受審後罪成,餘下4人包括岑子杰、毛孟靜、馮達浚、劉澤鋒認罪,而不認罪的劉偉聰經審訊獲裁定無罪,律政司已提出上訴。
入庭的被告當中,毛孟靜穿米色外套,面帶笑容;而黃碧雲穿花裙藍色褸,有與律師傾談;岑子杰穿黑色短袖恤衫;至於余慧明穿米色外套,相對平靜。而岑敖暉穿米色T恤,與律師傾談了一會。
石禮謙撰信為毛孟靜求情:政見迴異但願意交流
大律師黃雅斌代表毛孟靜求情,指毛孟靜勝出九龍西初選,2020年7月22日交提名表格參選立法會,承認是35+計劃的積極參與者,但非組織者,希望法庭以5至6年監禁作為量刑起點。惟法官指審訊期間有證供提及,首被告戴耀廷曾就顛覆計劃的合法性諮詢毛的意見,質疑毛不可能以「對法律無知」作求情理由。
黃雅斌又說,案發時毛孟靜一直質疑否決財政預算案是否有需要,不能排除毛最終不會「無差別否決」,惟法官陳慶偉質疑,當時毛亦提倡「國際戰線」概念,尋求外國支持,黃雅斌回應指此與本案控罪無關,強調毛還柙多年經過反省,明白到否決財案對公眾造成潛在傷害,已感到後悔。
毛孟靜親撰求情信,對自己的參與真誠道歉,信中又提及其丈夫的情況,毛希望可與丈夫共度「餘下時間」;毛又經黃雅斌呈上多封求情信,其中一封屬於前立法會議員石禮謙,他提到即使政治背景不同,但毛孟靜一直願意與被告交流意見。另一封是香港融樂會的求情信,指毛孟靜關注少數族裔和動物權益,在任時創立首個相關屬下委員會。
何啟明呈9封求情信 承諾不再參與政治
代表何啟明的大律師阮偉明,向法庭呈上9封求情信,包括來看雙親、弟妹、女友、前中學校長、大學教授、牧師,以及民協前主席、前立法會議員馮檢基。阮說,馮檢基曾參選2021年完善選舉制度下的立法會選舉,證明他愛國愛港,希望法庭給予他的求情信更多考慮。至於家人的信中形容何啟明為長子,自幼關愛他人,出身草根,篤信基督教,積極協助貧苦大眾。大學畢業後,2015年加入民協服務社區基層,直到因本案被捕後仍努力不懈。
阮表示,何啟明承諾不會再參與政治,過去幾年修讀神學,望日後以教會力量繼續幫助公眾,又指他將來不會重犯,希望法庭輕判,以3年為量刑起點判刑。
馮達浚律師求情指35+顛覆計劃最終告吹 法官:戴耀庭仍要求進行初選民調
代表被告馮達浚的資深大律師祁志就提到,被告犯案初心是希望進入議會服務大眾,與一般的打劫、販毒或危險駕駛導致他人死亡罪行性質不同,因當中不涉及暴力、金錢利益或魯莽行為,本案被告是為求改變而使用非法手段,強調馮達浚被控串謀罪行,法庭判刑時應考慮《刑事罪行條例》給予合乎比例的判刑。
祁志指,法庭判刑應基於串謀造成的實質後果,「35+顛覆」計劃最終告吹,若該計劃嚴重危害國安,執法人員應會在《國安法》生效後立即對被告作出拘捕,故認為「35+顛覆」計劃對國家安全並沒有實質危害,惟承認自己的陳詞大膽及具爭議性。法官反駁指,戴耀廷的顛覆圖謀未能繼續進行,其中一個原因是政府因為疫情而宣佈將立法會選舉押後,但當時戴仍在要求「香港民意研究所」進行其所謂「初選」計劃相關民調,祁指不能代表戴,法官表示戴的計劃並沒像辯方所指那樣,在《國安法》生效後立即停止。
祁志續求情指,馮達浚在拔萃男書院及浸大畢業,2016年起服務九龍城區,是年輕作家和政治人物,亦是幼稚的理想主義者、非暴力的街頭抗爭者,馮成長時,社會選舉文化多元,本港有不同語言的報章,通識課是教育制度重要一環,年輕人獲鼓勵發問和辯論,直至《國安法》生效後,串謀爭取權力成為顛覆國家政權的手段,衍生本案。
浸大講師為馮達浚撰求情信 馮深切反省不再涉足政治
祁志指,馮達浚希望為社區發聲,晉身立法會服務市民,故相信初選合法,法庭應避免判壓倒性刑罰。辯方呈上浸大新聞系前高級講師呂秉權和另一講師的求情信,指馮後悔干犯《國安法》。
祁志引述馮達浚親撰的求情信,指馮已深切反省,不會再牽涉政治。惟法官陳仲衡關注,馮在信中向泛民和家人致歉,有否特別提及悔意,祁志回應指「後悔是奇怪的事物」,比起空洞的道歉,他在信中提及在獄中成為更冷靜的人。祁志指,馮願意向所有受影響的人致歉。
祁志求情期間提到,馮達浚是本案其中一名最年輕被告之一,他代表的另一被告袁嘉蔚比馮稍為年長,此時犯人欄內的岑子杰和王百羽豎起食指放在唇邊示意安靜。法官陳慶偉提醒,被告不要和公眾溝通,否則會安排他們坐在另一法庭。
45名罪成的被告分6批求情。14名經審訊被裁定罪成的被告包括吳政亨、鄭達鴻、楊雪盈、彭卓棋、何啟明、黃碧雲、施德來、何桂藍、陳志全、鄒家成、林卓廷、梁國雄、柯耀林及余慧明;31名認罪被告為戴耀廷、區諾軒、趙家賢、鍾錦麟、袁嘉蔚、梁晃維、徐子見、岑子杰、毛孟靜、馮達浚、劉澤鋒、黃之鋒、譚文豪、李嘉達、譚得志、胡志偉、朱凱廸、張可森、黃子悅、尹兆堅、郭家麒、吳敏兒、譚凱邦、劉頴匡、楊岳橋、范國威、呂智恆、岑敖暉、王百羽、林景楠及伍健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