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全港公屋完成設智能廚餘系統 綠在區區回收點明年增至800個

社會事

全港公屋完成設智能廚餘系統   綠在區區回收點明年增至800個
社會事

社會事

全港公屋完成設智能廚餘系統 綠在區區回收點明年增至800個

2024年07月12日 17:01 最後更新:19:06

環境保護署助理署長(減廢)區詩敏表示,6月底全港213個公共屋邨已設立智能廚餘回收桶,下一步將在屋苑開展,此外綠在區區回收站明年將增至800個。

廚餘佔整體廢物量比例達30%,回收廚餘對減廢重要,區詩敏說,較早階段開始的公司屋邨,已有30%居民有廚餘回收習慣,較遲設立廚餘回收的公共屋邨,也有20%的居民使用。

更多相片
環境保護署助理署長(減廢)區詩敏。巴士的報攝

環境保護署助理署長(減廢)區詩敏。巴士的報攝

領展企業事務董事總經理陳涓涓。巴士的報攝

領展企業事務董事總經理陳涓涓。巴士的報攝

商界環保協會營運總監梁志峰。巴士的報攝

商界環保協會營運總監梁志峰。巴士的報攝

海塑基金會執行長鄺浩然。巴士的報攝

海塑基金會執行長鄺浩然。巴士的報攝

領展未來館推「再生地球-解構循環經濟」展覽,讓市民認識「七大減廢行動。」巴士的報攝。

領展未來館推「再生地球-解構循環經濟」展覽,讓市民認識「七大減廢行動。」巴士的報攝。

黑水虻來自南美洲,幼蟲對處理廚餘十分有效,每天消耗的有機廢物,是其身體兩倍,生命周期中可消耗二至三公斤食物,小朋友可在展館中看到黑水虻分解廚餘的過程。巴士的報攝

黑水虻來自南美洲,幼蟲對處理廚餘十分有效,每天消耗的有機廢物,是其身體兩倍,生命周期中可消耗二至三公斤食物,小朋友可在展館中看到黑水虻分解廚餘的過程。巴士的報攝

竹可以短時間內受污染土地復原,還可透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為不同物種提供食物及棲息地。巴士的報攝

竹可以短時間內受污染土地復原,還可透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為不同物種提供食物及棲息地。巴士的報攝

環境保護署助理署長(減廢)區詩敏。巴士的報攝

環境保護署助理署長(減廢)區詩敏。巴士的報攝

她又透露,綠在區區已有130個社區回收點,預料8月將達200個,明年達800個。她又指,應用程式已有70萬人次使用,見證市民積極參與減費回收,會進一步推動廚餘回收到私人建築。

四電一腦計畫2018年實施以來,區詩敏表示,86%所回收的電器有循環再造。 7月1日該計劃擴大至大型雪櫃、乾衣機和抽濕機。

領展商場用電10年內減四成    逾30商場設廚餘回收  

領展企業事務董事總經理陳涓涓指,現時領展旗下超過30個商場實施廚餘回收,回收量達7噸。被問及今明兩年的綠色發展方向,她指現有98%的綠色建築,將在25/26年度達到100%,又說,領展商場較10年前用電減少40%。

領展企業事務董事總經理陳涓涓。巴士的報攝

領展企業事務董事總經理陳涓涓。巴士的報攝

環保一般被認為會增加商界經營成本,商界環保協會營運總監梁志峰指,雖然一些綠色建築有較高的安裝成本,但長遠的營運開支會比較低,如採用智慧冷氣機省電。電動車能源成本也較傳統汽車低,他希望社會整體推行,相關成本就會下降。

商界環保協會營運總監梁志峰。巴士的報攝

商界環保協會營運總監梁志峰。巴士的報攝

環境保護需要科技幫助,海塑基金會執行長鄺浩然指,推動科研和科創對保護環境和循環再用很重要,環保是科研人才的出路之一,他希望可鼓勵小朋友追科學家夢。

領展今日(12日)宣布,「領展可持續未來館」明起推出全新主題「再生地球-解構循環經濟」,展示科技發展如何推動循環經濟,鼓勵公眾實踐可持續的生活方式。

海塑基金會執行長鄺浩然。巴士的報攝

海塑基金會執行長鄺浩然。巴士的報攝

全球經濟正由傳統線性模式,轉型至循環模式。未來館將在最新主題中,介紹循環經濟模式如何應用在多個範疇,包括永續時尚、海洋垃圾解決方案等。

領展未來館推「再生地球-解構循環經濟」展覽,讓市民認識「七大減廢行動。」巴士的報攝。

領展未來館推「再生地球-解構循環經濟」展覽,讓市民認識「七大減廢行動。」巴士的報攝。

黑水虻來自南美洲,幼蟲對處理廚餘十分有效,每天消耗的有機廢物,是其身體兩倍,生命周期中可消耗二至三公斤食物,小朋友可在展館中看到黑水虻分解廚餘的過程。巴士的報攝

黑水虻來自南美洲,幼蟲對處理廚餘十分有效,每天消耗的有機廢物,是其身體兩倍,生命周期中可消耗二至三公斤食物,小朋友可在展館中看到黑水虻分解廚餘的過程。巴士的報攝

竹可以短時間內受污染土地復原,還可透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為不同物種提供食物及棲息地。巴士的報攝

竹可以短時間內受污染土地復原,還可透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為不同物種提供食物及棲息地。巴士的報攝

中國混凝土有限公司兩間分別位於油塘東源街20號及22號的混凝土廠,因未持有指明工序牌照違規進行水泥工程及未有遵從空氣污染消減通知,被控違反《空氣污染管制條例》,在觀塘裁判法院承認共28項控罪,被判處罰款共21萬2千元。

觀塘裁判法院

觀塘裁判法院

環保署發言人表示,一直嚴肅跟進兩間混凝土廠的違規運作,至今向廠方發出共39張傳票提出刑事檢控,當中30項控罪已被成功定罪,餘下的9宗違規個案仍在處理中。

政府新修訂的《空氣污染管制條例》本月11日生效,授權環保署署長可在其有合理因由相信某處所有無牌指明工序作業進行時,向有關處所發出封閉通知。環保署早前已收到中國混凝土有限公司的通知,會於本月初停止生產混凝土及相關運作。署方一直有監察情況,相信上述兩間混凝土廠將停止運作。

署方表示,若發現兩間混凝土廠在新修訂的《條例》生效後,仍繼續無牌運作,定必依法嚴肅跟進。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