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美媒眼中的政治組織

博客文章

美媒眼中的政治組織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美媒眼中的政治組織

2024年07月18日 18:47 最後更新:12月31日 16:12

21年前,2003年7月1日,打開《蘋果日報》,只見頭版大字標題有8個字:「走上街頭不見不散」,內頁還送一大張「今日遊行」海報。我當時感到很驚訝,為何媒體可以這樣做,公然用自己的新聞版面,大做政治宣傳呢?

2003年7月1日蘋果日報的頭版。

2003年7月1日蘋果日報的頭版。

這和我學的西方新聞專業理論,南轅北轍。按西方新聞學理論,傳媒應該客觀中立,媒體並不是不可以有政見,但應該在好像社論或評論這些欄目中表述,而新聞就是新聞,應該客觀中立。

早在2003年開始,《蘋果日報》的做法,已經完全歪離了西方新聞學理念,後來我細心觀察《蘋果日報》的發展,發覺它越搞越癲。有一次泛民議員劉慧卿在立法會發表了一些罵政府的言論,我看第二天的《蘋果日報》,想詳細了解一下劉慧卿在罵什麼,結果只見蘋果頭版大字標題是講同一個議題,但全部是《蘋果》自己的政見,連引述他人的意見都沒有,終於翻到第9版,才見到有一小段劉慧卿的意見。後來問起蘋果的高層,他笑稱肥佬黎嫌劉慧卿的意見不夠激,所以放到第9版,反而用自己的意見做成頭版新聞。我當時的回應是:大開眼界。

後來聽說大學的新聞系,亦逐漸受到《蘋果日報》感染,有些大學講師、副教授,不再講正統的客觀中立新聞學,反而鼓吹新聞記者要堅守自己的理念,為理念而戰。我心想這樣訓練出來的記者,會令新聞業越走越偏。到2014年的佔中和2019年的黑暴事件,這種「鼓吹新聞學」更加發揚光大,香港記者協會是其中一個表表者。在2019年那個風起雲湧的年代,它不斷發表聲明譴責警方的暴力,但是不見發聲明譴責暴徒的暴力。

最近記協改選,選出美國《華爾街日報》記者鄭嘉如作為主席,但亦因此爆發新聞。鄭嘉如周三(7月17日)宣稱,她因為競選記協主席,被《華爾街日報》解僱。鄭嘉如指自己加入《華爾街日報》的時候,已經是記協執委,公司當時亦都批准。近日她參選記協主席,公司當日已要求她退出選舉,並且要求她辭任記協執委,指《華爾街日報》仍然有報道一些影響香港新聞自由的事件,例如法庭的傳媒審訊,如果他們有員工推動相關議題,會構成衝突。但鄭嘉如拒絕,最後繼續參選並成功當選。她說近日公司以機構重組為由解僱她,她質疑公司是因為她出任記協主席而辭退她。

鄭嘉如聲稱,《華爾街日報》的做法違反《僱傭條例》,因為條例規定僱主不能阻礙員工成為職工會的成員,如果違反最高罰款十萬元,她正尋求法律意見,想民事追究《華爾街日報》。

就這件事件有幾點觀察:

第一,《華爾街日報》的觀點其實反映了傳統的西方新聞學,就是傳媒或傳媒中人,不應該成為政治組織的代表,否則報道相關事件時,就會有失客觀中立,會被質疑構成利益衝突。這等同《華爾街日報》變相認定記協是一個政治組織。

第二,僱傭官司不易打。鄭嘉如想告《華爾街日報》,指公司障礙她加入職工會,但問題是,條例的本意是僱主不能夠障礙員工參加職工會,因為職工會代表他們爭取勞工權益。現實上《華爾街日報》一點也不關心記協可以代表鄭嘉如去和他們集體談判爭取勞工權益。《華爾街日報》關心的是記協的政治組織性質,會損害到報紙的中立形象。

這個官司如果打得成,倒過頭來說,針對焦點就是記協是不是只是一個職工會咁簡單。

第三,美媒的潛藏議題。也不要以為美國媒體很堅守客觀公正的新聞原則,其實美國媒體是充滿了偽君子的特性,表面上堅持一些相當高大上的原則,實際上會服從其國家的利益,推動國家的政治議題。如果你表面上違反其原則,又不聽話的話,就不能不把你排除在外。美國有兩種流行政見,一種是白左的,他們相當偽善,美國部份媒體應屬此類;另一種是極右,他們是赤裸裸的,根本不關心原則。白左媒體不想公正的外衣被撕破。

第四,不是記者協會。由於記協的政治性,令到很多本地新聞機構的員工,都不敢或不想參與,本屆記協的執委會裏,只有一名是本地新聞機構的全職僱員,其他要麼是所謂自由職業者,要麼就是外國新聞機構成員,所以保安局局長鄧炳強曾經譏笑說,記協變成外國記者協會。如今主席鄭嘉如就連外國記者身份都被剝離,記協豈不是變成一個「不是記者協會」?

鄭嘉如的不幸,是她在一個白左的媒體打工,結果就丟失飯碗了。

盧永雄

往下看更多文章

美國變局危中有機

2025年01月21日 18:22 最後更新:19:19

特朗普出任美國總統,旋即推動大量新政,實現他「讓美國再次偉大」的美夢。有幾大議題和中國有關,值得關注。

第一,對華關稅懸而未決。特朗普上任後對記者表示,考慮最快2月1日對墨西哥和加拿大加徵25%關稅,因為兩國允許大量人民越過邊境,非法進入美國。特朗普又用「非常糟糕的濫用者」來形容加拿大。不過特朗普就未有披露,對加、墨兩國家的加徵關稅是廣泛徵收,還是針對部分產品。至於美國對中國的新關稅措施,特朗普見記者的時候就未有提及。

不過據美國媒體爆出,特朗普即將簽署一份貿易備忘錄,他命令聯邦機構調查並解決美國的持續貿易逆差,並以應對其他國家的不公平貿易及貨幣操縱行為。備忘錄特別點名中國、加拿大和墨西哥,又指示各機構評估2020年特朗普第一屆任期內,美中簽署的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的履行情況。

協議當時要求中國在兩年期間,增加購買價值2000億美元的美國出口產品,但由於新冠疫情爆發,中國採購並未達標。備忘錄中寫到,現在將對中國履行該貿易協定的情況進行評估,「以確定是否需要執行或者修改」。

總的來說,由於特朗普並沒在一上任就對中國商品加增10%的關稅,投資市場反應正面。再加上特朗普上任之前曾經與習近平主席通電話,市場就猜測,兩國可能有某程度的默契,所以關稅問題並不如之前預計那麼糟糕。

第二,Tiktok事件早有佈局。上任總統拜登跌入越位陷阱,向Tiktok發出不賣就禁的命名,搞到天怒人怨,特朗普就出來做好人,建議Tiktok出售一半美國公司的股權給美國投資者。特朗普一上任就簽署行政命令,指示司法部長在75日之內不執行Tiktok「不賣就禁」的法令。不過特朗普警告,如果中國不批准出售Tiktok業務,或對中國商品開徵最多100%關稅。

而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回應特朗普希望美國擁有Tiktok一半股權建議時表示,「中方認為應根據市場原則,由企業自主決定。有涉及中國企業應該符合中國的法律、法規。」特朗普早前和習主席通電話時表明談過Tiktok的問題,恐怕他這個美國公司買Tiktok一半股權的方案,已經和中方溝通過。巧妙在於,買的只是一半股權,並不是要美國公司控股。而毛寧的回應有兩點,第一是企業自行決定,第二就要符合中國法律。似乎亦為Tiktok美國業務出售非控制性股權,留了一定的彈性。所以特朗普所謂要Tiktok若不出售就對中國商品可以徵最多100%的關稅,只是吹水之言,恐怕雙方已有一定默契。

第三,讓出新能源市場。特朗普從來都是化石能源愛好者,經常把「鑽探,寶貝,鑽探!」這句開掘石油的口號掛在嘴邊。他一上任就宣布退出兩大國際組織和協議,包括退出世界衛生組織和《巴黎氣候協定》,當中以退出《巴黎氣候協定》的影響最為深遠。美國作為歷史上累計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者,如今退出《巴黎氣候協定》,就即是擺明美國不會遵守2050年達到「碳中和」的要求。

特朗普在就職演說中明言,美國將會動用石油儲備並推動出口,美國將會再次在美國生產汽車,速度是幾年前沒有人想像得到。他亦會撤銷逐步要全面購買電動車的強制令。

美國全方位向傳統化石能源轉移,不再履行氣候承諾,很顯然會大量削減電動車的補貼,對美國的新能源行業敲響喪鐘,亦是等於會讓出這個中國本已經佔據主導地位的巨大市場。未來可以想像,無論是電動車、鋰電池還是太陽能零件,這些都是朝陽產業,中國將會佔據更主導的地位。既然美國放棄發展,中國自然就會更加全心投入,並成為全球減排的引領者。

總的而言,特朗普就職會帶來全世界一片混亂,他有反全球化的傾向,仍可能出現貿易戰。但是美國不再參與新能源的遊戲,就為中國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

盧永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