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彭仕敦 香港政府前總新聞主任
美國一心想削弱香港,甚至建議其商界不要在香港開展業務。緊接著,美國剛剛發布了一則警示,聲稱遊客前往香港可能會因為一些小事被判入獄。
9月6日,美國國務院、農業部、商務部、國土安全部和財政部聯合發布了一份關於香港的商業警示,聲稱「懸賞(指懸紅追捕緝拿疑犯)可能會對企業的員工、財務、法律責任、聲譽和營運產生負面影響」。
這簡直是一派胡言!
住在香港的大約七萬名美國人可以證明這些警示毫無根據,否則他們早就不會留在這裡了。自1997年香港回歸以來,在港居住的美國人數已超過英國人。在香港成立的美國公司約有 1,100 家,僱用了約佔本地勞動力10%的人口。
這份聯合聲明是在無腦的美國國務院的庇護下發布的,該部門除了乾涉他國內政,別無他用。其亞太政策的核心目標就是盡可能遏製香港與中國,並使用一切可能的手段來實現目標,包括發布毫無意義的警示,和向個人、公司和商品實施制裁。雖然香港作為世界貿易組織(WTO)成員享有獨立的貿易地位,美國仍強行規定出口到美國的商品不能標註「香港製造」。
報告還警告稱,在香港運營的企業可能面臨法律、監管、營運、財務和聲譽風險,可能會因違反《國家安全法》而受到更嚴格的審查,甚至面臨經濟處罰或法律訴訟。
天吶!這些警告毫無根據。居住在香港的美國人也必然對國務院傳播的虛假言論感到難堪。香港的美國人是本地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備受尊重,並為香港的繁榮做出了重大貢獻。他們擁有自己的學校和俱樂部,民主黨和共和黨在香港都有分支機構,活躍的香港美國商會也是美國境外規模最大的商會之一。許多著名的美國品牌已經在香港紮根,例如咖啡連鎖店星巴克在香港有164家門市,漢堡巨頭麥當勞擁有245家門市,僱用了約1.5萬名當地員工。
這些企業都在沒有地方政府幹預的情況下順利運作。因此,與美國國務院的言論相反,香港始終堅持積極不干預政策。唯一可能的政府乾預反而會來自美國自身。該警告稱,任何在香港運營的企業在遵守美國制裁方面,可能面臨相互衝突的司法管轄問題和法律責任。聲明中寫道:「不遵守美國的製裁可能會根據美國法律遭受民事或刑事處罰。」 所以,是的,美國人要小心了:山姆大叔正密切注視著你們。
美國實施的製裁確實對美港貿易產生了一定影響。 2023年,美港貿易額較前一年下降了約6%。但這仍然是一樁大生意,總額約603億美元(合4722億港元)。事實上,美國是香港第六大外資來源國。
相信商業界的精英人士一定比善於「奉承主子」的美國國務院和美國總領事館更清楚香港的實際情況。領事館顯然知道香港的真實狀況,卻選擇「做鴕鳥」來掩蓋真相,以避免提出與美國政策相反的建議。
母公司位於美國本土的美國企業在香港已經設立了214個地區總部、419個地區辦事處和640個本地辦事處。此外,香港作為亞洲金融中心的地位廣為認可,擁有151家持牌銀行,其中10家來自美國。香港歡迎海外投資,並提供資本自由流動的環境,不受外匯管制。
鑑於美國企業在香港的活躍程度如此之高,美國國務院發布的商業警示不過是危言聳聽,是對潛在投資者的恫嚇之詞。這類建議毫無意義,甚至不齒成文。
彭仕敦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