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彭仕敦 香港政府前總新聞主任
美國一心想削弱香港,甚至建議其商界不要在香港開展業務。緊接著,美國剛剛發布了一則警示,聲稱遊客前往香港可能會因為一些小事被判入獄。
9月6日,美國國務院、農業部、商務部、國土安全部和財政部聯合發布了一份關於香港的商業警示,聲稱「懸賞(指懸紅追捕緝拿疑犯)可能會對企業的員工、財務、法律責任、聲譽和營運產生負面影響」。
這簡直是一派胡言!
住在香港的大約七萬名美國人可以證明這些警示毫無根據,否則他們早就不會留在這裡了。自1997年香港回歸以來,在港居住的美國人數已超過英國人。在香港成立的美國公司約有 1,100 家,僱用了約佔本地勞動力10%的人口。
這份聯合聲明是在無腦的美國國務院的庇護下發布的,該部門除了乾涉他國內政,別無他用。其亞太政策的核心目標就是盡可能遏製香港與中國,並使用一切可能的手段來實現目標,包括發布毫無意義的警示,和向個人、公司和商品實施制裁。雖然香港作為世界貿易組織(WTO)成員享有獨立的貿易地位,美國仍強行規定出口到美國的商品不能標註「香港製造」。
報告還警告稱,在香港運營的企業可能面臨法律、監管、營運、財務和聲譽風險,可能會因違反《國家安全法》而受到更嚴格的審查,甚至面臨經濟處罰或法律訴訟。
天吶!這些警告毫無根據。居住在香港的美國人也必然對國務院傳播的虛假言論感到難堪。香港的美國人是本地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備受尊重,並為香港的繁榮做出了重大貢獻。他們擁有自己的學校和俱樂部,民主黨和共和黨在香港都有分支機構,活躍的香港美國商會也是美國境外規模最大的商會之一。許多著名的美國品牌已經在香港紮根,例如咖啡連鎖店星巴克在香港有164家門市,漢堡巨頭麥當勞擁有245家門市,僱用了約1.5萬名當地員工。
這些企業都在沒有地方政府幹預的情況下順利運作。因此,與美國國務院的言論相反,香港始終堅持積極不干預政策。唯一可能的政府乾預反而會來自美國自身。該警告稱,任何在香港運營的企業在遵守美國制裁方面,可能面臨相互衝突的司法管轄問題和法律責任。聲明中寫道:「不遵守美國的製裁可能會根據美國法律遭受民事或刑事處罰。」 所以,是的,美國人要小心了:山姆大叔正密切注視著你們。
美國實施的製裁確實對美港貿易產生了一定影響。 2023年,美港貿易額較前一年下降了約6%。但這仍然是一樁大生意,總額約603億美元(合4722億港元)。事實上,美國是香港第六大外資來源國。
相信商業界的精英人士一定比善於「奉承主子」的美國國務院和美國總領事館更清楚香港的實際情況。領事館顯然知道香港的真實狀況,卻選擇「做鴕鳥」來掩蓋真相,以避免提出與美國政策相反的建議。
母公司位於美國本土的美國企業在香港已經設立了214個地區總部、419個地區辦事處和640個本地辦事處。此外,香港作為亞洲金融中心的地位廣為認可,擁有151家持牌銀行,其中10家來自美國。香港歡迎海外投資,並提供資本自由流動的環境,不受外匯管制。
鑑於美國企業在香港的活躍程度如此之高,美國國務院發布的商業警示不過是危言聳聽,是對潛在投資者的恫嚇之詞。這類建議毫無意義,甚至不齒成文。
彭仕敦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香港行政長官李家超在去年的施政報告中提出了將香港打造成國際大學生中心的計劃,今年他兌現了承諾。
在《2024年施政報告》中,李家超表示,政府致力於將香港發展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他指出,這將通過一系列措施,完成一個全面計劃,吸引更多人才來港。
李家超發表此言論之際,正值《泰晤士高等教育》發佈最新的世界大學排名,香港城市大學被評為全球最國際化的大學。香港大學排名全球第六,香港科技大學第九,香港理工大學第十。這些排名無疑又一次反駁了所謂的「香港末日論」。
其他香港大學還包括香港中文大學(第十三)、香港浸會大學、嶺南大學和香港教育大學,這些院校均受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教資會)資助。此外,香港還有三所自資大學:香港樹仁大學、香港恆生大學和聖方濟各大學。
為保持這一發展勢頭,政府斥資3,000萬美元推出了「留學香港」品牌,供本地大學用於吸引外國學生來港。該網站
(https://www.studyinhongkong.edu.hk/en/hong-kong-education)涵蓋了有關香港和大學生活的所有信息,包括資金、住宿以及各大學的詳細介紹。
網站甚至邀請國際學生畢業後留在香港工作,並提供了鏈接和建議,幫助他們找到各大獵頭公司發佈的頂尖人才職位。
這與香港作為科技中心的快速發展相契合。北部都會區的開發以教育和科技為重點,必將大幅增加對學生人才的需求。行政長官在施政報告中指出:「政府已在北部都會區預留超過80公頃土地,用於建設北部都會大學城,並將鼓勵本地專上院校與內地及海外知名院校靈活創新地推出更多品牌課程、研究合作及交流項目。我們將在規劃過程中保持彈性,促進學生宿舍的發展。我們計劃在2026年上半年公佈《北都大學教育城概念發展綱要》。」
根據教資會的數據,2023/24學年,約有100,786名學生就讀於教資會資助的課程,其中約23,097名為非本地學生;其中17,822名來自內地,4,410名來自亞洲其他地區,823名來自其他國家。最受非本地學生歡迎的學科是理科(6,368人)以及工程及科技(5,802人)。
李家超在去年的施政報告中表示,作為吸引專業人才和鼓勵更多人才留港的措施之一,政府將取消對非本地學生的兼職限制。他還宣佈了與內地跨境大學合作的幾個長期項目,其中包括成立一個研究第三代半導體的微電子學院,以及推動香港與鄰近深圳的研究項目。
目前,香港大學的海外畢業生中只有1%選擇留下,而香港正與其他亞洲國家競爭吸引頂尖畢業生。取消兼職工作限制的措施將試行兩年,預計將惠及超過35,000名學生。
在今年的施政報告中,特首李家超進一步闡述了這一計劃。他表示,政府在打造「留學香港」品牌的過程中,將努力舉辦國際教育會議和展覽,並鼓勵本地專上院校加強與全球院校的合作與交流,提升「港學」品牌在全球的知名度。通過提供獎學金和其他獎勵措施,政府將吸引更多海外學生,特別是來自東盟和「一帶一路」國家的學生來港就讀。
畢業生住宿問題一直是政府和大學關注的重點。房地產中介聲稱,目前私人學生公寓市場僅能容納0.4%的在校生。他們預計,在未來四年內,香港專上院校的學生宿舍不足,將導致額外22,300個床位需求轉移至私人住宿市場。
李家超在報告中提到,政府將推出一項試點計劃,簡化規劃、土地和建築申請的審批流程,鼓勵市場以自資形式將酒店或其他商業建築改造為學生宿舍,從而增加宿舍供應。他補充道:「政府亦將根據市場需求,提供合適地塊,供私人機構興建新宿舍。發展局下設的項目發展促進辦公室將為這些項目提供一站式咨詢和協調服務。」
總的來說,李家超的施政報告充滿信心,提出了一系列吸引人才的計劃,以配合香港向世界領先的高科技中心轉型。外國學生從香港大學畢業後,不僅能在香港、粵港澳大灣區及內地獲得工作經驗,還可在返回原籍國前積累寶貴的職業履歷。擁有世界知名大學的學歷以及在全球最快速發展的經濟體之一的工作經驗,香港畢業生前途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