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仔食品加工場去年12月發生工業事故,一名女食物生產員在操作一部旋轉切菜機進行食品生產工作時,遭機械意外切斷右手食指及中指指頭,須送院治理。譚仔國際有限公司在西九龍裁判法院承認一項「沒有將機器加以有效防護」罪,被判罰款4萬元。
圖片來源:譚仔國際官網
裁判官彭亮廷判刑時指出,雖然是初犯,但本案事態不輕微,傷者失去了兩隻手指的指頭,是永久性的傷害,須判處阻嚇性刑罰,以提醒公眾及公司這類事件根本不能發生。
西九龍裁判法院。資料圖片
辯方律師求情指被告初犯,在香港與子公司營運約200所餐廳,該中央廚房是為公司旗下的餐廳作包裝工作,望法庭考慮譚仔坦白承認控罪,已知道切菜機不符合安全條例,承諾不會再用該型號切菜機切酸菜,所有酸菜會從外面供應商採購,以避免此案再次發生。
辯方求情稱會將所有的切菜機扔掉,明白是次意外對傷者造成永久傷害,願意定期支付款項及醫療費用給傷者,對她作出經濟補償。辯方另指明白之前沒有足夠地保護工人,本案亦為被告帶來足夠的教訓,望法庭輕判。
2025年3月26日,劉付昌站在济南市第二殡儀館門前,滿臉無奈。他的女兒劉芸(化名)五年前在济南遇害,遺體至今存放在該殡儀館,需付近40萬(人民幣,下同)保存費,責任歸屬引爭議。
女兒遇害 遺體存放五年
2020年1月,25歲的劉芸因感情糾紛被前男友王康(化名)在济南殺害。案發後,警方迅速鎖定嫌疑人,並在劉芸租住小區地下室找到遺體。劉付昌回憶,警方將遺體運至济南市第二殡儀館(原名莲花山殡儀館)進行法醫鑑定,他與家人簽署《非正常死亡屍體存放協議書》後見到女兒遺體。當時協議未明確費用,他也因喪女之痛無暇細問。此後,案件經一審、二審及最高法核准,耗時四年,至2024年1月王康被執行死刑。
劉芸(化名)的父母。微博圖片
近40萬人民幣遺體保存費誰來付?
2024年2月27日,劉付昌首次前往殡儀館欲取回女兒遺體,卻被告知需繳納38萬餘元費用,包括遺體接運及冷藏費,其中冷藏費高達380500元。殡儀館公示顯示,單人單間冷藏柜每日200元,五年累計費用驚人。劉付昌表示,警方從未通知處理遺體,他誤以為案件未結前不能火化。如今,殡儀館要求警方出具死亡證明或殯葬證,他卻從派出所與法院均未獲相關文件,陷入兩難。
微博圖片
劉付昌認為,若警方曾通知處理遺體而他拒絕,費用由他承擔無可厚非,但五年來未收到任何通知。他說:「警方運走遺體後,我們一直以為要保留證據。」代理律師殷清利指出,公安部《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要求查明死因後通知家屬領回遺體,若家屬拒領可處理,但警方未履行通知義務,應承擔舉證責任。此外,2012年山東多部門聯合文件規定,若辦案機關決定延長遺體保存,費用由其承擔,家屬則無此要求。
類似案例並非孤例
有媒體調查發現,類似案例並非孤例。山東另一被害人家屬也面臨15萬遺體保存費困境。一線民警透露,警方為防兇手翻供,常保留遺體至案件終結,導致費用累積。專家指出,這類費用責任不明,已成困擾多方的棘手問題。通遼市一案例中,殡儀館與家屬因17萬費用對簿公堂,最終和解減免;北京一中院則探索司法救助,將遺體費用納入救助範圍,協助家屬火化。
微博圖片
劉付昌呼籲明確制度 避免家屬承擔不合理負擔
3月31日,劉付昌獲悉警方已協調民政部門減免部分費用,但餘額仍龐大,責任歸屬未定。他呼籲明確制度,避免家屬承擔不合理負擔。殷清利建議設立刑事被害人救助基金,將遺體費用納入,破解這一難題。目前,劉付昌的奔波仍在繼續,女兒入土為安的願望尚未實現。
微博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