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在深圳和香港工商界人士舉行座談會,夏主任提到香港不能僅靠傳統優勢,「一招鮮、吃遍天」,必須銳意改革,大力推動創科發展。說到創科,就令我想起早前看到的一則新聞。
以理工大學吳波教授帶領的行星遙感團隊和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團隊,對研究火星有重大新發現,團隊論證了火星曾經存在著海洋。團隊據「祝融號」傳回的探測資料,發現火星海洋存在的時間大約在37億年前,當時廣闊的海洋可能覆蓋著三分之一的火星表面,後來海洋消失。團隊分析「祝融號」的資料,發現明顯的海洋地貌特徵,確認火星海洋曾經存在。
我覺得香港的創科人員的確了不起,美國在48年前的1976年,就已經由「海盜一號」釋放著陸器登陸火星,向地球發回彩色照片。但是美國從未能證實火星海洋的存在,而香港和內地的研究人員就能夠做得到,不能少看香港的科研實力。
就在看到這個新聞的同一天,我出席一個公開活動,剛好和一班香港的醫學專家坐在一枱,大家議論到香港的第3間醫學院。《施政報告》提出籌建香港第3間醫學院,政府已經成立工作組,邀請有意開設新醫學院的大學提交建議書。目前科大、理大和浸大都已經表態有意角逐。
醫務衛生局局長盧寵茂早前指出,為免新醫學院和現有的港大和中大醫學院有惡性競爭,第3間醫學院應要「錯位發展」,將重點放在生物醫藥等方向。另外會參考4年制的美式醫學課程,即不招收第一次報讀學位課程的學生,以招收已經有學位的修讀第二學位的學生為主。現有兩大醫學院的大教授認為,不一定需要有第3間醫學院,只要擴充兩大的醫學院即可。不過,政府已經大力支持增加兩大醫學院的醫科生學額,至今已經增至每年590人,香港是時候辦第3間醫學院。
有在座的醫學界人士評論話,科大研究實力強大,爭辦第3間醫學院十分高調,外界視之為熱門,但理大其實也有很強的角逐能力,因為理大現在有護理、物理治療、視光等學系,在相關學科很有基礎,所以其實現在還是未知鹿死誰手。
最近兩所大學爭辦醫學院都各有新聞。科大高調宣布成立校董會顧問小組,由醫學界老前輩梁智鴻醫生擔任主席。梁智鴻曾協助港大籌建港大深圳醫院,顧問小組將全面協助科大爭辦醫學院。
至於理大亦公布,高度重視籌辦第3所醫學院的工作,理大擬開辦4年制的醫科學士學位課程,初期擬收取50個學生,以招收第二學位學生為主,之後會按需要增加學額和招收非本地生。理大表示,過去40年為各個醫療領域培訓了5萬個畢業生,支撐香港醫療體系,在醫療科技和教研方面有豐富經驗和紮實基礎,有決心亦有良好條件擴展至培訓醫科生。
醫學界人士分析,香港辦第3間醫學院資源不缺、學生不缺,但找師資就有難度。在資源方面,由於政府全力支持,無論科大或理大都有雄厚的資本和強勁的籌款能力,去支撐開辦醫學院。至於學生方面,由於醫科是神科,本地的優秀學生大多報讀醫學,以香港一間非常有名的女子名校為例,去年就有49個畢業生入讀兩大的醫學院,可見名校生對醫學院趨之若鶩。據說兩大醫學院收海外生的數額很少,因為收本地生學位都供不應求。所以不用擔心第3間醫學院招收不到優秀的學生,因為兩大醫學院目前仍未開始吸納外地的極優質學生。
但真正有困難的是師資,因為兩大亦都積極擴展學額,已經到海外搶人才,特別是英國等英聯邦國家,更是挖優質師資的重點。由於兩大已經開始不斷挖角,而新的第3間醫學院仍未知花落誰家,所以在搶人才方面一定落後於兩大。
無論如何,香港第3間醫學院不單可為香港培訓更多的醫生人才,更加重要的是可以激發香港在醫療創科方面有更加大的發展。而科大已經公開宣示,其申辦第3間醫學大學的重點是要打造人工智能,發展現代醫療,未來就要看看理大和浸大如何在醫療創科方面,亮出他們的方向,角逐主辦第3所醫學院。
盧永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