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11周年專訪|統籌教育、科技及人才 精準配合「八大中心」定位 陳國基:盡快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HotTV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
Loaded: 0%
Stream Type LIVE
Remaining Time 0:00
Â
1x
    • Chapters
    • descriptions off, selected
    • captions off, selected
      HotTV

      HotTV

      11周年專訪|統籌教育、科技及人才 精準配合「八大中心」定位 陳國基:盡快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2024年12月03日 06:00 最後更新:12月04日 07:38

      本屆政府推出全力推動各項人才輸入及培育計劃,引進內地和國際高端人才,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設立「教育、科技及人才委員會」,進一步統籌推這三大範疇發展相互配合。擔任委員會主席的政務司司長陳國基表示,委員會的設立是為更精準配合香港「八大中心」的定位,盡快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政務司司長陳國基接受《巴士的報》副社長黎廷瑤專訪。(巴士的報記者攝)

      政務司司長陳國基接受《巴士的報》副社長黎廷瑤專訪。(巴士的報記者攝)

      政務司司長陳國基接受《巴士的報》專時表示,香港「八大中心」的定位很清晰,除傳統的金融、航運、貿易外,亦都有一些新的中心,包括科技創新、文化藝術、知識產權、法律仲裁等,「還有『新質生產力』,簡單來說就是科技。香港科研成就不錯,8間資助大學中,有5間是世界百強,科研成果都很好,香港地少人多,沒甚麼天然資源,靠的就是人才,未來朝著高科技發展方向是正確的,從中央來說,希望香港盡快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他說,現時教育、科技及人才都有不同的局長去管轄,「舉例說,創新科技及工業局知道哪些科技人才是需要,但沒有一個引入人才的機制;勞工及福利局有引入人才機制,但引入哪些人才呢?他們可能各有各做,欠缺一個統籌的角色。」因此特首決定成立「教育、科技和人才委員會」,由他擔當這角色,希望3個政策局更能配合,朝著「八大中心」、「新質生產力」及國際人才匯聚中心的方向前行,聚焦於國家大策略。

      至於委員會會否引入商界代表,他說現階段未有計劃,但不等於不去諮詢業界意見,「我們很快召開會議,現已開展一些準備工作,將來一定會向一些業內人士作諮詢,才能令政府的想法更貼近市場及社會需要。」

      陳國基說,希望擔當統籌角色,讓3個政策局更能配合,朝著「八大中心」、「新質生產力」及國際人才匯聚中心的方向前行,聚焦於國家大策略。(巴士的報記者攝)

      陳國基說,希望擔當統籌角色,讓3個政策局更能配合,朝著「八大中心」、「新質生產力」及國際人才匯聚中心的方向前行,聚焦於國家大策略。(巴士的報記者攝)

      優化出入境政策吸引人才

      他認為,要打造國際人才的聚集高地,首先是改變出入境政策,「要知道需要甚麼人才後,才能因應需要去優化出入境政策,去吸引這些人才來港」;第二,教育方面,要促進高科技發展,須研究是否在中小學開始,多一點課程培養年青人;第三,要同業界緊密合作,因業界才知需要甚麼人才,令他們的生意做得更好,才能銜接,令整個香港的方向更準確。

      最近發表的「2023年人力推算」報告,預計到2028年的人力需求將增至375萬,屆時人力缺口將從去年的5萬大幅擴至18萬,其中以「熟練技術人員」最缺人,佔3分之1。新成立的委員會如何應對?陳國基說:「不等委員會了,現在就要去做嘢。」

      引入技術人員才港 試行計劃1萬配額

      他指,當局將試行引進內地或外國技術人員來港,惟相關技術需符合本港發牌要求;此外,來港後一定要從事指定工種,如汽車維修員不足夠,希望這些技術人員來港就做回本行,當局才會批准;第三,計算過這類技工欠6萬人,但試行計劃擬於3年內引入1萬配額,因要保留空缺予本地技工,「若不填補人才空缺, 會影響將來經濟發展,必須『做大個餅』,令這些行業蓬勃起來,才能請更多人手。」

      至於國際高端人才,他說,政府已「扭鬆」了不同出入境關卡,其中「高才通計劃」現已有超過40萬申請,已因應市場需要,並沒規定他們做哪些行業,根據他們的經驗、學歷,給予最大的彈性,滿足不同行業的需求。

      「40萬的申請代表甚麼?這些人才都很厲害,他們用腳投票來香港定居、工作,表示他們對香港有信心,認為香港對他們的工作也好、前途也好,都有幫助。」他說,當局曾進行調查,發現這批人才平均月薪5萬元,超過本港中位數;另有20%的月薪高達10萬元,10%則超過20萬元。

      陳國基表示,40萬人申請「高才通」來港,代表人才用腳投票來香港定居及工作,對香港有信心。

      陳國基表示,40萬人申請「高才通」來港,代表人才用腳投票來香港定居及工作,對香港有信心。

      「還有一類申請人年薪超過250萬元,他們很多並非來港打工,他們在香港開設公司營運,或將其原居地的公司擴展到港開分公司,即以創業為主,增加了香港的就業機會。為滿足他們的需求,原本給他們2年逗留期限,現改為3年,因為他們要找地方、請員工,籌組公司等需要時間,從而鼓勵他們開公司。」他說,反映當局政策不斷因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

      陳國基又補充,本港在國際上因應地緣政治,加上美西方的經濟不太好,將來經濟重點都在東方,「東升西降」是未來格局,香港如何因應這情況發展是關鍵,「國家有14億人口,人口總量比歐洲國家加起來,再加上北美,即美加等人口的總和還多,即將來國家中產人口將不斷上升,他們是高消費群,國家要香港盡快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這方向絕對正確。」

      他說,要配合國家重要策略,包括「一帶一路」、大灣區發展,「十四五」規劃等,其中最密切的就是大灣區發展,「就是要與內地省市多一點合作,有八個字『優勢互補、互利共贏』就是合作基礎,香港好有條件,如實行普通法,外國比較熟悉,還有低稅率、廉潔政府、專業服務包括法律、金融等;至於內地,有龐大製造業基礎,地方多,工人多,可以互相合作,譬如香港研發出科研成果,內地可幫助商品化、貿易化。」

      他說,最近特首李家超率領工商界代表到內地三日,訪問5個大灣區城市,目的是讓他們了解多一點內地產業情況,亦讓內地企業了解香港情況,促成合作機會,對整個大灣區或香港未來發展都有好處。

      政務司司長陳國基接受《巴士的報》11周年專訪。(巴士的報記者攝)

      政務司司長陳國基接受《巴士的報》11周年專訪。(巴士的報記者攝)

      足本11周年系列專訪,可瀏覽石榴台:https://www.bp-links.com/p/7574

      Tags:

      李家超

      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開幕禮及主題講座,早上在會展舉行,主題講座題為「軟對抗的迷惑性和對安全和發展的破壞力」。

      擔任講座主持的政務司司長陳國基說,現時香港發展勢頭非常良好,但反中亂港勢力破壞一國兩制的圖謀和行動從未停止,美國和西方外部勢力無所不用其極打壓國家進步和發展,並一直將香港當作地緣政治博弈的棋子,心懷不軌之徒已絕少明目張膽進行違法行動,但仍以「軟對抗」手段試圖破壞特區安全、阻撓發展。

      政務司司長陳國基擔任講座主持。政府新聞網影片截圖

      政務司司長陳國基擔任講座主持。政府新聞網影片截圖

      陳國基指出,「軟對抗」領域廣泛、手法多變,滲透在教育、文化藝術、宗教、大眾傳播、網絡世界等生活各範疇,很懂得利用灰色地帶。

      他說對社會有四方面危害性,包括阻撓政府施政,透過散佈虛假消息曲解正面發展和惠民政策,令市民產生誤解和抗拒;軟對抗會加劇社會內耗,藉著個別意外事件或發展項目,借題發揮挑起事端、引起怨憤,希望再推動激烈的反政府行動。

      他說軟對抗亦會損害香港形象,以虛無飄渺的人權自由民主概念作為幌子,虛構事實操縱輿論與外部勢力唱和呼應,令外國公眾對香港產生不良認知;軟對抗亦會荼毒市民,濫用言論、文化、藝術、創作自由,以極其迷惑性的形式傳遞和灌輸一些扭曲片面的價值和認知,令市民尤其是青少年積累對國家的隔膜、對中央和特區政府的不信任、甚至仇視。

      香港。資料圖片

      香港。資料圖片

      陳國基又說,軟對抗是影響政治安全、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的重大風險因素,危害性不亞於「硬對抗」,特區政府會全面、及時、有效,防範壓制和消除軟對抗的危害,包括全面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第一時間駁斥謠言澄清真相,阻止假消息蔓延發酵,對觸犯法例人士嚴正執法、以儆效尤,亦要構築民眾思想上的防火牆,加強愛國主義教育,提升市民抵禦軟對抗侵襲的能力。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