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PA服務貿易協議第二份修訂協議3月1日實施後,由香港入境的外國旅遊團進入廣東停留144小時免簽政策,增加入境口岸及擴大停留區域至廣東全省等,旅議會稱冀帶動更多外國旅客入境。
24年10月9日,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與國家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李詠箑簽署關於修訂《〈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服務貿易協議》(CEPA)的協議二。 吳永嘉FB
旅遊業議會主席譚光舜出席由商務部和特區政府合辦的宣講會後表示,新措施絕對是好事,感謝中央政府的關顧,會好好利用新措施,帶動更多外國旅客利用香港入境,在香港和到內地旅遊。他又說,大部分疑慮已在會上消除,例如如何在口岸辦理手續等,業界正準備推廣有關安排,相信東盟或東南亞旅客需求比較大。
巴士的報資料圖片
譚光舜又說,熱烈歡迎林建岳重掌旅發局,以前曾合作過,指對方經驗豐富,相信他會帶領旅發局,吸引更多外地和長途旅客來港,例如中東、郵輪和展覽商旅客,並帶動更多一簽多行城市。
以色列3歲女童尼贊(Ziv Nitzan)與家人一同前往位於貝特謝梅什附近的阿西加(Tel Azeka)考古遺址旅行時,意外發現了一塊特殊的石頭,竟是有3800年歷史的「聖甲蟲護身符」。
以色列3歲女童遊遺址「撿到寶」
以色列3歲女童尼贊(Ziv Nitzan)與家人一同前往位於貝特謝梅什附近的阿西加(Tel Azeka)考古遺址旅行時,在步道上注意到一塊石頭的外觀異常,家人隨後通報以色列文物局。
經鑑定石頭是來自青銅器時代的護身符
《耶路撒冷郵報》報導,文物局的專家鑑定後表示,這塊石頭是來自青銅器時代的護身符,擁有約3800年的歷史。該護身符上印有聖甲蟲圖案,是古埃及文化中神聖象徵,代表新生和創造神的化身。聖甲蟲護身符通常出現在墳墓、公共建築和私人住所中,並代表著當時的宗教信仰或社會地位。
揭迦南埃及文化交流證據
此發現吸引考古學界的關注,尼贊的家人也因為及時報告這一重大發現而獲得以色列文物局頒發感謝狀。尼贊發現的護身符將與同一時期的其他考古發現一同在以色列國家考古學園區展出。 阿西加遺址除了擁有深厚的歷史背景,也與聖經中的大衛與哥利亞故事有關,是一個著名的考古地點。考古學家莉普希茨(Lipschits)表示,尼贊發現的聖甲蟲護身符是迦南與埃及文化交流的重要證據,顯示兩地在當時的緊密聯繫。
Israel Antiquities Authority FB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