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生命規律無法逆轉,包括人類在內的生物都將最終走向死亡。而根據最近有研究發現,一種迷你狐猴經歷冬眠後竟發生逆齡情況。若能將狐猴的細胞老化逆轉放在人類身上,或將可以返老還童?
Zooinstitutes 網上圖片
迷你狐猴以獨特冬眠行為聞名
生活在馬達加斯加的迷你狐猴(Microcebus murinus肥尾鼠狐猴)是一種小型靈長類動物,以其獨特的冬眠行為而聞名。牠們每年都會經歷長達七個月的冬眠,以應對食物匱乏的冬季。
冬眠期每10分鐘才呼吸一次
在冬眠期間,代謝率顯著降低,心率從每分鐘約200次降至不到8次,呼吸頻率也大幅減少,甚至每10分鐘才呼吸一次。這種狀態幫助它們在極端環境中保存能量,並使其能夠在食物短缺的情況下生存。
Zooinstitutes 網上圖片
冬眠期間 體溫會隨外界溫度而波動
在冬眠期間,迷你狐猴的體溫會顯著下降,通常接近環境溫度,這有助於進一步減少能量消耗。與許多其他冬眠動物不同,迷你狐猴的體溫並不是保持在一個固定的低水平,而是會隨著外界溫度的變化而波動,這使得牠們能夠在較溫暖的環境中恢復活力,而在寒冷的夜間則顯得無精打采。
Zooinstitutes 網上圖片
特別的修復機制令細胞保持活力
此外,研究發現迷你狐猴在冬眠期間,其細胞內的端粒不僅沒有縮短,反而出現了增長。端粒是位於染色體末端的結構,類似於鞋帶的塑料尖頭,主要功能是保護DNA在細胞分裂過程中不受損傷。隨著細胞的分裂,端粒會逐漸縮短,而迷你猴的修復機制,有助抵消細胞損傷並保持細胞活力。
Duke Lemur Cente 網上圖片
這些發現為科學家提供了重要的研究線索,尤其是在理解細胞老化和開發抗老化療法方面,可能對人類的健康和壽命延長帶來有重要意義。
觀看相關片段按以下連結:https://www.facebook.com/watch/?v=264337124576242
《自然老化》(NatureAging)期刊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有科學家成功研發出一種簡便血液檢測方法,能在柏金遜症出現症狀之前就將其檢出,有望顯著改變柏金遜症的早期診斷,抓住治療時機。
血液檢測(示意圖)
據《衛報》報導,目前,英國約有15.3萬人患有柏金遜症。該病症屬於神經退化性疾病,患者腦中的神經細胞會逐漸消失,導致多巴胺分泌減少,進而引發顫抖、行動遲緩等症狀。
測試準確率高
這項血液檢測方法通過分析轉移RNA片段(tRFs)這種「小段遺傳物質」,聚焦患者體內累積的重複RNA序列,並檢視線粒體RNA的衰退情況,從而對患者的病情做出診斷。據《泰晤士報》報導,這種檢測方法的準確率達0.86,比目前用於早期症狀患者的最佳臨床測試的0.73高出了約13%。
血液檢測(示意圖)
成本低只需80英鎊
研究人員表示,通過測量這些生物指標之間的比率,這項測試「提供了一種高度精確、非侵入性、快速且經濟實惠的診斷工具,為早期干預及治療柏金遜症提供了希望,而這些干預及治療可能會改變疾病的過程」。更令人欣喜的是,這種檢測方法不僅比目前臨床最佳測試更出色,而且成本只需80英鎊(約816港元),具有極高的「成本效益」。
不少長者患有柏金遜症(示意圖)
相關方法可作為篩選工具
這項研究由博士生馬德列(NimrodMadrer)領導,在希伯來大學EdmondandLilySafra腦科學中心及生命科學研究所進行,並與以色列ShaareZedek醫療中心、英國薩里大學及倫敦帝國學院合作完成。研究團隊認為,相關方法可作為篩選工具,用於發現柏金遜症的分子變化。
仍需更多研究驗證才能在臨床廣泛使用
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教授索雷克(HermonaSoreq)指出,這項檢測與測試新冠病毒PCR使用的是相同技術,具備快速、非侵入性與高度精確的優勢,「讓人們對柏金遜症的了解有了重大發展」。英國柏金遜症研究主任德克斯特(DavidDexter)則提醒,該測試在尋找疾病血液生物標記方面具有潛力,但仍需更多研究驗證其準確性及區分其他類似疾病的能力,才能成為臨床廣泛使用的診斷工具。
不少長者患有柏金遜症(示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