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解放軍東部戰區在台海中南部相關海域進行大規模軍演之際,台灣前「文化部長」、著名作家龍應台投書《紐約時報》,指台灣很可能因特朗普為了中美達成協議而成為棄子,籲勿靠美國要和大陸「和解」。分析認為,龍應台的文章對兩岸關係本質仍有錯誤認知,惟對賴清德當局的批判、對「台獨」無出路的反思,與島內洶湧民意形成呼應。
龍應台4月1日於美國《紐約時報》的「觀點與評論」版投稿撰文,題為《台灣沒剩多少時間》(The clock is ticking for Taiwan),中文版本標題爲「台灣維持和平與自由的唯一途徑是與中國和解」。

龍應台投書《紐約時報》的中文版。
文章開始,龍應台提到有一日台南一名的士司機對她說:「今天的烏克蘭,就是明天的台灣」,指是如今台灣各界普遍存在的擔憂,因特朗普撤回美國對烏克蘭的大力支持,並於2月底落井下石在白宮羞辱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令台灣民眾不禁思考:「如果美國為了討好俄羅斯而對烏克蘭做那樣的事情,它會不會為了討好中國對我們也做同樣的事情呢?」
龍應台說,隨著特朗普一再拋棄盟友,台灣必須立即開始一場嚴肅的對話,討論如何與中方和平共處的可行方式,而「不是讓大國決定我們的未來」。
文章引述3月初一個深受台灣大學生歡迎的網絡平台的非正式民調,「問受訪者在看到烏克蘭的局勢發展後,是否仍願意在中國攻擊時保衛台灣,或選擇投降。多數人選擇了投降」。龍應台批評,賴清德似乎對這些情緒視而不見,非但沒有與台灣各界接觸,反而選擇製造恐懼、引發對抗,並且重拾冷戰時期的黑暗言論,把大陸列為「境外敵對勢力」。她認為,賴清德相關舉動的問題在於台灣不能繼續指望美國相挺。

台灣民眾擔心,特朗普拋棄烏克蘭,同樣可拋棄台灣。早前跟澤連斯基在白宮上演「鬧交」事件。
龍應台認為,台灣不能再依賴美國的支持,因為特朗普不只背叛烏克蘭,還甚至指責台灣從美國偷走了半導體業務,可見「美國也是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龍應台在文末稱,「對台灣來說,時間已經不多了」,各界預期特朗普與國家主席習近平很快會見面,考慮烏克蘭的例子,特朗普很有可能為了與習近平達成貿易或地緣政治協議而拋棄台灣,「完全依賴美國、同時拒絕和對抗中國不再是一條可行的前進道路,不首先確保和平,就不可能有民主。」
龍應台的文章在兩岸引發極大迴響,有內地網民批評龍應台是「騎墻派」,解放軍連日環台軍演壓力下「連夜繡紅旗」、「槍頂腦門上才知道講道理」;台灣則有大量聲音批評龍應台是「投降派」。

台灣前「文化部長」龍應台。中文大學網站圖片
《環球時報》社評認為,龍應台在文中沒明言對兩岸統一的態度,對兩岸關係本質仍有錯誤認知,惟對賴清德當局的批判、對「台獨」無出路的反思,與島內湧動的不滿潮流形成呼應。
文章指出,龍應台的文章中,多次出現「和解」一詞;指自從賴清德拋出所謂「17項策略」在內的惡劣謀「獨」言行以來,島內各界對其「玩火」行為的反對甚至憤怒已形成巨大聲勢。
中國國民黨前主席洪秀柱批評賴清德言行反覆、邏輯矛盾的做法暴露了政治操弄的本質;而資深媒體人趙少康也批評賴清德衝著大陸極盡挑釁之能事,即使把台海安全放在砧板上也在所不惜,將成歷史罪人;一些以「親綠」網民為主的社群媒體平台,反賴的聲音也日漸高漲,連民進黨高雄市議員黃明太日前於議會都呼籲賴清德應團結2300萬台灣同胞,「台灣沒有分裂的本錢」,此舉獲國民黨新北市議員及無黨籍議員力挺。
文章直指,賴清德是兩岸人民的共同敵人,其自去年5月上台以來,頑固堅持「台獨」分裂立場,猖狂挑釁大陸,煽動「反中抗中」,阻撓兩岸交流合作,加劇台海緊張局勢。為恫嚇台灣民眾,賴清德反覆鼓吹所謂「防衛韌性全台民防機制」,揚言要召集40萬「民力」,為其「焦土作戰」策略服務。
4月1日至2日解放軍東部戰區完成聯合演訓各項任務,對「台獨」勢力實施了「進逼」、「懾封」、「毀癱」、「鎖控」,是對「台獨」分裂勢力的嚴厲警告和有效遏制。東部戰區新聞發言人施毅表示,圓滿完成各項任務,全面檢驗了部隊一體化聯合作戰能力。戰區部隊時刻保持高度戒備,持續加強練兵備戰,堅決挫敗一切「台獨」分裂行徑。
台灣《中國時報》特派員徐宗懋撰文表示,大陸聯合演訓今非昔比,賴當局渲染「抗中」情緒無用,台灣社會恐懼的來源是賴當局本身。台「國際戰略學會」理事長王崑義也表示,台灣民眾相信解放軍只會攻擊「台獨」,不會攻擊一般人民,相信對「台獨」的「斬首行動」不遠矣。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