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中國第一胖!內蒙古肥男重達718斤無法行走 被送往北京治療狂甩322斤

Plastic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
Loaded: 0%
Stream Type LIVE
Remaining Time 0:00
Â
1x
    • Chapters
    • descriptions off, selected
    • captions off, selected
      Plastic

      Plastic

      中國第一胖!內蒙古肥男重達718斤無法行走 被送往北京治療狂甩322斤

      2025年04月07日 16:30 最後更新:17:00

      內蒙古一名359.4KG(718斤)肥男因為重度肥胖導致無法行走「健康告急」,被家人送往北京治療後狂甩161.4KG(322斤)。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男子因體重達358.4KG「健康告急」

      綜合內媒報導,內蒙古一名33歲男子「宇宙」身高1.86米,體重卻重達359.4KG。由於重度肥胖,「宇宙」幾乎無法行走,生活也難以自理,且健康狀況告急。

      男子堪稱「中國第一胖」

      媽媽對此感到擔憂不已,遂僱車麵包車拆光座椅跨700公里將他送往北京尋求醫療救助。為確保安全,醫護人員合力將「宇宙」轉運至特製病床上。然而,電動床的最大承重僅為250KG,無法測量「宇宙」的精確體重,直到對方能夠下床後,才確定他入院時的體重為359.4KG,是醫院紀錄中最重的患者,也是「中國第一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男子因過度肥胖導致呼吸困難

      「宇宙」的病情危急,過度肥胖壓迫胸廓與心肺,使得呼吸極為困難。儘管醫院提供無創呼吸機輔助,但「宇宙」卻因為感到不適而時常自行摘除,導致血氧一度降至69,性命危急。

      醫療團隊制定個性化「減重方案」

      醫院代謝減重中心的孟化主任與團隊為改善「宇宙」的呼吸狀況,搭建特殊「大沙發」調整體位,減少對肺部壓迫,並配合專屬呼吸機面罩,最終成功穩定「宇宙」的呼吸狀況。由於過重無法立即手術,醫療團隊對此制定了個性化「減重方案」,透過精準營養調控與專屬運動計劃,「宇宙」展現了驚人毅力,積極配合治療。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男子入院55天體重降至手術標準以下

      入院第18天,「宇宙」成功減重65KG,身體狀態明顯改善。第48天,他的體重降至255KG,腰圍減少22CM。第55天,他的體重終於降至手術標準250KG以下。

      男子成功減重161.4KG

      今年1月6日,醫療團隊為「宇宙」進行腹腔鏡減重手術,使用特製超長器械成功切除7成胃部,手術歷時3小時順利完成。術後第9天,「宇宙」康復良好獲准出院。最終,他成功從359.4KG減至244.5KG,成功減重115KG。出院後,「宇宙」持續保持健康習慣,透過有氧與無氧運動、科學飲食等方式,繼續減重。3月28日,他向醫護人員報喜稱,體重已降至198KG,成功減去161.4KG。不過他表示,未來會繼續堅持與努力,邁向更加健康的未來。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根據利比亞出土的千年木乃伊的DNA顯示,有未知的人類血統7000年前居住在北非一個與外界隔離、不為人知的「綠色撒哈拉」。

      2具女性遺骸已成自然木乃伊

      4月2日發表在《自然》期刊上的最新研究,2003年至2006年間,考古學家在撒哈拉沙漠附近的塔卡爾科里(Takarkori)岩洞,出土了15具人類遺骸,該處位在現在的利比亞南部地區,遺址包括8000多年前人類居住和放牧的證據,15人中大多是婦女、兒童,其中2具女性遺骸已經成為自然木乃伊,有助於保存她們的DNA,也是目前已知最古老的木乃伊人類遺骸。

      與歐亞地區族群分離數千年

      基因分析顯示,這些木乃伊是從前生活在「綠色撒哈拉」的婦女,1.45萬年前的撒哈拉也被稱作是非洲潮濕時期,曾是一片潮濕、翠綠的大草原,沿湖、河旁都是人類家園;而2具女性遺骸DNA顯示,跨綠色撒哈拉地區幾乎沒有基因交流,塔卡爾科里岩洞個體擁有與撒哈拉以南非洲人不同的基因標記,可見他們來自一個未知且相對孤立的血統,與撒哈拉以南及歐亞地區族群分離了數千年之久。

      基因上與外界隔絕

      研究小組發現,令人驚訝的是,塔卡爾科里人屬於一支獨特且不為人知的人類譜系,沒有受到南方、北方及史前歐洲族群的明顯基因影響,這代表,儘管他們從事畜牧這項來自非洲以外地區的文化活動,但基因上仍與外界保持隔絕。考古證據顯示,這群人是游牧民族,且飼養家畜,擁有石器、木器、動物骨製工具、陶器、雕刻人偶等。

      圖片來源:Archaeological Mission in the Sahara/Sapienza University of Rome

      圖片來源:Archaeological Mission in the Sahara/Sapienza University of Rome

      原始家園仍是個謎

      研究發現,2具女性遺骸的祖先是5萬年前便與撒哈拉以南族群分離的北非譜系,那時人類開始從非洲遷徙至中東、歐亞,成為現今非洲人口祖先的年代。由於撒哈拉是在約1.5萬年前左右才變得適合居住,「他們的原始家園至今仍是個謎」,這群人大部分時間都處於隔離狀態,直到氣候再次乾燥,使得撒哈拉於西元前3000年轉變為如今全球最大的熱沙漠。

      圖片來源:Archaeological Mission in the Sahara/Sapienza University of Rome

      圖片來源:Archaeological Mission in the Sahara/Sapienza University of Rome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