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不玩機械人?SEN同學玩不了機械人?只有修讀工程系的大學生才會喜歡機械人?香港科技大學舉辦的2017年水底機械人大賽來個大突破,讓主流學校的中小學生、有特殊教育需要(SEN)和在大學主修不同科目的同學,有機會認識機械人、互相合作、學習共融。
通過半天的工作坊,在來自不同大學,主修不同科目的大學生的指導和帶領下,從設計、製作到控制機械人,同學們都是一手包辦,順利完成兩天的比賽。時隔一個多月,同學對活動所教授的內容還是記憶猶新,搶著介紹各自的水底機械人。
保良局志豪小學的王文龍老師透過在課外活動中的觀察,發現部分同學的團體合作和溝通技巧有待改善,希望給他們一些衝擊,所以大膽讓不同年級的同學組團參賽。由於他們彼此不認識,起初也會有意見不合的情況,幸好最後懂得以團隊為中心作出決定,自信心亦有所提升。小六生梁柏曦覺得比賽可以認識到很多朋友,同時也明白到與別人溝通的重要性。
其中四年級的張諾珩,在參賽之前已經展示其認真的一面。他在科大網站下載了與比賽相關的資料,更把水底機械人的結構畫出來交給王老師。在啟幕禮上,他更主動舉手充當學生代表進行宣誓。「當時我也很緊張,但左望右望都沒人舉手,我就自己來。其實我也不知宣誓要做什麼,我只知道只要鼓氣勇氣就一定做到。」同學們的進步實在是有目共睹的。
很多人說玩機械人是男生的專利,王老師就特意帶了兩男三女參賽,希望打破傳統。就讀小四的黎芷怡認為,其實男女也沒有分別,男生喜歡玩機械人,女生也可以。劉倬縈亦坦言,不認同只有男生才可以接觸與機械有關的東西,女生也可以在機械工程方面發展。關加淇更揚言,希望長大後可以發明更多機械人,或其他對世界有幫助的發明品。
性別無阻同學們對機械人的熱愛,就連SEN同學都能在比賽中大放異彩。香港耀能協會羅怡基紀念學校的同學分享比賽期間最深刻的事,原來他們的機械人中間的摩打在比賽前壞了,需要「趕工」維修。同學們於是發揮出超強的合作精神,一些同學先去吃飯,另一批同學則繼續修理機械人。張靜茵老師坦言十分欣賞同學們,遇到困難不是選擇放棄,而是嘗試自己解決問題。同時她感謝科大的安排,令行動不便的同學也不會受到限制,可以全情投入比賽。
「創新」、「解難」及「合作」,是本次比賽的特點。比賽籌委會主席、科大環球社會中心總監胡錦添教授表示,很多大學生導師不是修讀機械工程相關的科目,他們從不懂機械人,到帶領中小學生及SEN 同學參賽,從旁協助學生解決問題,自身的得益亦不少,同時為教學帶來創新的一頁。
修讀商科一年級的陳穎裕擔任學生導師,她說最困難的是要平衝各方,引領不同背景的同學合作。「有資優學生自信滿滿,覺得自己做出來的機械人就是最好。這時我們就要鼓勵他們與其他同學合作,也要嘗試讓普通小學的同學表達自己的意見。挑戰很大,但也令我獲益不少。」她分享有家長得知她是導師,眼泛淚光,連聲向她道謝。由於該校學生長期病患,平常很少機會外出,今次竟然在導師們的協助下完成機械人比賽,而且成績優異。家長的淚光除了包含著照顧病童的辛酸,同時也是感動和感激的淚水。
胡錦添教授補充,政府近年推行STEM教育,金錢上的資源固然重要,但亦不能忽視軟件方面。他提議可以多設置交流平台,讓不同的機構和組織互相協作,並共同討論推動STEM教育的方法。與此同時,亦希望社會上有更多提倡共融的活動,讓不同的學生有機會互相交流,互相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