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大學副校長(科研發展)衞炳江,大學畢業後專研光纖通訊,在光學上有不少貢獻,而在國際學術期刊所發表的論文亦超過180篇。在港土生土長的他,大學畢業後才到美國發展。回憶小時候「屋邨仔」的時光,原來他對科學的好奇心,只源於一個電視節目。
理大副校長(科研發展)衞炳江
衞炳江憶述讀幼稚園時,獲安置入住徙置區「葵涌新區」,但當時社區規劃欠完善,環顧整個屋苑都沒有幼稚園。仍在讀幼稚園的衞炳江,因而被逼「跳級」讀小一。班上最年幼的他,學業成績更勝同班同學,考獲全級第一,不過,當時學校反指他年紀太小,不可升班,「仍記得當時我踏入校長室,接受身穿袈裟的尼姑校長面試,幸好她最終都酌情讓我升級。」
理大副校長(科研發展)衞炳江(右二)
衞炳江稱,六十年代成長的人,家家戶戶都是穿膠花,只求生活可餬口,子女有書讀已很開心。他小時候沒有很多機會接觸科學,對科學的好奇,源於一個電視節目,「主持講解不同科學現象,臨近節目尾聲,總會有人身穿白袍,以實驗解話,很權威。」
設計圖片
為減輕家中財政負擔,他中學時曾在大排檔做兼職洗碗,幫補書簿費,有時招呼客人時遇上熟識的面孔,難免感到尷尬。衞炳江稱不會為此感自卑,「父親教導做人不要渴求金錢,錢財是身外物,賊搶得起,火燒得去,技能、學識才是自己的」,直到今日他仍銘記於心。
設計圖片
醫學界暫時並無有效方法治療脊髓神經損傷。理工大學新成立的「先進療法製品實驗室」計劃利用臍帶血培育及生產單核細胞,進行品質鑒定後,將這些單核細胞轉交醫院打入脊髓受損病人體內,進行臨床治療測試。
理大新設先進療法製品實驗室,推動以先進療法製品建立精準和個人化醫療。理大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系主任周銘祥表示,實驗室能為香港培育更多生物製藥專業人才,並協助轉化大學研究成果,進行臨床測試及前沿臨床醫學研究。
理大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系主任周銘祥說,理大正向衞生署轄下「香港藥劑業及毒藥管理局」申請製造商牌照和臨床證驗及藥物測試證明書,獲批後可以正式啟動臨床研究,屆時會與威爾斯醫院合作,第一期將有10名脊髓受損病人接受「先進療法」試驗治療。
理大先進療法製品實驗室符合國際醫藥品稽查協約組織的良好生產規範。周銘祥教授指團隊計劃與業界合作,生產針對脊髓損傷的細胞治療製品,並結合大學康復治療科學系的專業知識,提供從精準醫療到復康的一站式方案。
周銘祥指出,不少國家正進行相關臨床研究包括中國內地,有半身癱瘓病人接受「先進療法」治療後,可以站立並嘗試走路,效果比手術等傳統治療好。他又說,藥物生產和治療過程均於本港進行,可以降低治療費用。
實驗室的生產區配備先進設施,包括快接二氧化碳培養箱(上)及A級製藥用隔離裝置(下),確保生產過程在達到無塵室標準的環境下完成。
周銘祥亦指,除了用臍帶血進行「先進療法」,術後的物理治療亦非常重要,理大可提供一站式配套,亦歡迎與不同的院校、企業、生物製藥業界及醫學專家合作,在「先進療法」上尋求突破,長遠協助提升本港醫療科技水平。
品質測試的工序會在品質管制實驗室完成,該實驗室擁有一系列先進儀器,能夠就細胞製品的關鍵質量屬性進行測試,包括用作分析細胞表面標記的流式細胞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