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大創科 × 校友日2024」本月19日舉行,展示理大在交叉學科研究、知識轉移、創業培育方面的最新發展及成果,如何為建設香港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作出貢獻。
作為理大以至粵港澳大灣區內年度創科創業旗艦活動之一,今年創科日以「聯繫智慧,創新未來」為主題舉辦多項活動。其中,創科展覽將展出理大與業界伙伴合作就推動新質生產力的產學研成果,以及得獎理大年輕和傑出學者的研究成果,涵蓋先進製造、人工智能與數據科學、生命科學與醫療保健、新能源與材料、可持續發展、創新電動車充電技術等範疇。
香港理工大學。資料圖片
本港和大灣區規模最大的交叉學科研究平台——「理大高等研究院(PAIR)」轄下研究院及研究中心亦將展出多項創新發明,包括食物廢料製成的三維打印材料、智能陪伴玩偶、尖端足部掃描儀、顯示月球南極地形和景觀的創新3D模型,以及低碳建築材料等。PAIR創科論壇上,研究院院長及研究中心主任亦會介紹大學在健康福祉、人工智能和城市基礎設施的先進技術。
理大致力通過其PolyVentures初創生態系統,培育矢志創業的理大學生、校友和學術人員。19間理大培育初創企業將展示創新創業成果,並提供便攜式肝纖維化評估系統和智能輪椅等多個體驗項目。理大校友、水滴公司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沈鵬會親身分享成功創業經驗,而內地孵化及投資平台代表亦會講解內地招商引資的挑戰與機遇,為有志創業人士帶來啟發。
另外,校友日作為校友年度盛事,獲得逾百名熱心校友鼎力協助,主持多項精彩活動。出席校友及其親友可透過校園定向、主題導賞團,以及由「傑出理大校友」帶隊的慢跑之旅,發掘母校的新舊建設,參觀鮮少對外開放的先進教研設施。多位校友亦將在理大超星團表演中粉墨登場,帶來中樂、舞蹈、跆拳道、魔術及合唱等演出。
校友日亦會舉辦五人足球友誼賽、乒乓球表演賽、親子乒乓球訓練及設置童趣天地等,讓參加者在理大校園享受運動及遊戲樂趣。由不同學院、學系及校友會主理的特色攤位,亦將展示多項創意成果和活動,包括心理彈跳站(ReST Hub)、為脊柱側彎患者而設的功能衣,以及言語治療遊戲等。透過一系列豐富節目,參加者將親身感受多姿多彩的理大校園。
理大師生及校友、創科企業家、業界夥伴、研究人員、學生及有興趣人士可預先報名參加以上活動。
更多活動資訊及報名詳情,可瀏覽:https://polyu.me/3N18SU4。
理工大學本月19日舉行「理大創科 × 校友日2024」。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與中華電力有限公司(中華電力)周一(12 月 11 日)簽署合作諒解備忘錄,攜手為香港培育電力工程人才,以應對電力行業的發展需要。
在理大副校長(研究及創新)趙汝恒教授及中華電力總裁羅嘉進先生的見證下,理大電機及電子工程學系系主任、電力系統工程講座教授及電網現代化研究中心主任鍾志勇教授及中華電力營運及變革總裁唐連勝先生一同簽署該諒解備忘錄。
趙汝恒教授表示,理大和中華電力的合作有助學生了解電力行業的運作和挑戰,同時加強大學科研人員與業界專家的交流,共同探索創新技術應用 的機會。
是次合作標誌着理大和中華電力在推動電力工程教育和創新研究邁出重要一步,雙方將發揮各自優勢和專業,為香港以至大灣區電力行業的人才培育和技術發展作出貢獻。
羅嘉進先生表示,今次中華電力與理大的合作,有助更多有志於電力行業發展的年輕人,能運用電能專業和創新科技等專業知識,迎接未來發展機遇,貢獻
社會。
雙方將共同運用元宇宙、沉浸式虛擬實境系統、虛擬實境、擴增實境等嶄新術,為學生及業界開發創新的數碼培訓及學習材料。理大電機及電子工程學系的學生更有機會親身體驗電力行業的真實工作環境,有助他們了解行業的運作和發展,提升理論與實踐並重的綜合能力,而雙方亦會探索學術及研究的合作機會。
在理大副校長(研究及創新)趙汝恒教授(後排左)及中華電力總裁羅嘉進先生(後排右)見證下,理大電機及電子工程學系系主任、電力系統工程講座教授及電網現代化研究中心主任鍾志勇教授(前排左)及中華電力營運及變革總裁唐連勝先生(前排右)簽署合作諒解備忘錄。
趙汝恒教授表示:「理大很高興能與中華電力合作,是次合作是大學和業界攜手培育電力工程專業人才的重要里程碑,通過學術理論和業界經驗實踐的相互結合,不僅有助學生了解電力行業的運作和挑戰,同時加強大學科研人員與業界專家的交流,共同探索創新技術應用的機會。香港擁有可靠度達世界級水平的供電服務,傲視全球很多大城市。要維持這個優勢,需要源源不絕的專業人才,我們冀通過雙方的合作,培養更多未來的行業領袖,為香港以至大灣區電力行業的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
羅嘉進先生表示:「中華電力很高興透過今次合作,進一步加深與理大的策略夥伴關係。電力行業正處於能源轉型的重要時刻,人才和創新科技成為推動香港邁向 2050 年零碳城市的關鍵元素,也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引擎,因此中華電力十分重視人才培訓及創新科技應用,並以持續提升營運安全、穩定供電及環保表現為己任。今次與理大的合作,將有助我們培育更多能源專才,配合社會及業界的發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