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協青社助高危青年 街舞劇關注精神健康

美善人生

協青社助高危青年 街舞劇關注精神健康
美善人生

美善人生

協青社助高危青年 街舞劇關注精神健康

2018年02月08日 20:06 最後更新:03月11日 11:00

協青社今年連續第五年,以街舞劇作切入點,以表演藝術鼓勵年青一代。

多年來關注高危青年的協青社,眼見社會日益關注青年心理及情緒問題,故今年以「精神健康」為主題,創作街舞劇《一念之間》,一邊為青年提供演出平台,一邊籌款支持更多高危青年。

更多相片
協青社關注年青人的精神健康。

協青社關注年青人的精神健康。

紀文鳳參與劇本創作。

紀文鳳參與劇本創作。

一眾舞者亦有現身簡介會。

一眾舞者亦有現身簡介會。

青年更即場表演街舞。

青年更即場表演街舞。

葉兆輝(左)提醒年青人,有需要時記得向身邊人求助。

葉兆輝(左)提醒年青人,有需要時記得向身邊人求助。

協青社關注年青人的精神健康。

協青社關注年青人的精神健康。

協青社執行委員會委員紀文鳳,負責項目統籌、監製及劇本創作。她於劇目簡介會時表示:「寫這個劇,是因為聽過一件真人真事,一個陌生少女一臉愁容來到協青社,同事及社工與她傾談,介紹各項設施活動後,不苛言笑的少女決定試跳街舞,跳完臨離開,她對我們的同事說原本她打算自殺,但現在不想了,想明天再來跳舞。」

紀文鳳參與劇本創作。

紀文鳳參與劇本創作。

少女的經歷,深深觸動了紀文鳳,原來跳舞可以作為情緒治療,所以她希望《一念之間》這個劇,可以提醒年青人「一念天堂,一念地獄;停一停,深呼吸,想一想,難關總會過」。

三位男女主角高耀樂、王偉斌、張麗怡亦有現身簡介會,更即場跳舞表演,並講述自己的人生如何受跳舞影響。高耀樂及王偉斌經歷相似,形容以前的人生沒有目標,前途茫茫,直至接觸到街舞,才找到方向並重拾動力,不再輕言放棄。

一眾舞者亦有現身簡介會。

一眾舞者亦有現身簡介會。

15歲的女主角張麗怡來頭不少,接觸街舞短短半年有多,就代表香港到台灣出賽,更順利勝出,可以在5月代表香港到日本出戰。跳舞帶給她出外旅遊見識的經驗,亦令她體驗全情投入的忘憂時光,她期望透過《一念之間》的演出,能讓她適應在舞台上表演的緊張感,好好享受舞台上的時光。

青年更即場表演街舞。

青年更即場表演街舞。

香港大學防止自殺研究中心總監葉兆輝,就在簡介會向年青人傳授「123秘笈」:關注精神健康、聆聽與關懷、「記住得唔得,都得」(It's okay not to be okay)。葉勉勵年青人不要認為求助就等同是弱者行為,反而要明白煩惱及難關人人有,其實沒甚麼大不了。

葉兆輝(左)提醒年青人,有需要時記得向身邊人求助。

葉兆輝(左)提醒年青人,有需要時記得向身邊人求助。

根據教育局規定,中小學生如果連續缺課的第7個上課日,學校需要向局方呈報。協青社研究發現,有部分中小學生經常缺課、但未必是連續7天,期間或上學一天後又缺課,機構把他們定義為「潛在輟學」。根據協青社推算,本港有「潛在輟學」問題的中小學生達2萬人。

協青社

協青社

至於連續缺課7天或以上的學生,協青社則定義為「高危輟學」。協青社說,學生輟學背後原因十分複雜,可能牽涉個人、學校及家庭等層面。要接觸有「潛在輟學」問題的學生,困難在於他們往往會以一些原因,例如生病或家庭問題等而不上學,令前線人員難以界定他們是否屬於輟學,從而較難提供支援。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協青社由2020年11月起推行「酷學青年計劃」,協助10至18歲「潛在輟學」或「高危輟學」的學生,希望重啟他們的學習興趣及動機,同時亦會提升他們的解難能力及裝備生活技能等。計劃至今服務超過400人,當中約七成半有「高危輟學」問題的青少年,繼續升學或投身職場。機構認為計劃有成效,會繼續提供協助。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