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專欄介紹過英國蘇格蘭攝影師約翰·湯姆森(1837年-1921年),是19世紀首批記錄中國的專業攝影師之一,也是新聞攝影的先驅。他於1868年在香港皇后大道建立工作室,隨後五年到內地多處拍攝,足跡遍布廣東、海南、福建、南京、北京、天津等。
湯姆森所拍下的,除了包括新娘在內的大量女性照片,還有不少香港街道照片,都是於1868年至1872年所拍下。今次帶大家走進歷史隧道,透過湯姆森所拍下、既罕見且珍貴的圖片,看看150年前的香港。
點擊看圖輯
中環海旁或德輔道,從東南偏東方望向瓊記洋行及聖約翰座堂(1869-1871年) (Wellcome Library, London圖片)
1871年維港 (Wellcome Library, London圖片)
1868-1872年拍攝的快活谷馬場 (Wellcome Library, London圖片)
1871年由雅賓利樓拍下的香港動植物公園,左前方為當時總督府(今禮賓府) (Wellcome Library, London圖片)
維港景緻,前方建築物為英軍總司令官邸 (今茶具博物館) (Wellcome Library, London圖片)
從德輔道路口往北望向畢打街,右方建築物為怡和集團辦公室 (Wellcome Library, London圖片)
皇后大道東,左右兩邊都是華的店舖及寓所 (Wellcome Library, London圖片)
皇后大道西的商店,一家為利昇珠寶店,一家為Hing Qua畫像及船隻油漆作坊 (Wellcome Library, London圖片)
位於中環泄蘭街的雍仁會館 (Wellcome Library, London圖片)
右方建築為大坑蓮花宮 (Wellcome Library, London圖片)
中等茶樓騎樓 (Wellcome Library, London圖片)
中環閣麟街,背後是倫核士街(擺花街),中央直路為威靈頓街,東北方向的角落清楚可見一所當舖 (Wellcome Library, London圖片)
九龍的家庭 (Wellcome Library, London圖片)
中環海旁或德輔道,從東南偏東方望向瓊記洋行及聖約翰座堂(1869-1871年) (Wellcome Library, London圖片)
1871年維港 (Wellcome Library, London圖片)
1868-1872年拍攝的快活谷馬場 (Wellcome Library, London圖片)
1871年由雅賓利樓拍下的香港動植物公園,左前方為當時總督府(今禮賓府) (Wellcome Library, London圖片)
維港景緻,前方建築物為英軍總司令官邸 (今茶具博物館) (Wellcome Library, London圖片)
從德輔道路口往北望向畢打街,右方建築物為怡和集團辦公室 (Wellcome Library, London圖片)
皇后大道東,左右兩邊都是華的店舖及寓所 (Wellcome Library, London圖片)
皇后大道西的商店,一家為利昇珠寶店,一家為Hing Qua畫像及船隻油漆作坊 (Wellcome Library, London圖片)
位於中環泄蘭街的雍仁會館 (Wellcome Library, London圖片)
右方建築為大坑蓮花宮 (Wellcome Library, London圖片)
中等茶樓騎樓 (Wellcome Library, London圖片)
中環閣麟街,背後是倫核士街(擺花街),中央直路為威靈頓街,東北方向的角落清楚可見一所當舖 (Wellcome Library, London圖片)
九龍的家庭 (Wellcome Library, London圖片)
發展局調整《保護海港條例》修例建議,引入非永久性填海最多7年的總時限,最多可申請延期一年,確保工程在合理時間內竣工;又建議面積不超過0.8公頃、符合指定類別的海港改善工程可申請填海。
維港
海濱事務委員會成員何文堯贊成《保護海港條例》修訂的初心,針對非永久填海工程制定框架,設立面積上限,並就時間設立封頂機制,令工程不會出現公眾憂慮「不斷做小型填海,加加埋埋變成大型填海」的情況。
何文堯說,以往中環灣仔繞道等臨時填海工程,因應條例規定,一般需時證明有凌駕性的公眾需要,通過很多關卡才獲准,現階段有必要檢視條例鬆綁空間,令推展維港周邊改善工程時,社會資源可以更有效使用,短時間改善海港設施。
資料圖片
他相信,今次微調有助加快連通海濱公共空間,提升運用公共空間設施的靈活性,又強調新修訂除了對原有做法拆牆鬆綁,同時制定規範和制肘,例如表明個別海港改善工程需要適當諮詢公眾和海濱事務委員會,委員會一定謹慎和嚴肅檢視不同填海倡議,確保項目不會偏離原意和法例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