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渠務署專訪】全港有望水浸零黑點

政事

【渠務署專訪】全港有望水浸零黑點
政事

政事

【渠務署專訪】全港有望水浸零黑點

2019年09月25日 07:00 最後更新:13:59

暴雨令陸上行舟的情況將成為歷史,香港有望水浸零黑點。

在70至80年代,豪雨成災經常發生,陸上行舟並非奇景;及至92年依然有金鐘太古廣場對出行車線出現水浸及膝的景像;2000年打後的中環海味街也時有商舖被豪雨浸濕海味,不過,時至今日,零水浸黑點並不是奢望的要求。

更多相片
1995年最高峰期有90個水浸黑點, 直至2010年已完全消除嚴重的黑點。(渠務署提供)

1995年最高峰期有90個水浸黑點, 直至2010年已完全消除嚴重的黑點。(渠務署提供)

今時今日只餘下6個水浸黑點。(渠務署提供)

今時今日只餘下6個水浸黑點。(渠務署提供)

溫良謙說, 渠務署致力消除所有水浸黑點, 因為一個都嫌多。(本網記者攝)

溫良謙說, 渠務署致力消除所有水浸黑點, 因為一個都嫌多。(本網記者攝)

全港最長10.6公里的港島西雨水排放隧道, 可處理200年一遇暴雨, 也解決上環海味街的水浸情況。(渠務署提供)

全港最長10.6公里的港島西雨水排放隧道, 可處理200年一遇暴雨, 也解決上環海味街的水浸情況。(渠務署提供)

蓄洪池是防洪3招其中一招。(本網記者攝)

蓄洪池是防洪3招其中一招。(本網記者攝)

平日是渠務處處理渠務問題的熱綫, 有暴風雨時, 便24小時監測水浸, 變成緊急應變中心。(本網記者攝)

平日是渠務處處理渠務問題的熱綫, 有暴風雨時, 便24小時監測水浸, 變成緊急應變中心。(本網記者攝)

渠務署用了很多方法處理不同的水浸問題,圖中上為擋水板, 下為止水閥。(渠務署提供)

渠務署用了很多方法處理不同的水浸問題,圖中上為擋水板, 下為止水閥。(渠務署提供)

溫謙良表示, 渠務處不時監測各區情況, 以水力學看哪些地方排水不足, 再行改善。(本網記者攝)

溫謙良表示, 渠務處不時監測各區情況, 以水力學看哪些地方排水不足, 再行改善。(本網記者攝)

1995年最高峰期有90個水浸黑點, 直至2010年已完全消除嚴重的黑點。(渠務署提供)

1995年最高峰期有90個水浸黑點, 直至2010年已完全消除嚴重的黑點。(渠務署提供)

渠務署高級工程師溫良謙指出,1995年最高峰期有90個水浸黑點,直至2010年已完全消除嚴重的黑點(見圖)。他解釋,嚴重意思是受影響面積多於100公畝的土地,即5個維園的大小都被水淹蓋,直至今時今日,只餘下6個黑點(見圖)。

今時今日只餘下6個水浸黑點。(渠務署提供)

今時今日只餘下6個水浸黑點。(渠務署提供)

他坦言,天氣變化莫測,人也有極限,渠務署一直致力防洪,希望盡快處理這些黑點:「我有個心願,希望零黑點,因為一個都嫌多。」過去成功減低黑點至個位數,他說全賴防洪3招,包括上游的截流、中游的蓄洪和下游的疏浚。

溫良謙說, 渠務署致力消除所有水浸黑點, 因為一個都嫌多。(本網記者攝)

溫良謙說, 渠務署致力消除所有水浸黑點, 因為一個都嫌多。(本網記者攝)

說起來十分技術性,但跟大學教授共同做起來,卻找到很多創新方法,獲世界各地採用,甚至獲獎無數,其中有漩渦式進水口系統設計,可以減低水輸送到出水口的撞擊力;反井建造法興建豎井,則可在挖掘過程中減低噪音、沙塵及運輸成本。

渠務署也因為採用種種嶄新的技術,減低對市民或道路的滋擾,才完成可以處理200年一遇暴雨的港島西雨水排放隧道,解決上環海味街的水浸情況。

全港最長10.6公里的港島西雨水排放隧道, 可處理200年一遇暴雨, 也解決上環海味街的水浸情況。(渠務署提供)

全港最長10.6公里的港島西雨水排放隧道, 可處理200年一遇暴雨, 也解決上環海味街的水浸情況。(渠務署提供)

不過,有了合適方法和技術,也不一定可以很快完全殲滅水浸黑點。溫良謙指出,六個黑點之一的元朗石湖圍,因為涉及私人土地和農田,必須有村民、持分者和土地擁有人達成共識;而另一個黑點尖沙咀漆咸道,不但人多車多,地下管道更多,在馬路之下,實在插針難入,要做大型的渠管改善工程,根本無法施行。

他說,只好透過在科學館附近的百周年紀念花園的地方,希望能製造一個地下蓄洪池,把雨水臨時引到蓄洪池,減低路面水浸的情況,其後不但有復原的工程,還會加以美化,令更多市民可以享用此設施。

蓄洪池是防洪3招其中一招。(本網記者攝)

蓄洪池是防洪3招其中一招。(本網記者攝)

儘管有望消滅6個水浸黑點,但原來黑點也有「可加可減」機制,溫良謙說:「大自然的力量很大,所以我們無辦法控制大雨的出現,假如真的出現,也造成水浸,在我們現有黑點的機制是可加可減,我們也不排除會增加新的黑點,但是近年我們防洪的成效很好,因下雨而導致水浸的黑點實在很少。」

平日是渠務處處理渠務問題的熱綫, 有暴風雨時, 便24小時監測水浸, 變成緊急應變中心。(本網記者攝)

平日是渠務處處理渠務問題的熱綫, 有暴風雨時, 便24小時監測水浸, 變成緊急應變中心。(本網記者攝)

杏花邨每逢颱風,都有水浸,卻不入水浸黑點,溫良謙解釋,近年因為「天鴿」及「山竹」等颱風引致海邊地區水浸,為了識別與天雨造成的水浸黑點的分別,便成立了「風暴潮點」及「越堤浪點」,前者是因為風暴導致海水潮水大幅上升,令低窪地區水浸;後者並非處於低窪地帶,因為浪大衝到海堤上而造成水浸。

渠務署用了很多方法處理不同的水浸問題,圖中上為擋水板, 下為止水閥。(渠務署提供)

渠務署用了很多方法處理不同的水浸問題,圖中上為擋水板, 下為止水閥。(渠務署提供)

於是除了防洪3招,溫良謙稱也有採用其他結構性措施,例於擋水板,在颱風前夕,便預先裝上,令海水不會衝入屋入;也有「止回閥」,只讓水出,防止海水倒灌,影響水浸。

溫謙良表示, 渠務處不時監測各區情況, 以水力學看哪些地方排水不足, 再行改善。(本網記者攝)

溫謙良表示, 渠務處不時監測各區情況, 以水力學看哪些地方排水不足, 再行改善。(本網記者攝)

要達到零黑點,便要未雨綢繆,有長遠的規劃,他說,現時有雨水排放整體計劃,把全香港大槪分為10個集水區,看哪些地區有水浸記錄,透過電腦軟件,進行數學模型分析,以水力學看哪些地方排水不足,再行改善。不過,若黑點增加,他說渠務署也無壓力,大家都是希望積極處理,盡量減低香港水浸風險。

往下看更多文章

工人身故署理渠務署長深表難過 指示工程團隊嚴肅跟進事故成因

2024年12月23日 22:38 最後更新:12月24日 00:08

72歲的工程物料運輸公司工人工作期間受傷送院後不治。署理渠務署署長李康年表示高度關注,對工人不幸身故深表難過,向死者家人致以深切慰問,並指示工程團隊嚴肅跟進事故成因。

北區醫院。

北區醫院。

李康年又指,已要求工程團隊檢視安全工作程序及措施,以及向死者家屬提供適切協助。

渠務署則表示,正全力配合勞工處及警方調查。署方表示,非常注重工作安全,一直嚴格要求承建商及供應商遵守相關安全指引。事發後,相關工序已暫停,直至署方確認承建商及物料供應商已採取所需安全措施。

勞工處。

勞工處。

署方已敦促工程團隊全面檢視工作安全情況及採取適當改善措施,避免同類意外再次發生。

渠務署。渠務署圖片

渠務署。渠務署圖片

另外,勞工處亦對事件表示高度關注,向死者家屬致以深切慰問,處方已展開調查,以確定意外成因,查找有關持責者的法律責任,並已向有關承建商發出「暫時停工通知書」,停止使用貨車式起重機在該場地處理貨物,直至處方信納已採取措施消除有關危害,才可復工。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