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法國的研究指在當地爆發的新冠病毒 並非直接來自中國

博客文章

法國的研究指在當地爆發的新冠病毒 並非直接來自中國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法國的研究指在當地爆發的新冠病毒 並非直接來自中國

2020年04月29日 18:47 最後更新:19:51

南華早報文章引述巴黎巴斯德研究所(France Institut Pasteur)的法國科學家進行的一項新研究顯示,法國冠狀病毒的爆發不是由從中國移入的病例引起的,而是由未知來源的本地傳播菌株(strain)引起的。

南華早報的報道

南華早報的報道

基因分析顯示,法國病毒株(viral strains)的主要類型屬於進化枝(Clade)或具有共同祖先的群體,但不是來自中國或意大利(歐洲最早的爆發地區)。

由Sylvie van der Werf博士和Etienne Simon-Loriere博士領導的研究人員,上週在bioRxiv.org上發布的論文指出:「法國爆發主要是由該演化支的一種或幾種變種引起的……我們可以推斷出該病毒在2月在法國悄然傳播。」

Covid-19大流行在法國感染了超過128,000人,並造成23,000多人死亡。法國於1月下旬在歐洲任何其他國家之前發現了這種病毒。 1月24日,對一些有旅行史的患者抽取了樣本,包括一些曾到中國湖北省的,並檢測出陽性。法國政府馬上行動,找到被感染者的密切接觸者,並成功阻止病毒傳播。研究人員說:「對最初的Covid-19病例實施了隔離,法國已經阻止了本地傳播。」因為,在其後的輸入個案,被測試的患者未有發現這些菌株。

巴斯德研究所從法國各地的90多名患者那裡收集了樣本,發現所有菌株均來自同一基因傳播。迄今為止,這種獨特的進化途徑的菌株,僅在歐洲和美洲發現。

在2月19日,法國演化支中最早的樣本,是從一位沒有旅行史並且與回程旅行者沒有聯繫的患者中收集的。

最近有幾名患者前往其他歐洲國家、阿拉伯聯合酋長國、馬達加斯加和埃及旅行,但沒有直接證據表明他們在這些目的地感染了該疾病。

令研究人員驚訝的是,後來收集到的某些菌株,在基因上比該演化支中的第一個樣本更老,或更接近祖先根。

一種可能的解釋是,法國已經發生了一段長時間的本地傳播,卻沒有被衛生當局發現。法國政府可能錯過了檢測傳播的機會,根據研究人員的說法,這些患者中,很大部分可能有輕度症狀或根本沒有症狀。

研究人員還發現,後來在非洲阿爾及利亞採集的樣本,其三個序列(sequence)與法國的序列密切相關,這表明來自法國的旅行者,可能已將該病毒引入非洲國家,並引起了暴發。

德州農工大學-德克薩卡納大學生物學教授本傑明·諾伊曼(Benjamin Neuman)表示,法國菌株可能來自比利時,其中一些序列與中國原始菌株相關。「由於最早的歐洲冠狀病毒Sars-CoV-2病毒株似乎與比利時有關,因此,認為這種病毒從比利時同時傳播到意大利和法國的想法似乎是合理的。」

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的新冠病毒爆發,被發現和中國無直接關連,法國是其一。

一些研究表明,例如,俄羅斯和澳洲的主要毒株,分別來自歐洲和美國。這些發現引起了一些政客的抨擊,他們試圖通過指責中國來轉移國內對其應對危機的憤怒。

在美國有兩個獨立的研究團隊發現,紐約的毒株是來自歐洲的。美國總統特朗普在4月11日發推文,說:「造假新聞的《紐約時報》將冠狀病毒的起源追溯到歐洲,而不是中國,這是第一次!」

研究結果凸顯了政府在追踪冠狀病毒爆發來源時面臨的困難,由於測試和測序能力不足,落後國家可能永遠都不知道它們的菌株來自哪裡。例如印度,到目前為止,已向公眾發布了少於40個樣本的基因序列,考慮到其龐大的人口數量,這一數字很小。

根據最近的一項研究,在35個早期病例中,採集樣本的大多數菌株,其演化支可以追溯到意大利和伊朗,只有少數來自中國。但是由於缺乏數據,研究人員無法進一步追踪。

不過,這項研究的科學家,印度動物學調查的穆克什·塔庫爾(Mukesh Thakur)博士表示,由於手頭樣本數量有限,現在將中國排除在印度的爆發源還為時過早。舉例來說,一名20歲的學生在武漢學習醫學,可能在1月30日被檢測出陽性之前,在回家的路上已經與許多人接觸過。塔庫爾說,當地媒體報導,印度政府隔離了3500人,可能與從武漢入口的三宗陽性病例有關。

一些著名的科學家,包括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所長弗朗西斯·柯林斯(Francis Collins)說,這種病毒可能已經在人類中傳播了數年甚至數十年之久,沒有引起可察覺的爆發。該病毒很好地適應了人體,一些與宿主細胞結合的基因,與在其他一些高度傳染性人類病毒(例如HIV和埃博拉病毒)中發現的基因相似,甚至相同。

根據一些估計,導致Covid-19的病毒Sars-CoV-2的祖先,可能早在50到70年前就離開了蝙蝠。

英國牛津大學遺傳學家團隊最近進行的一項研究估計,當前大流行的第一次爆發可能早在去年9月就已發生。他們發現,在中國和亞洲流行的菌株,在基因上比美國的一些流行菌株年輕。

https://www.scmp.com/news/china/science/article/3081959/coronavirus-outbreak-france-did-not-come-directly-china-gene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特朗普以「關稅大棒」試圖縮減美國的貨物貿易逆差,但就特登忽略了服務貿易的強勁表現。

《華爾街日報》報道,2024年美國貨物貿易逆差創下歷史新高,達1.21萬億美元,但服務貿易順差卻接近歷史峰值。這一順差源於軟件、金融產品等服務業出口的強勢增長,成為美國經濟的重要支柱。然而,特朗普的關稅政策正將這一優勢置於風險之中。

特朗普近期宣布暫緩「對等關稅」,除中國外,未來90天內維持10%的「基準關稅」。這一舉措仍使得全球市場動盪,各國對美國的報復行動蠢蠢欲動。其中歐盟已將矛頭對準美國科技巨頭,考慮徵收關稅。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表示,歐洲準備採取「堅決反制措施」,先暫停原定4月15日的報復性關稅,為談判留出空間,但警告若談判失敗,將迅速行動。

AP圖片

AP圖片

數據顯示,美國服務貿易順差從2000年的770億美元增長到2024年的2950億美元,與貨物貿易逆差形成鮮明對比。服務業出口的增長部分得益於企業避稅策略,例如美國公司在愛爾蘭、瑞士等地注冊,將知識產權費用計入服務出口。以歐盟為例,若綜合統計商品和服務貿易,美國同歐盟之間的貿易額基本是平衡。中國商務部亦表示,考慮貨物、服務貿易等因素,中美經貿關係總體平衡。

報道稱,各國及其消費者可以通過各種方式抨擊美國的服務業。預訂美國酒店客房和機票的外國遊客被視作美國的出口,但特朗普的行動激起了日益高漲的反美情緒,使潛在游客望而卻步。此外,中國文旅部發布赴美旅遊風險提示,提醒公民謹慎前往。加拿大、德國等國也因公民在美被無故羈押而發布安全警告。

另一邊廂,全球抵制美國品牌的浪潮正在加劇。瑞典和法國的社交媒體小組積極推廣非美國產品,丹麥和加拿大超市標記本土商品以鼓勵本地消費。瑞士蓮等公司甚至調整供應鏈,改售歐洲產商品以規避關稅和消費者抵制。數字領域也未能倖免,歐洲消費者取消對Netflix、Disney+等美國流媒體的訂閱。

結論就是特朗普的關稅政策或許短期內能施壓對手,但無視服務貿易的優勢卻可能讓美國付出更大代價。在全球經濟放緩的背景下,美國服務業的海外市場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正如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教授韋恩斯坦指出,「當你四處樹敵的時候,就更賣不出東西了」。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