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全球8款領跑疫苗全面盤點 鍾南山透露: 全球超過2000萬人接種過國藥和科興疫苗

博客文章

全球8款領跑疫苗全面盤點 鍾南山透露: 全球超過2000萬人接種過國藥和科興疫苗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全球8款領跑疫苗全面盤點 鍾南山透露: 全球超過2000萬人接種過國藥和科興疫苗

2021年02月03日 12:27 最後更新:12:42

進入2021年,隨著全球各大在研新冠疫苗三期臨床試驗陸續揭盲,這場人類史上規模最大的疫苗研發競速比賽開始迎來關鍵的「拐點」。

據聯合國最新通報,世衛組織(WHO)的疫苗登記平台上有162種疫苗處於臨床前評估階段,有52種新冠疫苗正處於臨床階段。而目前,全球共有8款新冠疫苗已渡過三期臨床階段,在多國陸續獲得緊急使用批准。與此同時,也有包括默沙東、巴斯德等藥業巨頭宣佈終止疫苗研發。

在這場希望之戰中,中美疫苗項目始終處於第一梯隊,不僅技術路線豐富,而且獲批項目也多,同時接種規模也領先全球。21世紀經濟報道對此有詳細報道。

鍾南山指全球已有超過2000萬人接種過國藥和科興兩款新冠滅活疫苗。

鍾南山指全球已有超過2000萬人接種過國藥和科興兩款新冠滅活疫苗。

截至1月31日上午6時,全球62個國家已經接種超過9440萬劑新冠疫苗,平均每天接種447萬劑。而據鍾南山院士早前在「廣州實驗室科技助力基層疫情防控萬里行」啓動活動上透露,全球已有超過2000萬人接種過國藥和科興兩款新冠滅活疫苗。此外,截至1月底,全球已有10多個國家批准中國的新冠疫苗註冊上市或緊急使用,中國新冠疫苗正成為全球公共產品進入更多個國家。

隨著全球新冠疫苗大規模接種啓動,這場持續一年之久的疫情正迎來「終結的曙光」。不過,在英國和南非發現的變種新冠病毒感染病例在全球不斷增多,或將拖累這一進程。

先看看8款疫苗率先到達「終點」的疫苗。

截至2月1日,在全球超200個新冠疫苗項目中,已有8款新冠疫苗獲批上市或獲得緊急使用權,分別是1. 中國國藥集團新冠疫苗,2. 中國科興生物新冠疫苗,3美國輝瑞與德國生物新技術公司BioNTech聯合研發的新冠疫苗,4. 美國Moderna新冠疫苗,5. 英國牛津大學和阿斯利康制藥公司聯合研發的新冠疫苗,6. 俄羅斯「衛星V」新冠疫苗,7. 俄羅斯「EpiVacCorona」疫苗和8. 印度「Covaxin」新冠疫苗。香港就訂購了中國科興、德國BioNTech和英國阿斯利康3種疫苗。

此外,還有Novavax、強生等企業公開新冠疫苗三期臨床試驗數據,中國康希諾疫苗三期臨床試驗取得重要進展。這3隻疫苗快將入緊急使用階段。

上述跑得最前的疫苗,主要分為滅活疫苗、mRNA核酸疫苗、腺病毒載體疫苗、重組亞單位疫苗、減毒流感病毒載體疫苗和5種技術路線。目前全球已經開始接種的疫苗主要是其中3類,分別是滅活疫苗、mRNA核酸疫苗和腺病毒疫苗。各種技術路線都有各自的優缺點:病毒滅活疫苗工藝最簡單,但是免疫效果相對稍低;腺病毒疫苗耐受性良好,但是一部分人體內已有腺病毒抗體,會導致疫苗失效;mRNA核酸疫苗製作速度最快,但容易在運送和稀釋過程中降解。

中國國藥和科興疫苗滅活疫苗。

中國國藥和科興疫苗滅活疫苗。

其中,國產的兩種新冠疫苗均屬於滅活疫苗。滅活疫苗是指通過物理或者化學處理等方法,使病毒死去,失去感染性和複製力,但保留了病毒能引起人體免疫應答的活性而制備成的疫苗。此前國藥集團和科興生物的董事長均表示,兩間公司各自預計自身工廠今年產能能夠突破10億劑。不過,此類疫苗在生產中存在P3等極高級實驗室操作及分離純化的難點。值得一提的是,世衛組織正在對國藥和科興這兩家公司的新冠疫苗展開評估,當前正處於評估的後期階段。

目前在國外,特別是歐美市場上使用的疫苗以美國輝瑞BioNTech疫苗(在中國區由復星公司合作及代理)、Moderna新冠疫苗和阿斯利康疫苗為主。

輝瑞的mRNA核酸疫苗率先在英國批准接種。

輝瑞的mRNA核酸疫苗率先在英國批准接種。

其中,輝瑞疫苗和Moderna疫苗均屬於mRNA核酸疫苗,在去年年底於前後腳獲得了緊急使用授權的審批通過,不僅是美國第一、第二獲批的新冠疫苗,也是歐洲藥品管理局(EMA)第一、第二批准使用的兩款新冠疫苗。前者定價19.5美元/針,39美元/人;產能預計今年底達到13億劑。後者定價25-37美元/針,50-74美元/人;產能預計今年達到5-10億劑。

據一位在美工作且已經接種了兩針輝瑞疫苗的醫生表示:「接種兩針疫苗之後確實都感到嚴重的無力和頭疼,其中第二針尤其明顯。」

不同於輝瑞疫苗和Moderna的mRNA核酸疫苗,英國阿斯利康疫苗屬於腺病毒載體疫苗。該疫苗於去年12月底在英國獲得緊急使用授權,並於1月29日成為繼輝瑞和Moderna之後歐盟批准上市的第三款新冠疫苗。定價4-5美元/針,8-10美元/人,與mRNA疫苗相比價格相對便宜。

除了上述5款疫苗外,俄羅斯「衛星V」、「EpiVacCorona」疫苗和印度「Covaxin」新冠疫苗也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其中,「衛星-V」為俄羅斯首款新冠疫苗,於2020年8月初獲俄羅斯政府批准,目前已在匈牙利、伊朗、突尼斯等國完成註冊。隨後在10月份,「EpiVacCorona」也在俄羅斯國內完成註冊。值得一提的是,這兩種疫苗之間的差異較大,俄羅斯「衛星V」為腺病毒載體疫苗,分別以兩種不同的人類腺病毒為載體,對重症的保護率高;俄羅斯「EpiVacCorona」則屬於合成肽疫苗,由人工所合成的病毒蛋白質片段組成,對病毒變異的抵抗力強,且能夠無限復用。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8款疫苗在有效性方面各有不同。輝瑞和Moderna兩家公司的mRNA疫苗有效率分別為95%和94.1%。國藥集團研發的新冠滅活疫苗的有效率為79.34%。科興滅活疫苗則根據地區不同表現出了不同的保護效果:其中,印尼的保護效力為65.3%,巴西總體保護率是50.38%,土耳其達91.25%。阿斯利康腺病毒載體疫苗有效率則相對較低,平均療效為70%,而歐洲藥管局評估出的保護率僅為59.5%。此外,俄羅斯方面表示,「衛星-V」腺病毒載體疫苗的有效性為91.4%,俄羅斯「EpiVacCorona」合成肽疫苗1期試驗結果顯示的免疫有效性高達100%。印度則尚未披露「Covaxin」新冠疫苗臨床試驗的結果。

「在成為全球最大規模的接種疫苗之外,新冠疫苗還可能會對整個疫苗產業的重構產生影響,以往大家對mRNA疫苗相對顧慮較多,現在一下子被接受了,儘管仍有限制但對整個疫苗產業來說影響巨大。」華南某疫苗行業研發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除了上述8款疫苗獲批之外,全球範圍內還有多個新冠疫苗項目也在近期取得突破性進展。

生物技術公司Novavax於1月28日宣佈,其生產的Covid-19重組蛋白疫苗在英國進行的3期試驗顯示,該疫苗有效率為89.3%,成為進入最終期實驗的第5支疫苗,也是首個完成3期臨床試驗的重組蛋白疫苗,此外數據顯示其針對英國和南非的變種病毒同樣擁有效用。

緊隨Novavax疫苗之後,強生公司(J&J)也公開了其新冠疫苗三期臨床數據。值得一提的是,和市面上需要兩次注射的其他疫苗不同,強生疫苗只需要注射1次。不過,該疫苗在不同國家的表現不一。其在美國有72%的有效性,但在新冠病毒變異毒株肆虐的南非和拉丁美洲國家,分別只有57%和66%的有效率。

中國疫苗已在全球多國大批量使用。而截至1月底,全球已有10多個國家批准中國新冠疫苗註冊上市或緊急使用,中國新冠疫苗正成為全球公共產品進入更多個國家。據2月1日,中國外交部通報,中國正在向巴基斯坦外、文萊、尼泊爾、菲律賓、緬甸、柬埔寨、老撾、斯里蘭卡、蒙古、巴勒斯坦、白俄羅斯、塞拉利昂、津巴布韋、赤道幾內亞等13個發展中國家提供疫苗援助。下一步將向其他38個有需要的發展中國家援助疫苗。

此外,中國第3隻疫苗也在衝剌。由軍事科學院陳薇院士團隊和康希諾生物合作研發的腺病毒載體疫苗也傳來了新消息。據康希諾生物2月1日發佈公告稱,其研發的重組新型冠狀病毒疫苗已完成對4萬餘受試者的接種,中期分析顯示成功達到預設的主要安全性及有效性標準,無任何與疫苗相關的嚴重不良事件發生,因此可繼續推進三期臨床試驗。

這場全球疫苗大戰,還是由中美領軍。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特朗普以「關稅大棒」試圖縮減美國的貨物貿易逆差,但就特登忽略了服務貿易的強勁表現。

《華爾街日報》報道,2024年美國貨物貿易逆差創下歷史新高,達1.21萬億美元,但服務貿易順差卻接近歷史峰值。這一順差源於軟件、金融產品等服務業出口的強勢增長,成為美國經濟的重要支柱。然而,特朗普的關稅政策正將這一優勢置於風險之中。

特朗普近期宣布暫緩「對等關稅」,除中國外,未來90天內維持10%的「基準關稅」。這一舉措仍使得全球市場動盪,各國對美國的報復行動蠢蠢欲動。其中歐盟已將矛頭對準美國科技巨頭,考慮徵收關稅。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表示,歐洲準備採取「堅決反制措施」,先暫停原定4月15日的報復性關稅,為談判留出空間,但警告若談判失敗,將迅速行動。

AP圖片

AP圖片

數據顯示,美國服務貿易順差從2000年的770億美元增長到2024年的2950億美元,與貨物貿易逆差形成鮮明對比。服務業出口的增長部分得益於企業避稅策略,例如美國公司在愛爾蘭、瑞士等地注冊,將知識產權費用計入服務出口。以歐盟為例,若綜合統計商品和服務貿易,美國同歐盟之間的貿易額基本是平衡。中國商務部亦表示,考慮貨物、服務貿易等因素,中美經貿關係總體平衡。

報道稱,各國及其消費者可以通過各種方式抨擊美國的服務業。預訂美國酒店客房和機票的外國遊客被視作美國的出口,但特朗普的行動激起了日益高漲的反美情緒,使潛在游客望而卻步。此外,中國文旅部發布赴美旅遊風險提示,提醒公民謹慎前往。加拿大、德國等國也因公民在美被無故羈押而發布安全警告。

另一邊廂,全球抵制美國品牌的浪潮正在加劇。瑞典和法國的社交媒體小組積極推廣非美國產品,丹麥和加拿大超市標記本土商品以鼓勵本地消費。瑞士蓮等公司甚至調整供應鏈,改售歐洲產商品以規避關稅和消費者抵制。數字領域也未能倖免,歐洲消費者取消對Netflix、Disney+等美國流媒體的訂閱。

結論就是特朗普的關稅政策或許短期內能施壓對手,但無視服務貿易的優勢卻可能讓美國付出更大代價。在全球經濟放緩的背景下,美國服務業的海外市場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正如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教授韋恩斯坦指出,「當你四處樹敵的時候,就更賣不出東西了」。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