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內地兩年來首度放寬防疫政策:輕症集中隔離,Ct值變小,出院隔離縮短

博客文章

內地兩年來首度放寬防疫政策:輕症集中隔離,Ct值變小,出院隔離縮短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內地兩年來首度放寬防疫政策:輕症集中隔離,Ct值變小,出院隔離縮短

2022年03月16日 17:35 最後更新:17:41

一直處於嚴格病例管理、密接追蹤的中國防疫政策,兩年來首次出現調整。

中國防疫政策科學調整。

中國防疫政策科學調整。

正值新一波本土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之際,國家衛健委醫政管理局昨日(3月15日)深夜發布《關於印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九版)》(下稱《第九版》),此版修訂備受矚目的內容包括:輕型病例改為實行集中隔離管理,放寬確診者出院認定標準,以及縮短出院後居家隔離時間等。

更多相片
中國防疫政策科學調整。

中國防疫政策科學調整。

新方案將緩解醫療資源緊張和城市防控壓力。新華社圖片

新方案將緩解醫療資源緊張和城市防控壓力。新華社圖片

吉林目前已建成5家方艙醫院。新華社圖片

吉林目前已建成5家方艙醫院。新華社圖片

普通型、重型、危重型病例和有重型高危因素的病例仍會安排在定點醫院集中治療。新華社圖片

普通型、重型、危重型病例和有重型高危因素的病例仍會安排在定點醫院集中治療。新華社圖片

新方案還放寬了解除隔離管理及出院標準。

新方案還放寬了解除隔離管理及出院標準。

今後出院後只需進行7天居家健康檢測。

今後出院後只需進行7天居家健康檢測。

國家衛健委在公告中表示,當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仍在世界範圍內持續流行,Omicron毒株已取代Delta毒株成為主要流行株,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臨床表現呈現新的特點,且針對新冠肺炎治療的新藥物已相繼上市,治療經驗和治療手段進一步豐富。

新方案將緩解醫療資源緊張和城市防控壓力。新華社圖片

新方案將緩解醫療資源緊張和城市防控壓力。新華社圖片

第九版方案做出的調整,不僅能夠緩解醫療資源的緊張,也減少了管控時間和管控資源,進一步緩解城市防控壓力。

由於Omicron變異毒株患者以無症狀感染者和輕症為主,大多不需要過多治療,全部收治到定點醫院會佔用大量醫療資源,因此,方案提出對病例實施分類收治。

吉林目前已建成5家方艙醫院。新華社圖片

吉林目前已建成5家方艙醫院。新華社圖片

其中,輕型病例實行集中隔離管理,相關集中隔離場所不能同時隔離入境人員、密切接觸者等人群。隔離管理期間應做好對症治療和病情監測,如病情加重,應轉至定點醫院治療。

普通型、重型、危重型病例和有重型高危因素的病例仍會安排在定點醫院集中治療。新華社圖片

普通型、重型、危重型病例和有重型高危因素的病例仍會安排在定點醫院集中治療。新華社圖片

普通型、重型、危重型病例和有重型高危因素的病例應在定點醫院集中治療,其中重型、危重型病例應當盡早收入ICU治療,有高危因素且有重症傾向的患者也宜收入ICU治療。

目前藥物治療主要針對普通型、重型、危重型病例。但在之前的診療方案中,輕症、普通型、重型、危重型病例一並收入院,往往會造成醫療機構床位緊張。根據新方案,真正有住院治療需求的患者將會大大減少。

新方案還放寬了解除隔離管理及出院標準。

新方案還放寬了解除隔離管理及出院標準。

與此同時,《第九版》規定,解除隔離管理及出院標準中的「連續兩次呼吸道標本核酸檢測陰性(採樣時間至少間隔24小時)」修改為「連續兩次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N基因和ORF基因Ct值均≥35(螢光定量PCR方法,界限值為40,採樣時間至少間隔24小時),或連續兩次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陰性(螢光定量PCR方法,界限值低於35,採樣時間至少間隔24小時)」。

這也就意味著,當Ct值大於35時,不算作核酸陽性。

上海《第一財經》引述一位核酸診斷領域的專業人士表示:「之前,Ct值在0~40之間都算陽性,但研究數據顯示,當Ct值大於35時,密接者也不會出現感染,所以這部分感染者不具有傳播能力,再把他們隔離,會涉及到更多人群以及隔離資源。」

該名人士介紹,根據過去的疫情特點,把Ct值範圍設置得大一些,能夠找出更多感染者,更大範圍和更快地阻斷疫情,因為Ct值範圍定得越大,檢測到的陽性感染者就會越多。但在當前Omicron變異株的情況下,這一手段已經不合適。

國內有關研究顯示,處於恢復期的感染者在核酸Ct值大於等於35時,樣本中未能分離出病毒,密切接觸者未發現被感染的情況。

今後出院後只需進行7天居家健康檢測。

今後出院後只需進行7天居家健康檢測。

此外,《第九版》還將「出院後繼續進行14天隔離管理和健康狀況監測」修改為「解除隔離管理或出院後繼續進行7天居家健康監測」。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Tags:

放寬

又到拜山祭祖的清明時節,廣東、廣西和海南三省因地緣及文化習俗十分相似,而被網民戲稱為「華南F3」。而三地特種兵式跋山涉水的「硬核」拜山方式亦在網上爆紅,成為熱話。

華南F3民眾爬山祭祖(網上圖片)

華南F3民眾爬山祭祖(網上圖片)

然而近年來除了像以前一樣爬懸崖,漫山遍野找「祖先」之外,「華南F3」的民眾還動用了高科技,出動了無人機和機器狗,令祭祖更添科技感。

華南F3民眾爬山祭祖(網上圖片)

華南F3民眾爬山祭祖(網上圖片)

華南F3」民眾清明拜山似野外生存訓練

據內地媒體報導,「華南F3」的民眾每年清明拜山都被戲稱為「野外生存訓練」。據廣西南寧的韋女士透露,她的家族從3月3日就開始了掃墓祭祖活動,要祭拜的祖先最早可追溯到晚清。近期家人去翻修太奶的墳墓,該墳墓位於30米高的山洞裡,到達那裡需要攀爬十幾分鐘的懸崖。

華南F3民眾爬懸崖尋找祖先的墳墓(網上圖片)

華南F3民眾爬懸崖尋找祖先的墳墓(網上圖片)

當地民眾為祭祖從小被訓練爬山

韋女士也提到這種特種祭祖訓練從小就開始了,她自己從小就爬山,小時候也不害怕,父輩們會教授安全技巧,「在懸崖上踩得特別穩」。在她的家族裡,每個人都有豐富的爬山經驗,就算遇到懸崖「我阿叔能單手爬上去」。

無人機運送祭品(網上圖片)

無人機運送祭品(網上圖片)

動用無人機和機械狗減輕上山負擔

近年來,「華南F3」民眾的清明祭祖更添加了不少科技感。廣西來賓的韋先生稱,從2021年起,他開始用無人機幫助本村和附近的村民祭祖。韋先生所在的村子附近都是三、四百米的高山,老一輩人的墳墓都葬在山頂。為減輕村民上山的負擔,韋先生用無人機幫忙運送雞鴨魚肉等祭品上山,一般一趟能運五、六十斤。

機械狗運送祭品(網上圖片)

機械狗運送祭品(網上圖片)

也有人利用GPS找路 用科技改變拜山模式

除了無人機,機械狗也成為今年祭祖的好幫手。從網上曝光的影片,可見有人用機械狗運送祭品。由於山高路遠、林深密布,為防找不到祖墳,有人用手機上的運動軟件記錄上墳路線;還有人用上測量儀器,只要輸入坐標,機器狗就能跟隨GPS找到墳墓位置。令網友們紛紛感嘆:「科技改變生活。」

用GPS定位祖墳(網上圖片)

用GPS定位祖墳(網上圖片)

華南F3「二次葬」習俗:文化與環境因素使然

網上有人總結華南F3地區不少共同特點,包括彩禮低、重拜山、愛沖涼等,還有和喪禮習俗有關的「二次葬」,又稱「撿骨葬」。此習俗要求在先人過世三年以上,甚至更長時間後,將先人的遺骨撿出,放入金瓮之中,再選擇風水佳地,挑選良辰吉日進行下葬。

據了解,「二次葬」習俗形成的原因之一,是南方地區蟲蟻眾多,為了保護先人的遺骸不受蟲蟻侵害,故而有了二次葬的做法。而更重要的原因,則與嶺南文化的昌盛以及歷史上的人口南遷有關。南宋詩人陸游有一名句:「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當年南遷的故人懷念故土,心中希望有朝一日能夠叶落归根,將先人的遺骸遷葬回故土,於是逐漸形成了二次葬這一獨特的風俗。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