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打醒精神 防疫情反彈

博客文章

打醒精神 防疫情反彈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打醒精神 防疫情反彈

2022年05月14日 07:00

香港特首選舉順利完成,在此恭賀李家超先生高票成為第六任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當選人。本欄已一連刋登了六期的「對下任政府期望」也告一段落,今期開始會返回關注現今的社會問題。

港府上周公布放寬限聚,然而新冠病毒隱隱然有「回歸」迹象,早前元朗牡丹金閣廚師染疫,酒樓中招人數累計已23人,而周四中午,港大醫學院在Facebook發文,指堅尼地城及鄰近地方有機會出現大型新冠病毒感染群組,強烈呼籲教職員和學生勿到當區食午飯,亦不要在當區進行除口罩活動。

港府佛誕假期前宣布放寬隔離及限聚措施,堂食每枱增至8 人,及可至晚上10 時,再會分階段重開酒吧、酒館、卡拉OK等,特首林鄭月娥提及6月下旬將進一步放寬,讓市民慶祝回歸25周年。

然而,近日疫情似乎有反彈迹象,繼元朗後,港島西區又可能出事,反映只要稍有不慎,第六波疫情很快有再爆發的可能。當然,我們都希望最後只是過度謹慎,甚麼事也沒有發生,但市民若鬆懈,港府更須打醒十二分精神,密切監察,及要盡量加快疫苗接種速度,必要時加強巡查商場等處所。

抗疫防疫確實令人疲勞,但不能鬆懈。

抗疫防疫確實令人疲勞,但不能鬆懈。

元朗的酒樓群組,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表示,由於「安心出行」及「疫苗通行證」,當局基本上找到該段時間內全部食客,掌握到酒樓內人群分佈及染疫情況,酒樓內中招人士座位大多集中在一區域內。不過,港大醫學院的Facebook訊息,就令人擔憂。

本港要到月底,「疫苗通行證」第三階段實施後,才可以說大部份人都已接種疫苗,目前的疫苗接種情況,截至5月12日晚上8時,第一針接種比率91.5%,第二針85.6%,第三針僅及50%,這段時間內,仍有相當部份市民未打齊三針甚至兩針,若在這大半個月內出現新爆發,之前的努力便白費。

所以,希望政府「谷針」不可怠慢,一些處所如安老院舍等,最好盡量安排打針,目前11歲以下及70歲以上的人士,接種率仍低,11歲以下打了第二針僅47.99%,70歲為74.2%, 80歲或以上,只有54.15%,80歲或以上打了第三針的比率,更只有18.43%,而11歲以下及70歲以上正是最容易染疫並得重症的一群。

理論上,「疫苗通行證」5月31日實施第三階段後,所有合資格的市民均須接種第三針方可進入食肆或指定表列場所,因此到時相當比例市民已接種第三針,有一定的防禦能力,但也不表示就可安枕無憂,事實上總有人沒有打針,當局須加強巡查各種場所,以防漏網,最好是要求商場幫忙監察。

本港目前的抽查污水系統,個別大廈圍封強檢的做法,非常之有效,可繼續甚至增加資源,以更快找出隱形患者,檢測設施也要保留。現在部份新冠醫院及診所已取消指定,回復原本職能,相信若疫情續緩和,部份方艙醫院會拆卸,我們明白,不能長期把大量資源放在新冠上,因這將導致其他病患得不到醫療服務,而方艙醫院部份是借私人機構土地,須歸還,即使是公家地,在房屋資源緊絀的情況下,土地要適當運用,但港府也要為疫症隨時再出現作準備,以免如年初時措手不及,最重要是嚴密監察,防止爆發。

市民大眾也一定要與當局合作,接種疫苗、戴口罩、勤洗手及使用疫苗通行證,防疫是公共衛生問題,不是政治問題,可幸經過兩年多,為「抗爭」不打針的情況已大減,市民已接受了戴口罩,大部份不抗拒「安心出行」,這是好現象。若希望早日重過正常生活,再約朋友飯聚去旅行,最重要是不再因爆疫而失業,官民就真的要「同心抗疫」。

期待香港市民往國內的免檢疫通關儘快實施!

香港太平紳士協會副會長鄭錦鐘




太平人語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Tags:

林鄭月娥

近周看到一則報道,著名學術期刊英國《自然》向超過1600名美國科研人員進行調查,超過1200人考慮離開美國,美國總統特朗普的瘋癲霸凌行徑,看來開始自食惡果,法國已向這批高科技人才招手,正是「手快有手慢冇」,特區政府要搶人才,就要快手。

特朗普上任後對外狂加關稅,對內大砍政府部門,勁削大學撥款,美國太空總署、國家海洋及大氣總署、疾病管制及預防中心、環境保護署等部門的的科研人員均被裁減,美國衛生研究院撥款也大降,這機構每年給生物醫學研究提供數十億美元資助,美國科研人員深感不安,正紛紛向外尋出路。他們的首選是加拿大和歐洲,加拿大收到來自美國科研人員的求職大增,法國下月推出計劃,資助研究機聘請外國科研人員,明顯向美國科研人員招手,法國總統馬克龍在X平台發文,說:「全球各地的科研人員,選擇法國吧!選擇歐洲吧!」

這批科研人員中,不乏香港現正大力發展的生科醫藥、環境保護甚至人工智能的相關人才,雖然香港未必是他們的首選,但香港的大學世界排名不低,大學的科研也很高水準,未必無條件與人爭,特區政府人才服務辦公室和各大學,要想想如何把握機會,以免落後於人。

本港一直致力吸引科研人才(圖片來源:人才服務辦公室網站)

本港一直致力吸引科研人才(圖片來源:人才服務辦公室網站)

根據港府2023年底的調查,經「高才通」來港的人士,大部份從事金融服務業,較從事創新科技的比例高近半,雖然這調查結果可能不是最新,但據日常所接觸及收到的資訊,似亦以從事金融服務業為多,雖然他們在港不會領取福利,更帶來消費,但畢竟政府搶人才的原意,是爭奪創新科技人才,政府和學術機構,宜切實想想如何吸引科技人才落戶香港。

特朗普上任即殺氣騰騰,有如土匪打劫的關稅政策,規模較小的東南亞國家幾乎不可能承受,唯有馬上投降,他又要求其他國家削減對華貿易,但這些國家若斷絕與中國經貿關係,經濟同樣重創,美國官員的霸權嘴臉令人髮指,中國政府不可能就此「跪低」,也有能力一拚,而歐洲也不會就此俯首聽命。

美國的巨額貿易赤字,原因是美國人的消費遠大於生產,消費佔國民生產總值比例接近70%,較歐盟和日本高逾10百分點,較中國高逾30百分點,各國家實際上是提供了大量廉價商品,滿足美國消費者的需要,這也是美國一直保持低通脹的原因,特朗普政府簡單地以大加關稅來解決赤字問題,並不能解決問題,很有可能最後一片混亂,落雨收柴。

特朗普政府的瘋癲政策開始損害到自己,美債美股大瀉,美元地位開始動搖,周二他放軟口氣,除了說無意炒聯儲局主席鮑威爾外,對中國的態度亦軟化,對香港而言,此刻積極擴大對外網絡,廣納人才,等待最壞時刻過去。

香港太平紳士協會副會長陳香蓮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