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德體育園3月1日順利開幕,據聞還有人炒「黃牛飛」,索價高達1000至1500元,港府官員說會嚴肅處理,炒黃牛固然要杜絕,但這也反映啟德體育園為市民大眾和旅客歡迎,現在是時候改進和推動啟德郵輪碼頭的發展。

啟德郵輪碼頭(圖片來源 : 官方網站)
啟德郵輪碼頭最初不夠的士,旅客大排長龍怨聲載道,後來在政府及各方協調下有所改善,甚至獲旅客稱讚,不過今年1月底郵輪挪威奮進號載約2000名旅客訪港,他們未留在碼頭消費,因為碼頭內吉鋪處處,碼頭營運商表示2012年提交交通規劃建議,稱若碼頭有像灣仔會展中心般的交通配套,就可吸引更多活動舉辦,可惜一直沒有回音。
啟德郵輪碼頭現有營運商的合約將於2028年屆滿,特區政府將在今年招標,文化體育及旅遊局長羅淑佩指,新合約除了會要求投標的營運商承諾增加郵輪停泊量,還會要求郵輪停泊達到一定日數,及希望為碼頭進行轉型,這都是正確的方案,不過交通配套也不容忽視。
一直以來啟德像孤懸海外的「荒島」,由港鐵啟德站或宋皇臺站到啟德體育園,也要走路約10分鐘,郵輪碼頭還要距離體育園3公里,相等於操場400公尺跑步圈7圈半,旅客下船後唯有等巴士或的士,的士不夠自然大排長龍,早前有大量的士在郵輪碼頭等客,是營運商向的士派100元石油氣券的結果,但總不能次次派優惠券,難保下次郵輪到達,排長龍等車場面再出現 ; 而交通如此不便,很難吸引本地人到郵輪碼頭,商鋪自然難有生意,怪不得在沒有郵輪停泊的日子,場內只有一家店開鋪,這就更難吸引人流到碼頭,形成惡性循環。
如何令郵輪碼頭興旺,不少人提出意見,包括辦小型展覽和短期展覽,建構本地文創基地等,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羅淑佩也透露未來部分場地轉型為表演場地、部分空間用作青年藝術家孵化基地等。郵輪碼頭有「青年驛站」配套,有利發展為如日本流行的藝術村。也有人提出郵輪碼頭可發展如山姆店般的倉儲式超市,其實發展如東涌的名牌特賣場也可以考慮,對旅客和市民均有吸引力。
當然,更重要是與啟德體育園聯合,今年多項盛事在啟德體育園舉行,旅遊協會和業界可多打造旅遊產品,吸引外國遊客。
局長說不應於海運大廈作比較,因為海運大廈放眼全球而言也是特例,但郵輪公司是否以啟德碼頭作為母港,取決於配套設施是否足夠,陸上觀光路線是否吸引,若旅客要花一小時等的士進市區,碼頭周邊乏善可陳,就不可能吸引郵輪公司把香港作為母港,冀當局與交通業界商討改善交通,同時重新設計規劃碼頭商場,令該區重新活躍起來。
香港太平紳士協會副會長陳香蓮
太平人語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