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解放軍明起的大軍演有料到 「形同海空鎖台3天」 演習意義超越1996年台海危機

博客文章

解放軍明起的大軍演有料到 「形同海空鎖台3天」 演習意義超越1996年台海危機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解放軍明起的大軍演有料到 「形同海空鎖台3天」 演習意義超越1996年台海危機

2022年08月03日 12:32 最後更新:12:43

美國國會眾議院議長佩洛西一行2日晚約10時43分抵達台灣進行竄訪,全國人大、全國政協、外交部、國防部、中央台辦等部門立即發表談話或聲明,對此表示堅決反對和嚴厲譴責,外交部已向美方提出嚴正交涉和強烈抗議。

與此同時,解放軍宣布將於8月4日12時至7日12時在多個海域和空域進行重要軍事演訓行動,並組織實彈射擊,在此期間有關船只和飛行器不要進入相關海域和空域。

更多相片
佩洛西昨晚抵達台灣進行竄訪。

佩洛西昨晚抵達台灣進行竄訪。

中時新聞網相關圖片。

中時新聞網相關圖片。

聯合新聞網相關圖片。

聯合新聞網相關圖片。

解放軍將於8月4日12時至7日12時,在多處海域和空域,進行重要實彈軍事演訓行動。

解放軍將於8月4日12時至7日12時,在多處海域和空域,進行重要實彈軍事演訓行動。

解放軍演習範圍「環繞台灣全島」。

解放軍演習範圍「環繞台灣全島」。

95及96年台海危機。

95及96年台海危機。

佩洛西昨晚抵達台灣進行竄訪。

佩洛西昨晚抵達台灣進行竄訪。

隨後,多家台媒關注到解放軍將要進行的重要軍事演訓行動的消息。指出解放軍6個海空域同步軍演,「形同海空鎖台3天」。

中時新聞網相關圖片。

中時新聞網相關圖片。

中時新聞網稱,根據大陸新華社新聞稿發布的6組經緯度坐標來看,大陸在竹苗外海、台北基隆外海2處、高雄外海、花蓮外海與屏東外海等6處舉行軍演,形同把台灣基隆港、蘇澳港、高雄港與花蓮港等重要港口航行路徑團團圍住,形同「准封鎖」台灣海空域。

中時新聞網還稱,台海形勢相比1995年、1996年「台海危機」更嚴重,解放軍對台灣周邊海空交通構成「極大安全威脅」,「『共軍」形同對台灣海空域封鎖3天」。

聯合新聞網相關圖片。

聯合新聞網相關圖片。

聯合新聞網則稱,根據大陸新華社公告的示意圖,解放軍將在台灣周邊六個地區同步進行軍演,並要求為了安全,在此期間有關船只和飛行器不要進入上述海域和空域,「形同封鎖台灣三天」。

《自由時報》稱,佩洛西2日晚降落松山機場,大陸官媒新華社隨即接獲受權稱,解放軍將於8月4日12時至7日12時,在多處海域和空域,進行重要實彈軍事演訓行動,演習範圍「環繞台灣全島」;三立新聞網聲稱,「『共軍』宣布『包圍台灣』實彈射擊!分區圖曝封鎖台海空3天」。

解放軍將於8月4日12時至7日12時,在多處海域和空域,進行重要實彈軍事演訓行動。

解放軍將於8月4日12時至7日12時,在多處海域和空域,進行重要實彈軍事演訓行動。

台媒報道引述麻省理工學院政治學教授傅泰林(Taylor Fravel)指出,比較95與96年台海危機時,解放軍在台海附近軍演的6處範圍。比較兩幅圖像,高雄外海的實彈射擊區域顯著擴大,若依據中方公布的經緯度,最接近高雄港的距離約為20公里。

另外,相較於26年前解放軍畫出的演習實彈射擊區域,東部海域與巴士海峽都出現大範圍海域,形成台灣東西南北4面包圍的態勢。

解放軍演習範圍「環繞台灣全島」。

解放軍演習範圍「環繞台灣全島」。

95及96年台海危機。

95及96年台海危機。

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吳謙2日晚就佩洛西竄訪台灣發表談話表示,8月2日,美眾議院議長佩洛西竄訪中國台灣地區,中方對此強烈譴責、堅決反對。中方曾多次闡明竄訪台灣的嚴重後果,但佩明知故犯,惡意挑釁制造危機,嚴重違反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嚴重衝擊中美關系政治基礎,嚴重破壞中美兩國兩軍關系。美方此舉向“台獨”分裂勢力釋放嚴重錯誤信號,進一步加劇了台海緊張局勢升級。

熟悉北京政情人士分析,北京這次大軍演不單止是在封鎖範圍上超越1996年台海危機時的軍演,更重要的意義在於,第一,實質性打破了以前同美方的共識,即所謂的「台海中線」,以後都不復存了;第二,封鎖台島三天是小試牛刀,想像一下三天內,台灣的民航航班、貨輪、漁船等於停擺三天,不能進不能入。而且官方環球時報社論指出,這次封台演習不會是一次性的,意味日後還經常,甚至當態化地封台演,對台灣真的沒有影響嗎?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在特朗普掀起的關稅戰引發全球貿易動盪之際,來自日本、德國和美國的汽車、醫藥及化工行業巨頭紛紛加碼中國市場。

《南華早報》報道,面對關稅威脅和日益複雜的投資環境,跨國企業正以實際行動打破觀望態勢,大舉投資中國,這些投資被譽為「對中國市場的信任票」。

4月22日,豐田汽車公司與上海市人民政府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投資146億元人民幣,聚焦新能源汽車領域,助力中國綠色低碳發展。該項目計劃6月開工,2027年首台車下線。這是關稅戰以來外企在華最大投資之一。

一周前,豐田還與四川蜀道投資集團及蜀道裝備科技簽署協議,投資2.36億元成立氫燃料電池合資企業。

4月23日,日產汽車在2025上海國際車展發布全新電驅化車型,並啟動新戰略,強調與中國伙伴深化合作,根據市場需求優化產品組合。

日產攜其全新電驅化車型亮相2025上海國際車展。

日產攜其全新電驅化車型亮相2025上海國際車展。

4月18日,上海浦東新區舉辦高水平改革開放推進會,多個外資項目現場簽約。其中日本森松集團投資6.2億元建設總部大樓,而日本第一三共集團計劃投資10億元在浦東開展生物醫藥分段生產。

除了一些日本跨國公司外,來自德國、美國等國家的外資企業同樣誓言加大投資中國。4月3日,德國西門子醫療與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簽約,建設全球第六個、中國第二大分撥中心及區域醫療創新中心。德國巴斯夫集團本月稍早宣布投資5億元擴建上海浦東Cellasto工廠,預計2027年投產,產能提升近70%,為中國電動汽車行業提供降噪減振解決方案。巴斯夫副總裁徐毅斌表示,這是該技術服務在中國的首個生產基地。

在深圳,美國風險投資公司璞躍(Plug and Play)4月15日啟動大灣區國際創新中心,聚焦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推動創新企業落地。

璞躍中國大灣區國際創新中心在深圳羅湖啟動。

璞躍中國大灣區國際創新中心在深圳羅湖啟動。

《南華早報》指出,特朗普反覆無常的貿易政策加劇全球經濟擔憂,但外企仍逆風投資中國。此前,中國警告美國施壓他國限制對華貿易以換取美方關稅豁免屬脅迫行為,呼籲各國不要妥協。

4月23日,商務部副部長凌激主持外資企業圓桌會,與80餘間外企及外國商會代表交流,譴責美國單邊關稅損害全球產供鏈,強調中國將堅決反制,維護外企合法權益,保障產供鏈穩定。

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研究員聶日明向《南華早報》表示,在外部環境劇變下,外資企業的發展尤為重要。「中國需留住並吸引更多人才,展示穩定開放的營商環境。」

簡單總結,在全球貿易格局動盪之際,中國吸引多國巨頭投資的能力凸顯其韌性與實力。通過推動創新、支持綠色發展及深化合作,中國無懼關稅風暴,正成為全球經濟穩定的關鍵支柱。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