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確診個案數字居高不下,不少市民每日出行前會留意政府公布的個案相關大厦,不過網頁版在手機使用有所不便。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及工程學系團隊,根據政府資料整合研發出一個,可以視像形式顯示個案大厦分布的手機應用程式「疫地而處」,是全港首個由政府以外、由本地院校研發的防疫應用程式,現已於Google Play Store及Apple App Store上架供下載。
用戶打開程序瀏覽地圖,可對個案大厦分布一目了然。
帶領研發此應用程式的科大計算機科學及工程學系教授陳雙幸指,團隊以政府提供的地址資料,透過Google的服務在地圖上列點,當用戶打開程序瀏覽地圖,可對個案大厦分布一目了然。而程式亦以熱力圖形式顯示不同區域的個案密度,例如某屋苑4座大厦有個案,地圖拉到最細範圍時,會以4點藍點表示,但地區拉到整區顯示,4點滙合會變成淺天藍色,再拉遠距離,會因應滙合的個案密度增多,而變成黃色、橙色或最深色的紅色。
程式會因應滙合的個案密度增多,而變成黃色、橙色或最深色的紅色。
程式亦設GPS定位功能,用戶若允許開啟此功能,可設定個人化資料,記錄最近三天曾到訪地區附近可有確診個案。資料更會以雷達圖形式,顯示過去2小時的到訪區域風險,並可設定鄰近特別距離內,如有個案大厦,可以手機震動提示用戶。
陳雙幸表示,程序利用大數據探勘及機器學習技術研發,其中機器學習技術用於,根據用戶的活動速度,自行調減連接GPS定位的頻密度,從而減少手機耗電,「與沒有用此技術,定時每幾分鐘定位一次相比,可減少九成耗電量。」
陳雙幸指希望程式有助減低感染風險,避免下一輪疫情大爆發。
陳雙幸續指,程式日後可根據用戶需要而增加個人化功能,例如區别曾有個案到訪餐廳食肆為稍高風險,個案路經的某大厦為低風險等。他坦言目前疫情持續,市民流動性增加,希望程式有助減低感染風險,避免下一輪疫情大爆發。
科大推出首個本地院校研發防疫應用程式「疫地而處」。
為切實推進滬港合作,充分發揮香港科技大學在「芯片、人工智能和生物醫藥」等學科方面的創新創業優勢,科大建立上海產教融合中心。並在22日舉行揭牌儀式。
科大表示,揭牌儀式在徐匯濱江西岸國際人工智能中心舉行,由上海市徐匯區人民政府、港科大、上海市漕河涇新興技術開發區發展總公司聯合主辦。
港科大上海中心是港科大首個位於長三角的產學研基地,與大學在大灣區的多個產學研據點互補,完善總體發展戰略布局。港科大上海中心承擔「產教融合人才培養」和「創新孵化產業加速」兩大核心功能,將與上海市高校、企業合作打造人才培養、創新驅動和技術融合的國際化生態。
揭牌儀式期間,二十多家上海知名科創企業與港科大簽署合作協議,涵蓋信息科技、金融、生物醫藥、互聯網、製造業、媒體及旅遊業等領域,部分企業還將進駐中心。其中,在國家教育部、上海市政府以及臨港集團代表見證下,港科大、上海市徐匯區人民政府與上海市漕河涇新興技術開發區發展總公司簽署了一份三方合作協議,希望通過港科大上海中心的成立,在教育、科研、創新創業、校友拓展及高等教育政策倡議等方面開展全面合作。
此外,港科大與上海四所頂尖學府,包括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同濟大學醫學院及上海科技大學達成醫學領域的戰略合作關係。港科大正在積極籌建香港第三所醫學院,本次與四所上海頂尖高校達成戰略合作關係,既加深了各方在醫學教育、聯合研究、人才培養及國際交流等方面的合作,還將在未來醫學前沿研究、臨床醫學的研究轉化、以及培育面向未來的醫學人才等方面形成合力。
上海市委書記陳吉寧在儀式後親切會見了港科大的管理團隊及教授代表,而上海市副市長解冬致辭時表示,港科大是世界知名高校,徐匯區是上海教育科創的重要承載區,漕河涇新興技術開發區則擁有一流的科創園區。今日三方簽約,是落實滬港兩地合作的切實行動,也是强强聯合的關鍵舉措。她希望三方攜手,共謀産業發展,擴大科技交流合作,構建持續發展的滬港科創生態圈,協同促進上海、長三角乃至全國的科技發展與進步。
港科大校董會主席沈向洋教授衷心感謝上海市政府對港科大的信任,他說:「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的發展乃國家完善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之一,而香港與長三角之間的合作和發展空間廣闊,我深信,港科大上海中心成立後,憑藉其搭建的平台,我們將充分發揮在多個不同研究領域所具備的獨特優勢,積極推動滬港兩地在科創領域展開深度交流合作,最終達致互利共贏,為兩地的科技發展與創新注入強勁動力。」
港科大校長葉玉如教授表示:「港科大上海中心的落成,標誌港科大與長三角展開更深入的合作,聯同港科大在廣州、深圳、佛山等多個大灣區城市的科研基地布局,「科大創新帶」將進一步完善。我很高興,港科大上海中心已獲得多所知名大學、企業及初創鼎力支持,有利港科大進一步匯聚更多資源,發展具影響力的創新研究,攜手貢獻國家。」
負責港科大上海中心建設的港科大首席副校長郭毅可教授介紹中心的發展規劃:港科大上海中心採取了「一中心、兩基地」的協同發展模式。兩個基地分別位於徐匯西岸國際人工智能大廈(西岸基地)及上海人工智能產業集聚區「漕河涇開發區北楊人工智能小鎮」(北楊基地)。前者將主要聚焦產業生態培育及匯聚產業資源,後者則會著力構築產學研高地與科研成果的轉化。
徐匯區的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融合程度很高,將為港科大上海中心構建特色科創生態圈和賦能科技產業創新發展提供廣闊沃土。一方面,徐匯區科技創新濃度高,集聚了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等100多家國家級、市級科研機構,上海交大、復旦上醫、創智學院等15所高等院校,每萬人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95件,位列全市第一。另一方面,徐匯區產業創新氛圍足,積極布局大模型、區塊鏈、具身智能等未來產業,打造了多個瞄準細分產業的高質量孵化器,不斷培育城區發展的「未來曲線」。
港科大上海中心落成啟用後,港科大將為學生提供全新的學習路徑,讓修讀指定兩年制碩士課程的學生可選擇於上海修課一年,於港科大上海中心參與前沿研究、企業實習及創新創業活動的機會。
此外,港科大還將設立長三角科創基金,為相關合作夥伴提供技術支援、設備共用、實驗場地等服務,協助他們降低創業成本,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港科大上海中心將會成為長三角校友的交流基地,實現資源協同。
揭牌儀式上,港科大還與9家企業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包括申通地鐵、上海生物醫藥基金、百度智能雲等,他們將為港科大上海中心的教師及學生提供場景和相關產業資源,同時有12家企業落實進入駐港科大上海中心,包括雲洲智能科技、納德光學和天太機器人等;另外有18家包括中國商飛集團、寶山鋼鐵和字節跳動等企業,承諾為學生提供實習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