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一批不滿現狀港人,嚮往台灣自由氣氛和「小確幸」浪漫,帶同家人移居台灣,但許多人近期向當局申請定居時,卻遇到百般留難和拖延,心灰意冷決定返港,或者到他國二度移民。一位知名學者向我講述一個真實個案,都幾悲情。
香港近兩年掀移民潮,部分港人移居台灣,但近期許多人申請居留時遭留難拖延,終於知難而退。
好友說,最近重遇一位由台灣回流的港人,談起在台經歷,即大吐苦水,呻到樹葉都落。此君持有專業資格,年多前以為台灣是夢想之地,毅然循專業移民途徑赴台尋求定居。
他獲當局批淮入境,但沒有工作簽証,滿以為居住一年後,應可申請到居民資格,於是暫時為原公司做一些 freelance工作,以維持基本收入。
一年過去,當他向移民署申請居留証時,對方卻提出不同理由處處刁難,對他的申請一拖再拖,最後表明其申請不獲批准。他頓時爆晒火,不僅因為居台的希望破滅,更因當局一年前給他的溫馨訊息,與現在的冰冷對待截然不同。
他隨即向當局力爭,對方的說法是,他可以提出上訴,不過上訴理由全會在網頁上公開,以示透明度高。他當然不想將自己的申訴暴露於人前,覺得此上訴機制只是虛應故事,提出什麼理由都沒意義,最後惟有打消上訴念頭。
居台之路已斷,他也死了心,最後決定返回香港,重執原來的專業工作,幸好行內人手仍然短缺,搵工不難,只嘆浪費了一年時間。
台灣移民署對港人居台的審批越來越緊,成功的只佔少數,大部分人半天吊。
知名學者也認識一些有類似遭遇的港人,不少人同樣被拖到心灰意冷,無可奈何拿着BNO轉去英國居留,起碼那邊政府有一套明確規例,不像台灣那樣含含糊糊「任佢講」,令申請人知難而退。人同此心,於是當地港人漸掀起二度移民潮。
台灣政府對移居港人露出冷面孔,擺明「趕客」,該學者拆解背後原因,是它對這些港人本來就有戒心,除擔心中共搞滲透,也不想太多人湧入搶本地人飯碗,所以表面上仍支援香港,其實已悄悄關上大門。
從統計數字也可看到台灣政府由熱變冷,今年首兩個月,其移民署給1485名港人批出居留許可証與定居許可証,比去年同期大減25%。近月當局拖延處理申請更變本加厲,獲批的人數只會越來越少。
壞事也許是好事,台灣政府打開肚皮亮出真意圖,給抱有天真幻想的港人,淋下一盆冰水,可以清醒過來,起碼不會再受某些KOL誤導,一時衝動去了台灣之後半天吊,到時悔恨已遲。
時人物語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流亡海外的國安通緝犯有「兩慘」,一是同香港斷六親,家人怕受牽連,紛紛避不聯繫,甚至斷絕關係(例如羅冠聰哥哥);二是在異鄉寄人籬下,初時被捧為「英雄」,如今熱面孔漸漸貼到冷屁股,變成Nobody,政府官員即使出於政治需要,與他們見見面,亦擺明是敷衍「做騷」。流亡英國的「香港民意調研究所」副總裁鍾劍華,近日便同時嘗到這「兩慘」,特別是親歷英國外相的「雙面騷」,令他終於領教到英式虛偽政治,十分心淡。
英國工黨政府近日對華大吹和風,外相林德偉和財相李韻晴前後腳訪北京,多談合作,少講分歧,所謂「香港政治犯問題」則輕輕帶過,保守黨與反華政客自然連珠發砲,猛轟政府「無腰骨」。面對這波攻勢,政府要做點門面工夫,卸卸壓力,故外相林德偉上周三會見4名居英通緝犯,包括落腳不久的鍾劍華,藉此塞住反對派把口。
英外相林德偉(中)近日會見在英的國安通緝犯,在場的鍾劍華心水清,指對方僅快閃逗留15分鐘,影完相就離席,只是「做一場騷」。
今次會面由外交部政務次官衛倩婷發出邀請,除了外相林德偉出席,內政部也有官員在場
,會後衛倩婷火速在社媒X平台發帖,更圖文並茂,慌死外界唔知,循例說「港人社群的安全,是政府首務」,明顯是立此存照,表示「政府好關心佢哋㗎」,宣傳意味大於一切。
鍾劍華不愧是學者,心水較清,他同黃媒講,林德偉只在中途現身,只逗留15分鐘就快閃離場,而他一坐低,即有攝影師拍照,態度相當敷衍。我翻看林德偉的X平台帳號,他在會見後,馬上轉載衛倩婷的帖文,同時附上照片,可見他有備而來,證明自己「做過嘢」,交足差。
鍾劍華又說,當他們提出「中港政府在英國進行跨境鎮壓」時,在場官員沒有說什麼,反而問他們有何建議,又問其他國家怎樣做。這種模稜兩可態度,令他很勞氣。他拆破對方此舉的真目說,說因為工黨政府屢受在野黨質疑,才安排這次會面,「只是做騷表達關心」。
鍾劍華看透英政府這台戲,所言一點也沒錯。工黨政府面對千瘡百孔的經濟爛局,急於與中國友好,加快「東水西輸」救亡,故外交政策主調是「互利至上」,豈會為了流亡港人和香港「政治犯」,與中方反枱?由於保守黨和鷹派政客咄咄逼人,為卸壓力,只好做一做騷,以示關心這批人,不讓反對派有口實。
有份出席的通緝犯劉珈汶,談到這次會面時比較正面,但也疑慮官員「得個講字」。她說對方也有提及黎智英的狀況,「但大家最在意的,是他們有什麼實際行動」。
看英政府近期做過的事,她那問題的答案是「No」,林德偉雖見過黎智英兒子,但同樣是影吓相就散band,再沒具體跟進行動。大家見到的,反而是英官訪華與訪港時的「柔性表現」,例如衛倩婷去年11月來港,見過政務司長陳國基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崔建春,態度十分友善,盡顯「以和為貴」。
羅冠聰2020年底亦獲時任內政大臣彭黛玲(右)接見,對方同樣是敷衍了事,之後大批流亡「手足」申請政治庇護都碰釘。
英國官員的「雙面騷」,其實羅冠聰早在2020年底已領教過,當時他剛逃英不久,即獲內政大臣彭黛玲接見,十分之威水。他因知名度高,其後獲批政治庇護,但大批流亡英國的「手足」,甚至通緝犯鍾瀚林,卻苦候庇護幾年,一直無聲無息,慘成半天吊的「無主孤魂」。
更搞笑是,當時的首相約翰遜揚言會派「伊利莎伯女王」號航母往東亞巡弋,就香港問題向中方示威,但之後全無下文,約翰遜則因脫歐搞到英國雞毛鴨血,拍拍屁股黯然下台,如今已聲沉影寂。
鍾劍華等今次終於見識了英式「虛偽政治」,大夢應醒,不要對英美撐腰有任何幻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