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星島》揭市面植物奶不含奶成分 營養師:難取代牛奶

社會事

《星島》揭市面植物奶不含奶成分 營養師:難取代牛奶
社會事

社會事

《星島》揭市面植物奶不含奶成分 營養師:難取代牛奶

2022年12月22日 09:05 最後更新:10:31

在飲食健康、環保和素食的風潮下,聲稱「可替代牛奶」的植物奶愈來愈受歡迎,不少連鎖咖啡店和餐廳均推出以豆奶和燕麥奶製作的食品和飲料。根據市場調查公司預測,全球對「奶製品替代品」的需求,將以每年增加一成二的速度增長,預計至2028年,可達逾520億美元 (約4,000多億港元)。《星島》調查市面上多款植物奶,發現植物奶實際由水和植物原料製成,不含鮮奶成分,即使後來添加更多主要的營養,但被吸收率不及鮮奶;有營養師指,植物奶和鮮奶難以互相取代,各具優缺點,強調均衡飲食的重要性。

市面上奶類製品林林總總。資料圖片

市面上奶類製品林林總總。資料圖片

記者調查超市所販賣的鮮奶和植物奶,按鮮奶、豆奶、燕麥奶、杏仁奶和米奶分成5個類別,在各類別中抽取五款產品,按其營養標籤,計算每100毫升所含的各項營養值,取得每項的平均數值後,再將該數字與其他類別的平均營養數值對比,希望藉此公平地比較市場上的產品。經對比後,發現鮮奶的膽固醇、熱量和總脂肪最高(見表)、豆奶和鮮奶在蛋白質含量上取勝、燕麥奶則含較高的膳食纖維,而米奶有最高的碳水化合物。除去米奶,其餘植物奶的鈣質和鮮奶數值相近。

經對比後,發現鮮奶的膽固醇、熱量和總脂肪最高(見表)。

經對比後,發現鮮奶的膽固醇、熱量和總脂肪最高(見表)。

水和植物原料製成 只宜作輔助飲食

不少品牌以「牛奶代替品」及「媲美真牛奶」等作宣傳,但事實是否如此?翻查資料,歐洲曾有一對長年茹素的夫妻,由孩子在3個月大開始,只餵其飲植物奶,4個月後孩子因「營養不足」離世。有營養師解釋,「植物本身不會產奶,經後天加工製作出與奶相似的濃稠液體,或許稱為『飲品』會更為恰當。」他提到,嬰幼兒成長需要均衡的營養,植物飲料只適宜作輔助飲食,無法完全代替牛奶。

市面上奶類製品林林總總。資料圖片

市面上奶類製品林林總總。資料圖片

據了解,植物奶不含奶,而是由水及豆類、堅果或是穀類等植物原料製成,大致可分為乾法和濕法加工。前者將原材料浸泡後濕磨,有時會添加酶來分解出特定成分,如碳水化學物和蛋白質;後者則將原料磨成粉,分離出當中所需配料後,再與水混合。兩者提取出的液體,會再添加糖分或其他營養成分,並以均質處理,縮小脂肪面積,使脂肪不易分離,其後加熱處理後進行包裝。多數的植物可常溫保藏,保質期限較鮮奶長。

歐盟研禁植物奶以奶製品宣傳

成分表上,各植物原料的含量不高,如燕麥奶的燕麥含量大多只有一成多,杏仁奶則是接近一成。事實上,歐美等地近年也就「植物奶」一詞進行激烈爭論,歐洲法院在2017年認定,只有動物牛奶的產品廣告能使用「牛奶(milk)」等字眼,及後在2020年底初步通過「171號修正案( Amendment 171)」,該議案一旦通過歐盟委員會等批准,將嚴格禁止植物奶使用會令人聯想起奶製品的宣傳手法和包裝。此舉引起植物奶品牌發起「反植物奶審查」行動,強調植物奶更具環保效益,業界的行銷手法只是為了表達與牛奶的差異。

惟從營養學上的角度來看,兩者並無牴觸,製作原料的不同,能為人體供應不同的營養價值。消委會曾在《選擇》月刊內解構部分植物奶的特質,例如豆奶營養價值與牛奶最相近、米奶適合有食物敏感人士飲用、燕麥奶和杏仁奶則分別含水溶性纖維β-聚葡萄糖及不飽和脂肪,有助促進心血管健康;整體而言,植物奶的好處是不含膽固醇、卡路里較低,但蛋白質、鈣和維他命B12含量不及牛奶。

後加營養被吸收率不及鮮奶

市民一般為了蛋白質和鈣質飲用牛奶,從實際產品的營養數值比較,鮮奶的蛋白質為3克,較燕麥奶、杏仁奶和米奶高出至少一倍,與豆奶則相近,不過當中也有潛藏的食用規則。香港社區營養師協會主席梁穎恩指,牛奶蛋白質內的氨基酸較為優質,飲一款已集齊人體所需的多種「完全蛋白質」,若要以植物奶替代,必須同時攝取不同類別的植物性蛋白質,例如穀物和豆類等。

至於鈣質,燕麥奶含127毫克,豆奶和杏仁奶則與牛奶相近,約在110多毫克,而米奶只有當中約五成至六成。有營養師指,植物奶的鈣質本身較低,豆類雖然鈣含量較高,但在製作過程中,大部分鈣質已被過濾出去,留在「豆渣」內,植物奶含的鈣質是後期添加的;即使數值相近,亦要考慮人體的吸收率,動物性的鈣質比植物性的更易被吸收,曾有研究指,人體對奶製品的鈣吸收率達三成或以上,但普遍只吸收到其他植物奶的兩成至三成,只有豆奶的吸收率能與奶製品相比。

米奶含較高碳水化合物

此外燕麥奶和米奶的碳水化合物,分別為6.96克和11.1克,比鮮奶和其他植物奶高出不少,飲用一杯約200毫升的燕麥奶和米奶,所攝取的碳水化合物約為14克和22克,營養師指,若有管理體重,最好在飲用一杯後,少吃三分一碗至半碗白飯,否則容易在不知不覺間攝取過量澱粉。梁穎恩亦提醒,控制血糖者應要特別留意。

「目標是補充每日所需的營養。」梁穎恩強調,最理想當然是均衡飲食,如想飲用牛奶,可考慮脫脂和低脂的牛奶飲品,也可根據個人需要飲用植物奶。不過她提到,很多植物奶的營養素已被稀釋,亦即直接食用燕麥所攝取的營養成分,遠比飲用燕麥奶高;另一營養師也指,要攝取最多的營養成分,可直接服食燕麥和堅果等,舉例燕麥含β-聚葡萄糖(Beta-glucan),研究指每天攝取3克,或可降低血液中的壞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LDL)5%至10%,一般約200毫升的燕麥奶只能提供1克,但200克的燕麥片卻可供應10克。他也指,部分植物奶為了迎合大眾口味,添加糖、油和穩定劑等,市民選購前應注意成分和營養標籤。

市面奶類製品種類繁多,聲稱「可替代牛奶」的植物奶更愈來愈受歡迎。資料圖片

市面奶類製品種類繁多,聲稱「可替代牛奶」的植物奶更愈來愈受歡迎。資料圖片

由熱衷於童年興趣的「大細路」(Kidults)帶動熱潮,香港收藏品市場持續升溫。在Carousell上2024年「興趣與玩具」類別成為二手交易量最高的品類,佔東南亞、香港及台灣交易總量近45%。

Chiikawa成為港人喜歡的收藏目標。網上圖片

Chiikawa成為港人喜歡的收藏目標。網上圖片

Carousell針對平台上的香港玩具及收藏品活躍買家進行調查,揭示這群收藏家的消費習慣、社群互動及市場動向。

肯花肯買:年均消費最高逾萬港元

調查顯示,58%受訪收藏家年齡超過31歲,其中50歲以上群體佔23%,為最大比例。51%受訪者更已收藏玩具超過5年,反映「大細路」的長情投入。

這份熱愛也反映在他們的消費習慣中。大多數受訪者每年在收藏品上花費港幣1000至 10000 元,其中 31–40 歲群體最為活躍。在 26-30歲受訪者中,亦不乏每年豪花超過10000港元的狂熱收藏家。

陳茵媺分享自己收到仔女們送的Labubu盲盒。

陳茵媺分享自己收到仔女們送的Labubu盲盒。

收藏成生活日常 線上線下齊發掘

香港的「大細路」不僅熱衷於收藏,也積極參與收藏社群,將收藏視為一種生活方式。調查揭示了他們的收藏習慣:

74%的受訪者使用 Carousell 探索及購買收藏品,使其成為首選平台,而實體店(67%)則緊隨其後。

42%的受訪者每月至少購買一次收藏品,保持穩定的購買節奏來擴展收藏。

59%會系統整理收藏,這種習慣在 31 歲以上的收藏者中特別常見,他們會使用筆記本或電子表格來詳細記錄藏品。

48% 活躍於收藏社群,參與討論與交易。

Chiikawa不只是小朋友的玩意:30+ 「大細路」掀起香港玩具熱潮。

Chiikawa不只是小朋友的玩意:30+ 「大細路」掀起香港玩具熱潮。

世代偏好大不同:Chiikawa壓倒龍珠 LEGO迷集中31-40歲

調查亦顯示,手辦及玩具(64%)是各年齡層最受歡迎的收藏品,特別是「泡泡瑪特」(POP MART)及「S.H. Figuarts」等知名品牌。交易卡則排名第二,書籍及漫畫緊隨其後。

不同年齡層的收藏偏好亦有所不同。26 歲以下的受訪者更偏愛明星周邊商品,而 26 歲及以上的受訪者則更熱衷於書籍和漫畫。樂高(LEGO)在 31–40 歲的收藏者中最受歡迎,而50歲及以上的收藏者則更偏好郵票收藏,體現較傳統的收藏風格。

2025熱搜趨勢:Chiikawa‧寶可夢卡‧盲盒公仔

Carousell 的調查結果與搜索趨勢數據交叉對比後發現,香港用戶對收藏品的需求正不斷變化。過去數年,「PS5」、「任天堂 Switch」、「iPhone」及「香奈兒」等電子及奢侈品關鍵詞一直佔據搜索榜前列,而近年來玩具與收藏品的熱度亦顯著上升。「Jellycat」公仔是首批熱度激增的收藏品之一。對比2024年第一季度與2025年第一季度的「興趣與玩具」類別搜索趨勢可見,這股熱潮持續演變,香港收藏群體不斷追求新興與經典收藏品。

公仔: 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Chiikawa」從2024年第一季的第八大搜尋關鍵字上升,超越了先前排名第一的「龍珠」,成為最受歡迎的搜索關鍵詞。這一轉變延續了 2024 年的顯著增長,當時「Chiikawa」已經躍升至第二大搜尋關鍵字。此外,「泡泡瑪特」的「Labubu」與「Crybaby」等系列亦躍升至第二及第六位,顯示盲盒及限量版收藏品的熱潮仍在增長。

集換式卡牌:集換式卡牌熱度持續上升,「寶可夢」卡牌的搜索排名由 2024 年第一季度的第 22 位上升至 2025 年第一季度的第 7 位。

玩具與遊戲:「桌遊」與「拼圖」的搜索量大增,分別佔據 2025 年第一季度的第四及第五位,顯示互動式收藏體驗的興趣正在提升。同時,桌上遊戲的興起也反映了這一趨勢,成為香港人休閒娛樂的熱門選擇。

書籍類: 近期熱門的韓國漫畫《我獨自升級》(改編自網絡小說)搜索量迅速增長,2025 年第一季度排名第 18 位。此外,經典小說《哈利波特》在香港的熱度亦持續升溫,從 2024 年第一季度第 44 位上升至 2025 年第一季度的第 40 位。

92%人邊買邊賣 三大動機:騰空間‧換新歡‧賺差價遇

「大細路」帶動收藏熱潮, 港人年花萬元買童年回憶。

「大細路」帶動收藏熱潮, 港人年花萬元買童年回憶。

調查發現,92%的受訪者同時也在出售收藏品,把握市場需求,將收藏轉化為商機。出售收藏品的主要原因包括:

40% 的受訪者出售藏品以騰出空間,確保收藏保持精緻與有序。

32% 的受訪者出售藏品以獲取資金,繼續擴展收藏且不增加額外財務壓力。

20% 的受訪者出售藏品以獲取利潤,把握市場熱潮。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