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布林肯訪沙特圖抗衡中俄影響力 遭中東媒體潑冷水:再見美國,你好中國

博客文章

布林肯訪沙特圖抗衡中俄影響力 遭中東媒體潑冷水:再見美國,你好中國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布林肯訪沙特圖抗衡中俄影響力 遭中東媒體潑冷水:再見美國,你好中國

2023年06月07日 13:57 最後更新:14:11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6月6日至8日訪問沙特,據美國國務院消息,布林肯此行除了同沙特討論雙邊、地區和國際事務,還將出席美國-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海合會)部長級會議,打擊極端組織「伊斯蘭國」、蘇丹武裝衝突、也門問題也在議題清單上。

此外布林肯還試圖為沙特同以色列關係轉圜扮演「中間人」角色。出訪前一天,布林肯在美國-以色列公共事務委員會會議上宣稱,「促進以沙關係正常化可以給美國帶來切實的國家安全利益」,美國必須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更多相片
6 月 7 日,沙特王儲薩勒曼會見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P圖片

6 月 7 日,沙特王儲薩勒曼會見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P圖片

半島電視台網站評論文章截圖。

半島電視台網站評論文章截圖。

文章作者馬爾萬·比薩拉。

文章作者馬爾萬·比薩拉。

4月6日,國務委員兼外長秦剛在北京會見沙特與伊朗外長。

4月6日,國務委員兼外長秦剛在北京會見沙特與伊朗外長。

6 月 7 日,沙特王儲薩勒曼會見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P圖片

6 月 7 日,沙特王儲薩勒曼會見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P圖片

布林肯是繼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之後,一個月內第二名美方高級官員訪問沙特。路透社此前分析稱,布林肯訪問沙特的目的可能是「抗衡」中國和俄羅斯在中東地區的影響力,華盛頓希望修復與這個世界最大原油出口國的關係。

半島電視台網站6月6日發表了一篇題為「中東:再見美國,你好中國?」的評論文章,給布林肯此訪「潑了一盆冷水」。文章稱,為挽救美國在中東日益減弱的影響力,布林肯此訪意圖推進與沙特等海灣國家的「戰略合作」可能會異常艱苦。去年7月,美國總統拜登在沙特出席「海合會」峰會時曾誓言,「美國不會一走了之,留下中東真空讓中俄伊填補」,但這卻是正在發生的事。

半島電視台網站評論文章截圖。

半島電視台網站評論文章截圖。

文章認為,美國在中東地區之所以「節節敗退」,這完全是咎由自取。中東地區早已看透美國是虛偽的帝國主義大國,對所謂「人權」和「民主」只是嘴上說說,有近八成當地人認為美國就是中東的最大「亂源」,中東與美國脫鉤不僅是可能,更是必然。

文章作者馬爾萬·比薩拉(Marwan Bishara)是半島電視台高級政治分析專家,曾任巴黎美國大學(American University of Paris)國際關係學教授,被廣泛認為是美國外交政策、中東和國際戰略事務方面的權威。

文章作者馬爾萬·比薩拉。

文章作者馬爾萬·比薩拉。

文章首先指出,盡管美國表示反對,但過去一年,美國在該地區的盟友走了一條「混合外交路線」:改善了與中國和伊朗的關係,並與俄羅斯保持著牢固關係。

而對於「沙伊北京和解」,盡管拜登政府公開淡化了中國斡旋此事的外交重要性,但美國似乎對中國影響力在石油資源豐富的海灣地區和大中東地區的日益增長而感到「抓狂」。

過去20年,美國的石油和天然氣產量大幅增加,幾乎實現了「能源獨立」。盡管美國可能不再像以前那樣需要海灣地區的石油,但其堅持控制該地區,是為了在發生衝突時切斷中國的重要能源供應,並為其盟友確保這些能源供應。

上個月,布林肯還在炒作渲染,宣稱中國是「當前最重要的地緣政治挑戰」,但事實上,中國比美國在中東地區更受歡迎。除了中國,美國也對俄羅斯在中東以及其他地區的影響力感到緊張。

文章稱,拜登政府厭倦了中東國家態度上的「模棱兩可」,甚至和俄羅斯「串通一氣」,為此美國一直在警告某些中東國家,不要幫助俄羅斯逃避制裁,並要求這些國家選邊站隊,否則將面臨美國和七國集團(G7)的怒火。

「然而這些都無濟於事。」文章作者指出,到目前為止,沙特明確拒絕了美國大幅增產石油以降低油價的要求,不僅被指在能源收入方面幫助了俄羅斯,在支持烏克蘭方面也並不積極。文章形容,沙特王儲兼首相穆罕默德這種猶如對美國「豎中指」的做法,在該地區還相當受歡迎。

而在西方加緊對伊朗實施制裁之際,沙特在中方斡旋下同伊朗關係正常化,並繼續同敘利亞修復關係,「明顯沒有聽美國的話」。

4月6日,國務委員兼外長秦剛在北京會見沙特與伊朗外長。

4月6日,國務委員兼外長秦剛在北京會見沙特與伊朗外長。

作者指出,沙特這種對待美國的全新態度,其實是一種「地區性現像」,包括美國的另一個盟友阿聯酋也同中國建立了更密切的關係,改善了同法國的戰略關係,並致力於同伊朗、俄羅斯和印度接觸,這其實是以犧牲同美國的關係為代價的。

作為一個整體,中東地區的全球參與性一直非常多樣化,這一點從經濟關係上看就非常明顯。2000年至2021年,中東與中國之間的貿易額從152億美元增長至2843億美元;同期,中東與美國之間的貿易額僅從634億美元小幅增長至984億美元。盡管西方對俄制裁不斷擴大,但包括沙特、阿聯酋和埃及在內的六個中東國家,最近都希望加入中俄所在的金磚國家集團。

文章寫到這裡,作者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在過去30年裡,美國一直是中東地區佔據主導地位的戰略大國,今天依然如此,但在未來30年裡會是這樣嗎?

文章指出,在世界上如中東等一些地區,對美國說「不」其實是一種非常普遍的立場,因為大多數人認為美國是一個虛偽的帝國主義大國,對所謂「人權」和「民主」只是嘴上說說罷了。

在中東,最明顯的例子就是美國對巴勒斯坦的外交政策,美國實際上是堅定且無條件地支持以色列的。然而,巴勒斯坦這個與普通阿拉伯人息息相關的問題,還不是唯一讓當地人確信美國是一個「兩面三刀國家」的案例。

由於衛星電視和社交媒體的普及流行,中東人親眼目睹了美國在伊拉克的罪行和在阿富汗的恥辱,他們不認為美國是文明的守護者,更不認為美國是一個不可戰勝的大國。自9·11事件以來,美國對中東的干預,從資產負債表上看,也絕對沒有為自己獲利。

這也難怪,總部位於多哈的阿拉伯政策與研究中心2022年對14個阿拉伯國家進行的一項民調顯示,78%的受訪者認為中東地區的最大的威脅和不穩定來源是美國,相比之下,盡管伊朗和俄羅斯也涉及到了伊拉克、也門和敘利亞等地的事務,但如此認為的人的比例為57%。

「因此,越來越多的中東人(和美國人)認為,該地區與美國脫鉤,至少美國在一定程度上與該地區脫鉤,既是可能的,也是不可避免的,這並非巧合。」文章最後這樣寫道。

對於布林肯此次訪問沙特,其他分析人士認為,雖然美沙兩國關係不太可能真正走向破裂,但其此訪也不太可能取得實質性的突破。

分析指出兩個長期的轉變增加了美國面臨的挑戰。一是美沙關係的「長期支柱」,即美國以提供安全換取沙特穩定石油供應的做法,已經很難再行得通。路透社稱,石油產量的增加使得美國不再像上世紀70年代那樣依賴沙特原油,而沙特也不再像以往一樣依賴美國的保護。

另一個因素則是中國的高速發展。路透社稱,中國早已成為沙特最大的進出口貿易夥伴,隨著美國的戰略重心「東移」,沙特在地緣政治方面有了更多的選擇。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Tags:

印度

國總統特朗普二度上任即瘋狂加徵「對等關稅」,令業界叫苦連連,作為美國招牌的智能手機品牌Apple首當其衝成為受害者,不僅市值一夜蒸發逾3000億美元,連鎖效應更陸續有來。分析認為,「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加稅措施,或自毀「美國象徵」。

特朗普宣佈大幅徵收「對等關稅」(AP圖)

特朗普宣佈大幅徵收「對等關稅」(AP圖)

對華大幅徵稅 蘋果公司或將額外開支轉嫁消費者

據路透社報導,有分析人士表示,美國總統特朗普對世界各國加徵「對等關稅」可能會極大地改變全球貿易的格局,而 iPhone等消費品可能會受到嚴重打擊。報道稱,如今蘋果手機多數在中國製造,而美國此前已經對中國商品加徵了20%的關稅,如今又加徵了34%,令累計關稅高達54%。如果這些關稅持續存在,蘋果公司將面臨艱難選擇,即承擔額外開支或將其轉嫁給消費者。

蘋果手機等產品價格將大幅上漲3到4成

分析人士指出,蘋果每年銷售超過2.2億部 iPhone 手機,最大的市場包括美國、中國和歐洲。若蘋果公司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屆時產品價格將上漲3到4成。

蘋果手機售價或大幅上漲(AP圖)

蘋果手機售價或大幅上漲(AP圖)

在美國,最便宜的機型iPhone 16的標價為799美元。羅森布拉特證券公司(Rosenblatt Securities)分析師的測算顯示,若蘋果若向消費者轉移成本,這款手機的售價可能會上漲43%至1142美元(約8881港元)。而最昂貴的 iPhone 16 Pro Max(6.9 英寸屏幕 + 1TB 存儲空間)目前的售價為1599美元,轉嫁成本後價格將接近2300美元(約1.8萬港元)。至於蘋果公司今年2月推出的具備 AI 功能的入門級 iPhone 16e 售價為599美元,在提價43%後也將達到856美元(約6657港元)。其他機型的價格也可能大幅上漲。

今次蘋果公司或無法獲得任何豁免

報道稱,特朗普在其第一任期內對大量中國進口商品徵收關稅,以迫使美國公司將生產基地遷回美國或墨西哥等周邊國家,但蘋果首席執行官庫克當時遊說成功,為蘋果公司幾款產品爭取到了豁免。庫克給出的理由是,關稅將損害美國企業而利好韓國三星電子等國外競爭對手。然而這次,特朗普尚未宣布任何豁免。

徵稅公佈當日蘋果公司股價大跌(AP圖)

徵稅公佈當日蘋果公司股價大跌(AP圖)

特朗普宣佈徵稅當日 蘋果股價大跌

在特朗普所謂的「解放日」,以蘋果為首的美國科技股領跌。當天,蘋果股價下跌超 8%,市值一夜蒸發超過 3000 億美元。羅森布拉特證券公司的分析師克羅克特(Barton Crockett)表示,關稅的發展完全違背了他們的預期,美國的標誌性企業蘋果公司並未像上次一樣被溫柔以待。

加稅令蘋果原本停滯的銷量更添壓力

其他分析人士指出,iPhone在蘋果主要市場的銷量不溫不火,因為蘋果智能(Apple Intelligence)未能有效吸引更多買家。路透社認為,需求停滯可能會給蘋果公司帶來壓力,尤其是在關稅導致成本上升的情況下。

蘋果幾乎全線產品都依賴海外生產

蘋果公司幾乎所有產品均依賴海外生產。據彭博社報道,蘋果公司越來越多地在印度生產 iPhone 和 AirPods,但印度也被加徵了27% 的關稅。生產部分 AirPods、iPad、iWatch 和 Mac 電腦的越南也面臨 46% 的關稅。蘋果公司越來越多地在馬來西亞生產 Mac 電腦,該國將被加徵 24% 的關稅。生產部分 Mac 電腦的泰國也將被加徵24%的關稅。此外,歐盟成員國愛爾蘭也未能倖免,將面臨 20%的關稅,蘋果公司在那裡生產部分Mac電腦。

由於需要從多個同樣受「對等關稅」影響的國家和地區採購生產 iPhone 等產品所需的核心零部件,蘋果不可避免地將遭受更深遠的影響。Counterpoint Research 公司聯合創始人尼爾 - 沙阿(Neil Shah)認為,蘋果公司至少需要提價30%才能抵消進口關稅。

「美國象徵」或將被毀(AP圖)

「美國象徵」或將被毀(AP圖)

有分析師認為特朗普要親手毀掉「美國象徵

報道稱,大幅漲價可能會抑制人們對智能手機的需求,並給韓國三星電子等外國手機品牌帶來優勢。羅森布拉特證券公司的分析師克羅克特指出:「我們對特朗普關稅解放日的快速計算表明,這可能會重創蘋果公司,使該公司損失 400 億美元。」他補充說,「我們很難想像特朗普要親手毀掉一個『美國的象徵』...... 但目前看來形勢相當嚴峻。」

除了蘋果 不少科技產品製作商亦受關稅影響

除蘋果公司外,受特朗普關稅影響的大型科技產品製造商還有戴爾科技、羅技國際等。報道稱,戴爾股價暴跌19%,該公司表示,可能需要調整價格以應對特朗普關稅。總部位於瑞士、但大部分銷售額來自美國的羅技國際的股價也大跳水,創下兩年多來的最大跌幅。該公司在亞洲和墨西哥的工廠生產大部分產品。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