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衛生部門早前公布,新北市一名30多歲女子感染俗稱「食腦變形蟲」並引發腦膜腦炎,就醫後經搶救於一星期後在8月1日死亡。
Getty 示意圖
死者於7月26日出現頭痛及肩頸僵硬症狀,後續出現發燒、畏寒、頭痛、頸部疼痛抽搐隨即就醫,並於8月1日死亡,診療醫院確認其感染了為「福氏內格里阿米巴原蟲(Naegleria fowleri)」所導致的腦膜腦炎。這是全球第二宗同類個案,亦是當地在12年後再次出現該病的死亡病例。
Getty 示意圖
目前,台衛生局已經開始針對此次事件進行疫調,並發出提醒,公眾在進行戲水或溫泉活動時,應避免讓水進入鼻腔,或避免將頭部浸泡於水中;另在自然水域戲水,也應避免攪動底部池水或淤泥。若戲水或泡溫泉後出現發燒、頭痛、噁心或嘔吐等症狀,要盡速就醫。
Getty 示意圖
Getty 示意圖
營養師指出,指甲出現5大異常恐是身體發出的健康警訊,並教飲食改善方法。
5大指甲異常現象恐是健康警訊
指甲經常斷裂或出現白線,除了是外在保養不足外,也可能是身體發出的健康警訊。營養師高敏敏近日在社交平台發文指出,指甲的狀態可以反映人體的營養吸收與代謝情況,當中包括代謝減慢、缺鐵性貧血、鈣質流失等問題,皆可透過指甲的變化察覺端倪。她整理出5種常見的指甲異常現象,並提出了相應的營養建議。
Getty示意圖
健康指甲應有的特徵
高敏敏指出,健康的指甲應呈紅潤或粉紅色,表面光滑有光澤,厚度均勻,按壓時具彈性,不易斷裂,亦不應出現龜裂、凹洞或明顯紋路。若經常出現斷裂、白線、異常紋路等情況,則有可能是身體出現營養不均或其他潛在健康問題的表徵。
5種常見指甲異常與對應營養建議
1. 凸起直條紋
指甲出現凸起直條紋屬於指甲的老化現象之一,也意味著身體代謝減慢,類似指甲上的「皺紋」,生長紋路,建議多攝取優質蛋白質,如三文魚、蝦、雞胸肉及豆漿等,亦可進食富含植化素的食物,如莓果、菠菜、胡蘿蔔及小番茄等,以維持指甲健康並延緩老化。
微博圖片
2. 白色橫條紋
可能是體內缺乏鈣質或菸鹼素(維生素B3)有關,建議補鈣可選擇牛奶、芝士、乳酪及小魚乾,菸鹼素則可透過攝取糙米、堅果、深綠色蔬菜或肉類來補充。
Getty示意圖
3. 白斑或粗橫線
可能與缺鋅、壓力過大或過度勞累相關,可補充含鋅食物如牡蠣、牛肉、黑木耳及南瓜子,並增加維生素C攝取,如甜椒、芭樂、花椰菜及奇異果等。
4. 甲面變薄或出現凹陷
這類情況常見於缺鐵性貧血患者,建議進食高鐵食物,例如豬血、九孔、貴妃蚌、生紫菜等,亦可同時補充優質蛋白質以促進吸收。
微博圖片
5. 指甲易斷裂
可能因體內缺乏葉酸或生物素(維生素B7)所致,補充葉酸可食用黑豆、豬肝、綠豆及菠菜,而牛奶、熟蛋黃、酵母及牛油果則有助補充生物素。
使用電子產品應避免指甲敲擊
高敏敏提醒,除了從飲食中攝取充足營養外,日常生活中亦應注意指甲的保護。現代人長時間使用手機及電腦,建議操作時應盡量使用指腹而非指甲,以減少甲面受損的機會,保持指甲健康光澤。
微博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