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在碳排放問題上 教宗拿中國相比較 「罕見」點名狠批美國很不負責任

博客文章

在碳排放問題上 教宗拿中國相比較 「罕見」點名狠批美國很不負責任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在碳排放問題上 教宗拿中國相比較 「罕見」點名狠批美國很不負責任

2023年10月08日 11:18 最後更新:11:32

教宗方濟各近期與中國互動頻繁,9月1日他抵達蒙古訪問四天,其專機飛越中國領空時,按梵蒂岡傳統禮儀,發電報向國家主席習近平及中國人民問好,傳達祝福。

外交部發言人回應,指梵方的祝福體現了友好和善意。近年來,中國和梵蒂岡保持溝通,中方願繼續與梵方相向而行,進行建設性對話,增進理解,積累互信,推進雙方關系改善進程。

教宗訪問蒙古時,與中國互動。

教宗訪問蒙古時,與中國互動。

9月13日至15日,教宗方濟各的烏克蘭問題特使祖皮樞機訪問北京三日。與中國政府歐亞事務特別代表李輝,進行了開誠和友好的會談,雙方討論了烏克蘭戰爭及其嚴重後果,以及糧食安全和烏克蘭糧食出口受阻等問題。雙方強調,需要共同努力,鼓勵對話,並尋找通往和平的道路。
經歷了9月份的中梵互動,踏入10月,方濟各近日在聯合國發表講話時,措詞嚴厲地點名批評美國,斥其「不負責任」的西方生活方式和過量碳排放加劇了氣候危機,敦促將於11月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8次締約方大會(COP28)就逐步淘汰化石燃料達成具有約束力的氣候協定。

教宗方濟各在梵蒂岡批評對氣候問題的拖延應對

教宗方濟各在梵蒂岡批評對氣候問題的拖延應對

方濟各抨擊稱:「考慮到美國人均排放量是中國的兩倍多,是最貧窮國家平均水準的七倍多,不負責任的西方生活方式若能改變將(對氣候變化)產生重大長期影響。」CNN報導稱,方濟各的這份聲明措辭激烈,是他就氣候問題迄今為止最為強烈的表態。

據美媒報導,自2013年上任以來,羅馬天主教教宗方濟各已多次公開呼籲保護環境。2015年,他曾發佈一份教皇通諭,重點談及氣候變化以及環境問題,強調人類活動導致的全球暖化將對地球環境造成史無前例的破壞,呼籲其受眾肩負起道德責任,以減緩氣候變化對貧困弱勢群體的不良影響。

《國會山報》稱,方濟各10月4日在聯合國的這番講話是對上述教皇通諭的「補充更新」。方濟各表示,這次更新很有必要,因為人們所採取的行動還遠遠不夠,而世界「正在接近崩潰邊緣」,「我們現在無法挽回已經造成的巨大損失,甚至幾乎沒有時間來防止更慘烈的破壞活動。」
「氣候危機的某些影響已經不可逆轉,至少在幾百年內是如此。」他說,「儘管有人試圖否認、掩蓋、淡化這些問題,但氣候變化的極端跡象已經出現,而且日益頻繁和強烈。近年來,我們目睹了極端氣象、異常高溫、乾旱……沒有人可以忽視這一事實。」

方濟各指出,氣候變化可能會變得更糟,而發達國家在這一問題上所承擔的歷史責任「不成比例」,世界上最貧窮和最脆弱的人再次成了犧牲品,付出了最多的代價。

霍士新聞報導稱,方濟各特別點名抨擊美國,稱與中國相比,美國在碳排放問題上非常「不負責任」,過度排放的西方生活方式加劇了氣候問題。

他認為,個人和家庭的努力有助於應對氣候變化:「如果考慮到美國的人均排放量比中國的人均排放量要高出約兩倍,比最貧窮國家的平均水準高出約七倍,我們可以說,如果不負責任的西方生活方式能夠廣泛改變,將(對氣候問題)產生重大且深遠的影響。」

同時,方濟各還譴責發達國家領導人和企業「自私地對氣候問題視而不見」,將牟取短期收益置於集體氣候行動之上,「令人遺憾的是,氣候危機並不完全是經濟大國所感興趣的問題,他們關心的是如何以最低成本在最短時間內獲得最大的利潤。」

矛頭直指美國後,方濟各表示,他認為即將於11月30日在阿聯酋杜拜舉行的COP28有可能代表著「方向的改變」,呼籲各方屆時就摒棄化石燃料達成具有約束力的協定,對加速能源轉型做出決定性承諾。

直接點名美國,羅馬教宗的這番「罕見」表態令諸多美媒感到意外。CNN指出,方濟各的這份聲明「措辭激烈」,他就日益加劇的氣候危機發出了迄今為止「最為強烈的聲音」;《國會山報》則稱方濟各是在「羞辱」聯合國的各國領導人,試圖讓他們在為時已晚之前做出改變。

《紐約時報》亦評價稱,這份聲明既有憤怒之情,也有指責之意,並且下達了命令,與過去的教宗言辭風格「截然不同」。報導援引牛津大學神學家德拉蒙德(Celia Deane-Drummond)的話評價稱,方濟各此番發言非常「實際且犀利」,「他可能已經厭倦了(在氣候問題上)泛泛而談。」

9月異常高溫,巴西向民眾分發礦泉水

9月異常高溫,巴西向民眾分發礦泉水

據《華盛頓郵報》3日報導,根據歐盟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中心的資料,今年9月份地球平均氣溫比同期最高紀錄還要高0.5℃。這是自1940年哥白尼氣候服務中心有記錄以來,9月的最高溫紀錄。
氣候學家分析表示,今年9月的異常高溫是人類活動導致的氣候變化和厄爾尼諾現象疊加的結果,這也使得2023年極有可能成為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認為這一可能性超過93%。

從全球來看,今年9月份感覺更像是一個異常炎熱的7月,全球平均氣溫為16.38攝氏度,遠超於《巴黎協定》中規定的資料,這也預示了隨著氣溫飆升,世界將面臨越來越多的極端天氣。

方濟各就任以來,與中國良性互動不斷,這次還拿中國比較,狠批美國,看得最揪心的不是美國政客,而台灣政客,梵蒂崗是目前台灣在歐洲的最後「外交」堡壘,一旦掉失,台灣的所謂「國際」空間將受嚴重挫敗。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Tags:

極端天氣

正當特朗普的關稅政策令全球經濟震盪之際,北京對美國威脅採取強硬態度,拒絕撤回對美報復關稅,美方星期三(4月9日)凌晨0時1分起,開始對華徵收進一步關稅,即高達104%的關稅。緃然如此,中方反制的決心,卻令一眾美國政客感徬徨焦慮。

在當地時間4月8日舉行的美國參議院財政委員會聽證會上,美國貿易代表格里爾(Jamieson Greer)便遭參議員嚴厲質詢,惟格里爾金卻未能回應面對中方反制下,白宮有何背後戰略應。

美國貿易代表格里爾在聽證會上遭議員圍攻。AP圖片

美國貿易代表格里爾在聽證會上遭議員圍攻。AP圖片

據《南華早報》等媒體報道,在接受兩黨議員質詢時,格里爾僅指出,特朗普的新關稅政策正取得成效,近50個國家已與他親自討論新政策,冀實現互惠,雖然有30多年歷史的持久貿易赤字不能一夜間解決,但正朝正確方向前進。

惟特朗普在其Truth Social帳戶上發文稱,中國「非常想達成協議,但他們不知道如何開始」、「我們在等他們的電話。這會發生的!」。這個被指相對溫和的態度,與之前警告北京要撤回其報復威脅,否則「有關中國要求會議的所有談判將終止」,大相徑庭。

特朗普在其Truth Social帳戶上發文稱,中國「非常想達成協議」,被指態度轉溫和。AP圖片

特朗普在其Truth Social帳戶上發文稱,中國「非常想達成協議」,被指態度轉溫和。AP圖片

俄勒岡州參議員Ron Wyden在聽證會上反駁格里爾,指美方似乎對中國「根本沒有任何策略」。就連共和黨議員也對特朗普關稅政策表不滿。

就連共和黨議員也表達強烈不滿。北卡羅來納州的參議員Thom Tillis問及「如果這證明是錯的,我可以叫誰的脖子來勒索?」,指白宮似乎決定在各方面都發動一場貿易戰,質疑為什麽要針對那些有長久歷史淵源的合作夥伴。

Thom Tillis是少數幾位對特朗普關稅造成的影響表示擔憂的共和黨參議員,他一直批評特朗普關稅政策和保護主義政策,在特朗普上周宣布所謂「對等關稅」後,他就曾質疑白宮在重新平衡貿易方面是否制定了相應策略。

事實上,格里爾自己亦承認,「有時「(關稅)調整是會帶來挑戰」,但他有信心美國人能夠「應對挑戰」。

被特朗普威脅實施所謂報復性關稅的國家,都採取了不同的策略,包括竭力取悅、談判或奉承特朗普政府。惟中國則採取比其他國家更具挑戰的強硬立場,誓言「奉陪到底」,如果華盛頓升級貿易戰,警告可能會對美國出口徵收重大且可能匹配的報復性關稅。

外交部發言人林劍強硬回應美方在貿易戰上的威脅。

外交部發言人林劍強硬回應美方在貿易戰上的威脅。

外交部發言人林劍4月8日再次強調,貿易戰、關稅戰沒有贏家,保護主義沒有出路。中國人不惹事,也不怕事,施壓、威脅和訛詐,不是同中方打交道的正確方式。

另一名共和黨參議員Chuck Grassley在聽證會上說,雖然他支持特朗普的貿易目標,但認為總統被賦予了太多權力。

在聽證會上,格里爾亦被問到美國政府如何與北京合作,以確保中國遵守特朗普第一任期內於2020年談判達成的「第一階段」貿易協議,格里爾僅說:「我們拭目以待」。

根據該協議,北京承諾在接下來的兩年內購買價值5,000億美元的美國進口商品。北京遠遠沒達到這些目標,至少部分原因是新冠疫情造成的貿易中斷。格里爾表示,協議構思很好,但指責拜登政府未能有效執行。

格里爾也承認,中國在關鍵礦產加工領域佔據主導地位,並警告美國正處於「危險」境地,需要在貿易、監管和環境政策方面採取「緊急」行動。

中國在全球關鍵礦產加工領域佔主導地位,提煉了大量對清潔能源和其他產業至關重要的關鍵礦產,如鋰、鈷、鎳和稀土。為反制特朗普的關稅措施,中國在先前採取的措施基礎上,進一步加強了對更多稀土產品的出口管制。

分析家表示,股市暴跌迫使特朗普政府放鬆關稅威脅,但要發揮作用,也就是說,特朗普要改變或修正其立場。

顧問公司 Veda Partners 聯合創始人Henrietta Treyz在一份報告中指,隨著「對等關稅」的實施,硬數據將不可避免地累積起來,將令支持聲音慢慢減少,特別是當美國陷入衰退危機時。他指,市場幾天下跌 3% 確實會引起國會的關注,但真正促使人們採取行動的是,下跌的持久力或將持續多久,但預計國會在未來幾個月內不會真正限制總統的關稅議程。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