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及策劃的「賽馬會安寧頌」安寧照顧講座:《維持生命治療的預作決定條例草案》知多啲 - 社區講座27日於大館賽馬會立方舉行,為未來數月舉辦的五場社區講座系列揭開序幕。
馬會圖片
在2022年,本港共有61557人離世。病人在生命晚期,有林林總總的醫療及照顧選擇。然而,病人在臨終階段時未必有能力去決定或表達意願,而家人亦未必能就醫療和照顧選項達致共識,導致病人和其家人情緒受困擾,倍感壓力。
及早預備晚期照顧計劃、尊重病人意願以及有效地讓病人、家屬及醫護團隊溝通和討論最適切的照顧方向是十分重要。政府最近在憲報刊登《維持生命治療的預作決定條例草案》,旨在訂立相應法律框架,為病人和家屬提供全面的晚期臨終照顧服務。當中,「預設醫療指示」正是尊重病人選擇以及提高臨終病人生活質素的重要政策措施。
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及策劃的「賽馬會安寧頌」計劃,其下合作院校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醫務衞生局於27日在大館賽馬會立方合辦「賽馬會安寧頌」安寧照顧講座 - 《維持生命治療的預作決定條例草案》知多啲 - 社區講座系列的第一場講座,為未來數月舉辦的五場社區講座系列揭開序幕。
參與此次講座的講者嘉賓包括醫務衞生局副局長李夏茵、醫務衞生局副秘書長李力綱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臨床腫瘤科顧問醫生楊美雲、香港賽馬會慈善事務主管(健康社區)陳載英、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系主任及「賽馬會安寧頌」計劃項目總監 周燕雯等。
馬會圖片
是次講座有約140名公眾及業界人士參與。醫務衞生局副局長李夏茵首先介紹了《維持生命治療的預作決定條例草案》的背景,她認為有需要讓市民大眾更了解條例草案的內容,並積極推動生死教育。李夏茵強調,局方於未來將會有更多公眾教育活動,加深市民大眾對條例草案及生死教育的認識。
馬會圖片
香港賽馬會慈善事務主管(健康社區)陳載英在歡迎辭中指出,安寧服務發展需要多方面支持方能成功推行。在過去八年,「賽馬會安寧頌」計劃一直與政府緊密合作,提供具指標性的參考,希望能夠回應本港對於在社區安寧的實際需要。她期望往後的講座系列能繼續向市民大眾介紹條例草案的內容,解答及釋除大眾對條例草案的疑慮。她又表示協助建構健康社區是香港賽馬會重點推動的五大範疇之一,馬會會繼續積極探索更多不同的項目,協助大眾獲得更完善的醫療保健服務。
馬會圖片
醫務衞生局副秘書長李力綱詳細介紹了《維持生命治療的預作決定條例草案》的內容,李力綱指出,是次立法目的是希望尊重病人意願,從而提升晚期照顧的質素。他提到簽訂預設醫療指示的程序以「慎入易出」的原則實行。
馬會圖片
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臨床腫瘤科顧問醫生楊美雲分享前線醫護人員在他們工作中了解人口老化所帶來的現象。她分享到預設醫療指示可用作與晚期病人打開話題的工具,讓患者能預先為自己在人生最後階段決定是否接受維生治療,亦可協助家人在晚期病人清醒時了解和商討其意願,以令病人在被搶救的時刻,家人及醫護人員能按病人的意願提供切合病人意願的醫療程序。
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宣布,撥捐逾四億港元推行「賽馬會樂動人生計劃」,為低收入地區小學生提供免費音樂及體育教育,促進全人發展。項目星期四(4月17日)假香港文化中心舉行啟動儀式,並聯同馬會140周年紀念音樂會,展現學童才華與本地藝術文化活力。
政府政務司司長陳國基(後排中)、馬會主席利子厚(後排左七)、一眾嘉賓,與「共創明Teen」計劃的導師和學員合照。
政務司司長陳國基、馬會主席利子厚,以及「賽馬會樂動人生計劃」諮詢委員會召集人翟紹唐擔任計劃啟動儀式主禮嘉賓。
馬會主席利子厚在「賽馬會樂動人生計劃」啟動儀式上致辭。
馬會主席利子厚致辭時表示,體育及文化是馬會慈善重點範疇之一,「賽馬會樂動人生計劃」為低收入地區的小學學童提供各類型音樂及體育教育和表演機會,提升他們的自信和自我價值,促進他們的全人發展。他續指,是次音樂會作為馬會 140 週年慶祝活動之一,不僅彰顯本地年輕音樂菁英的卓越才華,同時展現香港豐富多彩、活力多元的藝術文化面貌,響應國家《十四五規劃》中,支持香港發展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願景。
政務司司長陳國基(後排中)、馬會主席利子厚(後排左),以及「賽馬會樂動人生計劃」諮詢委員會召集人翟紹唐(後排右)在十位「賽馬會樂動人生計劃」的學童陪同下,為計劃啟動儀式擔任主禮嘉賓。
政務司司長陳國基致辭時祝賀馬會成立 140 週年,並感謝馬會透過其慈善信託基金多年來捐助不同項目,在改善市民生活、支持社區和文化發展方面不遺餘力。他表示,「賽馬會樂動人生計劃」有助構建共融、具創造力和活力的香港,透過為基層學生提供免費、優質和度身制定的音樂和體育活動,讓他們得到多元化的學習體驗,促進正向全人發展。
香港賽馬會 140 週年樂動人生音樂會由約百名參與「賽馬會樂動人生計劃」的小學生演奏樂器、表演武術及跆拳道作開幕表演。
是次音樂會由約百名參與「賽馬會樂動人生計劃」的小學生演奏樂器、表演武術及跆拳道作開幕表演。多名受惠於馬會捐助項目的音樂家,包括曾獲發「香港賽馬會獎學金」的優秀音樂家、「香港賽馬會音樂及舞蹈信託基金」得獎者,以及曾參與馬會慈善信託基金聯合主辦的「無限亮」演出之視障藝術家等,藉此音樂會與香港管弦樂團同台演出。其他演出者包括「共創明Teen」計劃的學員、香港演藝學院使用香港賽馬會弦樂器系列演奏的學生、賽馬會齊奏音樂夢計劃的學生、誼樂社、香港弦樂團、音樂兒童基金會等,攜手共襄這場音樂盛典。
音樂會邀請了逾 900 名參與「賽馬會樂動人生計劃」的學童及其家長和教師、超過 240 名「共創明Teen」計劃的學員和友師入場觀看音樂會,為更多基層學生提供接觸和體驗音樂的寶貴機會。
香港演藝學院的學生於音樂會上以香港賽馬會弦樂器系列演奏。
為期六年的「賽馬會樂動人生計劃」是一項音樂及體育校本項目。計劃參照著名的「El Sistema」音樂教育系統,在低收入地區的小學提供音樂和體育活動,旨在培養孩童從小對藝術和體育的興趣,讓他們不論背景或身份,均享有平等的成長和學習的機會,促進學童的全人發展。
計劃提供三層校本高質的音樂和體育活動,課程設計因材施教。第一階段為學生提供基礎入門體驗活動,如工作坊、小型演奏會、趣味運動課堂等;第二階段則提供持續訓練,學生可選取至少一項體育或音樂專項深造,並參與樂團或體育校隊,計劃亦為參與學校提供訓練所需樂器或運動器材;第三階段將為具有潛質及卓越的音樂或運動學員提供進階訓練,包括向他們提供獎學金或資助報讀相關專業課程,以及海外交流的機會等。此外,計劃為音樂導師及體育教練提供專業培訓,亦透過舉辦不同類型活動,例如音樂表演、社區演出及體育比賽,讓學員學以致用,提升家長和社區的支持及參與度。
計劃在2024 年以先導形式推行,目前已有五間小學參與,目標將於2026/27 學年擴展至15 間小學,涵蓋觀塘、深水埗、葵青、北區等低收入地區,預計可惠及超過十萬名學童、其家庭成員和教師,以及公眾人士,當中超過 8,000 名學生透過計劃接受持續或進階培訓。
「賽馬會樂動人生計劃」由香港浸會大學、港協暨奧委會「奧夢成真」、香港教育大學和香港管弦樂團聯合主辦。有關更多計劃的詳情,請瀏覽網頁:http://www.jcprojectmuse.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