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小林製藥「紅麴保健品」事件,社長小林章浩承認拖了近兩個月才回收產品,日媒就指日本企業「太認真」的陋習導致無效率,反而累事。
小林浩章﹕2月初已有回收比理準備
小林製藥社長小林章浩在記者會上,承認他在2月初就知道食品可能出問題﹕「我大概是在2月6日聽說的,那時候我就有了心理準備,可能必須要回收產品。」由小林章浩2月6日得悉事件到公司在3月22日才宣布回收,間隔超過1個半月有多。
民眾因小林延誤多吃100粒問題食品
但日本民眾被小林章浩這樣一拖,以1天3粒保健品攝取量計算的話,受影響人士就多吃了100多粒有問題的保健品。
無法查明致不回收說被捱轟
小林製藥解釋,主要是因為「人力不足」,無法確定這些症狀是由該產品引起。如此說法令公眾罵聲四起,專家批評,小林製藥應先「公布事實」回收產品,而非先「進行調查」,認為是致命的判斷失誤。
擔心社長答不出回收原因
分析指出,公司最擔心的不是要回收產品,而是在宣布回收、社長謝罪時,答不出甚麼原因產品出會問題;公司向地方政府或監管機構說明回收原因時,也不能回答「不知道」,但結果拖了近兩個月,小林浩章還是要說句「不知道」,顏面盡失。
日媒﹕執着於「認真」更累事
日本獨立記者窪田順生分析指,事件完全反映日本企業對於危機管理時,要「認真確認事實和查明原因」。窪田認為,確認事實和原因固然重要,但過度執著的話,若像現在無法快速確認原因的話,便會出事。「像這次的小林製藥一樣,過度執著於『確認事實』和『調查原因』,把該做的事情往後推。」窪田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