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好讀」頒獎禮在會展舉行,本屆新增兩個獎項,包括「本地原創大獎」及「名人推薦好讀」,分別嘉許本地作者及由社會知名人士推薦優質作品。
教育局局長蔡若蓮。 政府新聞處圖片
蔡若蓮指,教育局每年為幼稚園、小學和中學提供推廣閱讀津貼,支持學校舉辦多元化的閱讀活動,亦持續為教師舉辦不同形式的專業發展課程,提供閱讀指導方法。
網上圖片
今屆「十本好讀」以「飛越書本世界」為主題,投票人數創歷屆新高,數字首次突破5萬。小學生最愛作家為鄧文瀚,其作品《STEM在大嶼》亦獲「本地原創大獎」;中學生最愛作家為阿濃。作家林語堂的《蘇東坡傳》獲得教育局局長蔡若蓮推薦得到「名人推薦好讀」。
而小學生及中學生最愛書籍分別為作者諸星恩及黎欣瞳的《#我的媽媽是網紅》及《一杯奶茶,一件案情》。
設計圖片
教育城董事會主席李漢祥表示,教育城在上年推出了「閱讀約章」,吸引約9000名學生參與。而現時有超過70%的學校正使用「e悅讀學校計劃」,電子書的瀏覽數量高達620萬本。
最新數據顯示,英國兒童漫畫和圖像小說的銷售額達到近2000萬英鎊的歷史峰值,漫畫或成改善兒童閱讀習慣的希望。
兒童市場的圖像小說銷量顯著增長
據外媒報導,兒童漫畫和圖像小說類圖書被視為英國傳統小說市場的利好信號。尼爾森IQ圖書數據公司的媒體分析師斯通披露最新行業趨勢與暢銷/滯銷作品並表示,過去十年間,成人和兒童市場的圖像小說銷量均顯著增長。
超級英雄題材是熱門類型
斯通表示,超級英雄題材一直是熱門類型,「這可能得益於超級英雄電影的推動。許多系列漫畫銷量亮眼,或許與影視改編相關。」
Getty示意圖
小說銷售額最高
在尼爾森調查的所有市場中,紙質成人小說持續主導銷售。此外,英國精裝小說也創下了有史以來的最高銷售額,其中,6部作品單本銷量超過10萬冊。斯通分析,「小說價格相對較低可能是一個因素,同時小說也給讀者帶來了逃避現實的體驗感,這或許正是當下人們所追求的。」
Getty示意圖
非小說類書籍銷售額創下近20年新低
與之形成對比的是,非小說類書籍正經歷艱難時期,銷售額創下近20年新低。斯通認為,一部分源於成本,另一部分因為互聯網,「非小說領域存在大量免費內容。過去個人成長類書籍表現亮眼,但如今熱度有所減退,不過宗教類書籍的銷量有所上升。」去年,首個由大學主導的研究專案揭示了漫畫對掃盲的影響:超級英雄可能不僅能拯救我們,並打倒反派,還能將年輕人培養成熱情的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