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習主席一句話令張雨霏放下愧疚 同潘展樂握手互動時間最長 官方發佈謝瑜握手照有深意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習主席一句話令張雨霏放下愧疚 同潘展樂握手互動時間最長 官方發佈謝瑜握手照有深意

2024年08月21日 16:01 最後更新:19:04

國家主席習近平20日接見巴黎奧運中國代表團,代表團成員逐一親切握手交流,讚揚中國健兒的表現,其中就包括張雨霏、李雯雯、潘展樂、馬龍等人。多名運動員之後在訪問或社交平台分享與習近平見面的感受。

習主席同張雨霏握手後,指著張的獎牌。

習主席同張雨霏握手後,指著張的獎牌。

張雨霏早前因為未能奪金而心有愧疚。

張雨霏早前因為未能奪金而心有愧疚。

習主席同游泳「蝶后」張雨霏握手後,指著張的獎牌,她是本屆國家隊中獲取最多獎牌運動員,因為未能再贏得金牌耿耿於懷,但習近平一句「無論輸贏,勝敗乃兵家常事」令她一下子有感觸,亦讓她有動力繼續衝往下一屆,繼續前往洛杉磯奧運會。

習近平同教練握手。

習近平同教練握手。

勞苦功高的教練亦受到重視,習主席亦同教練逐個握手交談。在大合照環節,在第一排「雙C位」潘展樂與盛李豪身後,站著的就是乒協主席劉國梁和泳協主席周繼紅。

習近平同潘展樂握手近10秒。

習近平同潘展樂握手近10秒。

在中央電視台播出的影片中,習近平同潘展樂握手時間最長,幾乎近10秒,一直握著潘展樂的手,與他交談。潘展樂隨後在微博上發文時引用了習近平在總結大會上對運動員「戒驕戒躁」的囑託,表示自己走下領獎台,一切從零開始,將為中國體育強國事業持續努力。

潘展樂微博。

潘展樂微博。

有網民發現,在潘展樂發完這條微博後,馬上下線了,就像之前潘展樂解散了自己的粉絲群。網民大讚潘展樂屏蔽外界干擾,一心一意做好自己。

網民讚賞潘展樂。

網民讚賞潘展樂。

習近平在與17歲全紅嬋握手時,更配合她的身高,彎下腰聽全紅嬋說話。而看全紅嬋的口型,似乎是在說「我是全紅嬋」。同全紅嬋握手後,習主席指一指全紅嬋,向著馬龍等運動員,似乎在談論全紅嬋的表現。

習近平彎下腰同全紅嬋講話。

習近平彎下腰同全紅嬋講話。

馬龍是到目前為止,中國運動健兒中獲得最多金牌的運動員,都不是第一次獲中央領導人接見,相信習主席對他亦有印象。

習近平與馬龍握手。

習近平與馬龍握手。

習近平與鄭欽文握手交談。

習近平與鄭欽文握手交談。

同鄭欽文握手後,習主席亦停下腳步與她交談。鄭欽文為中國贏得史上首面網球女單金牌,行程緊逼的她,兩天前從美國趕來,參加這個表彰大會,今日凌晨2點要馬上趕去美國準備美網。她說:「我覺得這是我人生當中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無論如何我都要回來。為國爭光,永遠要高於個人榮譽,我覺得這也是為什麼這次在巴黎奧運會打得這麼有勁,比我平時表現都要好的原因之一。」

兩位舉重金牌得主侯志慧及李雯雯在網上發佈的帖文也難掩激動之情。

侯志慧在微博分享與習近平的對話。

侯志慧在微博分享與習近平的對話。

連贏兩屆舉重女子49公斤級金牌的侯志慧表示:「東京奧運會後的接見,總書記就認出了我,還比劃了舉重的動作。這一次他問我說你個子這麼小,怎麼這麼大力量,我說依靠日積月累的訓練。很感動,很開心!總書記的講話鼓舞了我,我將牢記他的囑託,繼續挑戰極限,奮鬥拼搏!」

習近平和李雯雯握手。

習近平和李雯雯握手。

李雯雯說自己激動難以平復。

李雯雯說自己激動難以平復。

同樣連續兩屆奧運摘金的舉重選手李雯雯,亦在微博透露與習近平的對話。她回憶,習近平對她說:「我知道你,女霸王,力拔山兮氣蓋世,無人能敵。」李雯雯表示,會「帶著總書記的誇讚,繼續向下一個目標前進」。

習近平與射擊金牌得主謝瑜握手致意。新華社圖片

習近平與射擊金牌得主謝瑜握手致意。新華社圖片

值得注意的是,官方新華社發佈習主席接見第33屆奧運會中國體育代表團的新聞時,附有四張圖片,其中只有一張是同個別金牌健兒握手,而相片中的這位金牌得主是射擊男子10米氣手槍冠軍謝瑜。

一般來說,新華社發布的官方照片有一定深意。

熟悉北京政情人士認為,謝瑜來自貴州大山,是中國最為貧瘠的地區,是典型來自大山中的孩子,在國家體育發展體制下得到機會,憑著自己努力奮鬥,改寫命運,亦讓家人過上更美好生活。有關方面特別通過新華社發布這張通稿照片,一是通過謝瑜的成功之路引證了中國式現代化的獨有特色,第二對大山中奮鬥的年輕人有鼓勵作用。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Tags:

張雨霏

往下看更多文章

「中國製造」承包了這個鄰國的衣食住行

2024年11月01日 10:22 最後更新:10:36

大家可能會覺得俄羅斯的工業繼承了蘇聯「重工業重,輕工業輕」的產業結構,但這個說法在現今並不準確。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始終未能實現經濟轉軌,整個工業部門都處於低迷的發展狀態中。原本孱弱的輕工業未能實現顯著進步,而曾經強大的重工業,也不斷衰落。

那麼,俄羅斯人需要的工業製品都從哪裡來呢?答案是中國。

據內地公眾號「地球知識局」,憑借冠絕全球的工業生產能力、得天獨厚的地緣優勢和日趨密切的雙邊關係,中國已成為俄羅斯最重要的貿易夥伴。

中國製造,已經「承包」了北方鄰居的衣食住行。

2023年1月,湖北武漢某汽車製造廠。

2023年1月,湖北武漢某汽車製造廠。

眾所周知,俄羅斯幅員遼闊,自然資源豐富,擁有世界上最大儲量的礦產和能源資源,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氣輸出國。

然而,俄羅斯也是所謂「資源詛咒」的典型案例。豐富的不可再生資源令俄羅斯始終難以實現產業結構調整,國內製造業發展相對落後。

當下的俄羅斯,就像是一個巨大的原材料基地,整個國家的經濟活動都圍繞原材料展開。

俄羅斯的經濟發展高度依賴原材料部門,出口份額最大的是燃料能源,大部分投資也流向了採掘工業。2016-2018年,能源、原材料相關行業在工業中的比重從63%增至67.5%。

原料很多,產品很少。在這種條件下,俄羅斯的國內經濟始終與國際貿易高度融合。也就是說,俄羅斯需要把國內的原材料賣給外國,並從外國購買各種工業製品。

具體來說,俄羅斯賣得最多的是礦物燃料、礦物油和瀝青;而買得最多的則是機械設備、電氣機械和交通工具。

剛好,俄羅斯的南方好鄰居中國,則需要大量的原材料,又有天量的工業產能。於是,中國順理成章地成為俄羅斯最大的進出口貿易夥伴。

俄羅斯賣給中國的,絕大部分是石油、天然氣之類的原材料及其粗加工產品。

那麼,俄羅斯從中國又買走了什麼呢?四個字:衣食住行。

先來說「衣」。2023年,俄羅斯從中國進口的服裝(針織和非針織)超過30億美元,在同類全部進口中佔比超過50%。

同年,俄羅斯從中國進口了超過34億美元的鞋子,佔俄羅斯鞋類全部進口的76%。這些產品大部分來自中國的義烏、溫州、廣州和佛山。

此外,地處高緯度地區的俄羅斯人民還離不開羽絨服和皮草。這份溫暖,由江蘇常熟、河南台前以及浙江海寧承包。

2023年,俄羅斯從中國進口超過2億美元的羽絨製品,佔俄羅斯羽絨製品全部進口的98%;還有5億美元的毛皮、人造皮,佔俄羅斯此類全部進口的92%。

然後說「食」。雖然俄羅斯不太從中國直接進口食品,但用來生產食品和日常吃飯的工具卻離不開中國。現代農業生產離不開各種農用機械,而中國作為農機強國,能夠生產14大類、95小類、3000多種農機產品。

機電產品是中國對俄出口第一大類商品,佔中國對俄出口總額的49.8%。俄羅斯一直是中國農機出口的主要目的地,是中俄機電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

此外,俄羅斯人的餐桌上還擺滿中國製造的餐具。2023年,俄羅斯63%的進口餐具來自中國,合計價值超過12億美元。

至於「住」一個俄羅斯人的房間里,很可能擺滿了來自中國佛山、東莞和廣州的傢具和床品。2023年,俄羅斯從中國進口了超過15億美元的傢具和床上用品。

同時,俄羅斯人的房間還會插滿來自中國的家用電器。俄羅斯市場上的電視機、洗衣機、冰箱,中國品牌在銷量和銷售額方面均名列前茅。在歐美品牌退出俄國市場之後,中國品牌更成為俄國顧客的心頭好。

目前,海爾已成為俄羅斯排名第一的電視品牌,緊隨其後的還有小米和海信。此外,海爾還是俄羅斯排名第一的洗衣機品牌。

「行」則更是中俄貿易的重頭戲。2023年,俄羅斯從中國進口了超過200億美元的汽車及配件,佔同類全部進口的80%。

這一年,俄羅斯市場銷量最高的是本土品牌伏爾加,排名第二的就是來自中國的長城汽車,第三則是吉利。還有,奇瑞在俄羅斯也很受歡迎。

衣食住行以外,中國的手機和平板電腦也在俄羅斯市場大放異彩。中國品牌手機在俄羅斯佔有率已過8成,紅米、傳音和Realme名列前茅,而華為則成為俄羅斯排名第一的平板電腦品牌。

可以看到,承包俄羅斯人民衣食住行的商品,主要來自中國南方的兩大經濟中心——長三角和珠三角。

但是,價值千億美元的中國貨物,光是製造還不夠,還需要合適的物流運輸服務才能完成貿易。這時候,北方城市的口岸就要閃亮登場了。

其中,機械設備、電子產品和服裝大多會通過內蒙古的滿洲里口岸。這座口岸也是中俄貿易最重要的口岸,承擔了陸路運輸60%的貨運量。服裝、紡織品和日用消費品則會走黑龍江的綏芬河口岸及黑河口岸。化工產品則通過內蒙古的二連浩特口岸。

大連港和天津港則是海運的主要擔當,汽車和機械設備主要會通過這裡進入俄羅斯。

此外,哈爾濱至莫斯科的中歐班列也日益成為中俄貿易的重要運輸手段。

可以看到,隨著中俄貿易關係的深化,中國已經成為俄羅斯經濟和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合作夥伴。無論是衣物、食品,還是日常用品和科技設備,越來越多的商品來自中國,極大地滿足了俄羅斯人民的需求。

2023年,中俄雙邊貿易總額同比增長26.3%,歷史性地首次突破2000億美元大關,達到2401.1億美元。

在地緣政治背景下,中俄之間的經濟合作有望在更加多元的領域展開,包括高科技、數字經濟和新能源領域。

中俄能源合作不僅僅局限於傳統的石油和天然氣領域,還將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拓展。

2023年,兩國簽訂了關於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領域的合作協議。與此同時,中國企業在俄羅斯建設的多個風電和太陽能項目已陸續啓動。

中俄之間的鐵路運輸路線已經成為歐亞大陸的重要貿易通道,特別是「中歐班列」將進一步擴大運輸量。2023年,「中歐班列」中經由俄羅斯的貨運量增加了近30%,兩國之間的物流基礎設施已經高度成熟。

「中歐班列」貨運集裝箱

「中歐班列」貨運集裝箱

中國的電商平台,如阿里巴巴旗下的速賣通(AliExpress),已經成為俄羅斯電商市場的重要參與者,預計未來幾年電子商務領域的合作也將顯著增長。

在貿易之外,很少有人知道,俄羅斯遠東地區的大量土地已成為兩國經貿合作的重要場地。2018年,俄羅斯遠東地區約有220萬公頃土地為農業用途,中國人參與經營的土地約佔16%。

可以預見,未來中俄經濟將形成更加緊密、相互依賴的局面,為兩國的長遠發展提供持續動力。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