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施政報告2024|「簡樸房」取代「劏房」 最低標準有理據 學者撐認證登記制度將發揮效用

博客文章

施政報告2024|「簡樸房」取代「劏房」 最低標準有理據 學者撐認證登記制度將發揮效用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施政報告2024|「簡樸房」取代「劏房」 最低標準有理據 學者撐認證登記制度將發揮效用

2024年10月16日 18:43 最後更新:18:51

去年《施政報告》提出成立「解決劏房問題」工作組,今年就提出規管框架,合規格的劏房可以登記為「簡樸房」,標準是必須有窗、有獨立廁所、面積不少於8平方米、樓底有高度要求等。現時不符合相關規格的劏房業主,必須改建成合標準的「簡樸房」,找專業人士確認並申請認證,否則將之出租便要負刑事責任。特首李家超強調,不合標準的劏房會逐步被取締而減少,直至「清零」。

不過,法例設寬限期,讓已登記業主享寬限期,寬限期過後業主繼續出租不合標單位便屬違法。消息指,當局傾向重罰,包括監禁及罰款,因必須具阻嚇性。而新進入市場的就必須申請認證為符合標準的「簡樸房」才可出租,不會有寬限期。

據政府估計,現約有11萬戶居於劏房,約三分之一不合規,當中約4成劏房租戶不符合申請公屋資格,如單位被取締,政府需要有安置安排。

據政府估計,現約有11萬戶居於劏房,約三分之一不合規。

據政府估計,現約有11萬戶居於劏房,約三分之一不合規。

不少人都有疑問,為何將「簡樸房」面積定於不少於8平方米?中大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兼經濟學系副教授莊太量認為,「簡樸房」的面積不少於8平方米、即約86平方呎,其實是「睇餸食飯」的最低標準,否則以現存劏房面積而言,相信立法後,很多人將「無屋住」,「就好似最低工資咁,這是社會底線」,未來可望逐步提升。

據2021年香港人均居住面積中位數,僅得16平方米,遠低於全球標準,亞洲城市如首爾、新加坡及台北等的人均面積為30至35平方米。莊教授話,「簡樸房」不少於8平方米,即等於人均居住面積中位數的一半,「可能估計住一至兩人,一張床加廁所已佔了約一半」,是最基本生活要求。

至於無須設獨立廚房,他認為,因居民可出外飲食,而且廚房要明火煮食,需要加設防煙門等消防配套,相信業主不願花錢,要符合防火標準,較難實現。新標準規定必須有窗,不能是「黑房」或「黑廁」,窗戶不可以面向光井,莊教授認為,這是基本要求,否則「差過瞓街」。

「簡樸房」無須設獨立廚房,但必須有廁所及窗,不能是「黑房」或「黑廁」。

「簡樸房」無須設獨立廚房,但必須有廁所及窗,不能是「黑房」或「黑廁」。

當局稍後會訂立一套「簡樸房」的登記制度,消息人士指,業主只需提供簡單資料,便可獲得合理寬限期,期間政府不會執法取締,作為吸引登記的誘因。而業主填寫表格交給相關部門登記後,需自費聘請專業人士作認證,政府不會給予津貼,政府希望借助市場力量,而非由政府部門逐個單位認證,相信市場有足夠專業人手承接。

莊太量認為,相關認證和登記制度,將發揮最大效用,因「劏房」問題長久而來缺乏透明度,政府無法準確得悉全港有多少劏房,只能「靠估」,若現有劏房業主要「過渡」,爭取寬限期來進行改動,便必須先登記,從而令政府掌握了「劏房」名冊,對日後政府推行相關政策,如安排居民「上樓」,或者由關愛基金去做扶貧等,都有名冊依據。

另一方面,有登記名冊後,市場透明度便大增,基層市民可取得更多市場資訊,業主在競爭加劇下,亦不敢貿然狂加租。

莊教授估計,相關取締的寬限期約為2至3年,因為業主要裝修改動以符合標準,惟市場上仍有人會冒險不願改,寧願減租也不願花錢,故舉報違規制度和罰則很重要。

當局將於12月會就此進行為期2個月諮詢,目標是明年把立法條例草案提交立法會。

高人話,「告別劏房」是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於2021年提出、特區政府最大的民生任務之一,惟這個「老大難」問題糾纏多時,今次《施政報告》終以具體著墨,定出取締的方案,踏出一大步,外界基本反應正面。學者也認為在當局深思熟慮下建議的方案,實際可行,冀在各方配合下,令本港成為真正的宜居城市。




Ariel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政府就控煙措施提出修訂條例草案,相關修訂條例草案星期五(4月25日)刊憲,列明明年1月起分階段實施,條例涵蓋加入完稅煙識別標籤、提高走私私煙罰則、擴大禁煙區、禁止在輪候登上公共交通工具或輪候進入某些地方時吸煙、禁止管有電子煙等另類吸煙產品等,相關條例下周三(30日)將在立法會首讀。

雖然修例引起部分「業界」擔心「趕客」,也有議員憂影響經商及旅客訪港意欲等,但正如吸煙與健康委員會主席湯修齊早前指出,修例已較原訂計劃推遲了一年,本港訂下吸煙率降至7.8%的目標,正面臨挑戰。他形容,現時的控煙修例只是「追落後」,因世界上很多大城市如新加坡、歐盟均已加強控煙政策。

零售點以陳列架在當眼處展示煙草產品的情況極普遍。(吸煙與健康委員會影片截圖)

零售點以陳列架在當眼處展示煙草產品的情況極普遍。(吸煙與健康委員會影片截圖)

今次修例涵蓋的,除外界焦點的擴大禁煙區、加強私煙罰則等,亦包括調整傳統吸煙產品的包裝規定,包括全煙害警示包裝;而中期亦有建議禁止銷售點陳列吸煙產品,以防止「另類宣傳」。以此措施為例,已大大落後於其他國家或地區。

儘管香港早於2009年全面禁止煙草廣告,但在零售點以陳列架在當眼處展示煙草產品的情況仍極普遍。目前全球已有逾30個國家禁止在銷售點陳列吸煙產品,如澳洲、加拿大、新加坡、泰國及英國等。最近,連比利時和馬來西亞也實施相關禁令,以減低吸煙產品展示於公眾。

政府於2018年更新煙害圖象警示,增大佔煙包面積,並顯示「請為你的下一代戒煙」健康忠告及戒煙熱線。(吸煙與健康委員會網站)

政府於2018年更新煙害圖象警示,增大佔煙包面積,並顯示「請為你的下一代戒煙」健康忠告及戒煙熱線。(吸煙與健康委員會網站)

比利時自2025年4月1日起禁止在銷售點陳列吸煙產品,包括捲煙、雪茄、捲煙紙、水煙和電子煙,法例嚴格規定,零售商必須將吸煙產品存放於抽屜或密閉式儲存架內、或以窗簾、趟門或不透光玻璃門關上,以確保產品不出現於顧客視線之中;存放位置周圍亦不能使用品牌名稱、圖片和燈光等推廣元素。違例零售商將被判監禁1個月至1年,以及罰款2,000歐元至80萬歐元。

澳洲早於2012年成為首個推行全煙害警示包裝的國家。(Tobacco Tactics)

澳洲早於2012年成為首個推行全煙害警示包裝的國家。(Tobacco Tactics)

另比利時還禁止超市和其他面積超過400平方米商店售賣吸煙產品,跟禁止銷售點陳列吸煙產品的限制「雙管齊下」,令比利時可在2040年前實現無煙世代。

至於馬來西亞,去年通過了《2024年公共健康吸煙產品管制法令》,禁止零售店和餐廳陳列任何吸煙產品,包括電子煙。雖然禁令今年10月才全面實施,但吉隆坡、檳城等已於本月1日開始執行禁令。

吸煙與健康委員會指,將煙草產品陳列在亮麗、備有燈光及精美設計的貨架上,可提高市民關注及產品滲透度。研究顯示,這些陳列會正常化吸煙行為、促進青少年吸煙、提高年輕人對品牌的認知度、以及觸發吸煙者對吸煙的渴求。據世界衞生組織,禁止銷售點陳列吸煙產品可減少衝動購買行為、提供支持戒煙的環境並限制購買行為。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