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在推動行政長官工作時,他看到市民有沒有歡笑,看到市民是怎樣生活,而落區時有市民走過來說鼓勵的話,對他來說是最大的幫助。
李家超18日接受大公報、文匯報與點新聞專訪,闡述施政報告重點並大談工作感受。當被問到早晨一般幾點起身時,李家超說,有時五點,有時想到問題就醒了,「可能每一任行政長官都有類似問題,因為有很多事情牽掛」。
「在落區的時候有一些市民走過來說鼓勵的話,對我來說是最大的幫助。」李家超認為,推動行政長官的工作,其實是看到市民有沒有歡笑,看到市民怎樣生活。他希望凝聚社會共識和力量,大家一起參與,「這樣750萬人所製造出來的力量,就大於750萬人,1加1大於2。」
施政報告方面,李家超稱報告開篇單刀直入,直接點出「改革求變、由治及興」的方向。他指出23年香港走出疫情、拚經濟和發展,24年則是安全獲得保障,香港全面進入由治及興、全力拚經濟故訂出主題增強市民信心。
李家超指出,改革的目的是「惠民生建未來」,而改革要則要提升治理和提升結果。「這個改革不只是政府的改革,而是所有市民共同參與的改革。」他稱香港正經歷經濟轉型,正走上由治及興之路,政府要做的就是指明方向、找出問題、提出解決的方法,凝聚社會共識和力量,讓全港750萬市民產生協同效應,達到「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
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多項重要改革舉措,強調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李家超說,三中全會通過的《決定》提到香港要鞏固和發展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發展新質生產力,他認為。李家超續指改革是為了結果的提升,並非為改而改,只講顛覆或只求推倒重來,是忘記了改革的目的;改革必須要明白「立甚麼」和「破甚麼」。
住屋方面,「簡樸房」受到社會廣泛討論。李家超表示,規管劏房料會影響三成單位,訂立最低標準取締劣質劏房後,其餘劏房將符合要求,並稱香港11萬劏房戶,未來會有六成合資格申請公屋。「到時候,住戶只餘四成,劏房剩下七成,足以滿足需求。」李說。
李家超重申不能急進,須務實和按部就班處理,同時也需要給房屋局一些彈性的執法空間,讓劏房戶有一個比較確實的安全網,不會流離失所,他希望在換屆前可以正式宣布實施。李強調資源有限,政府最大的責任就是確定優次、分配資源。李家超特別指,青年是香港的未來,故希望盡量幫助青年擁有自己的房屋,故在現有的制度下,給他們部分政策上的優先。
談到港人北上消費及協助本地旅遊及零售業方面,李稱現在是轉型期所以必須要改革。他指出轉型要業界主導,「我有一個好劇本也要靠演員演得好」,政府提出發展的大綱後,便要集結力量,從業員、投資者以及有創意的人,將他們有價值的東西釋放出來;而目前政府所做的就是幫助中小企過渡,推出政策解決他們在轉型中遇到的困難和挑戰。
啟德體育園工程已進入尾聲,李家超說政府一直投入資源大力發展體育事業,為破解場地稀缺的問題,「香港大球場改建計劃」也要重新檢視。他強兩場地不是排他而是要有共鳴,應該相得益彰,所以要確保啟德體育園和香港大球場發揮協同效應。
李家超提出「主場經濟」概念,稱充分利用啟德體育園和其他現有場地,主辦多項大型國際賽事,讓港隊在主場作賽建立觀眾群,讓大家一想起這個比賽就能想到香港,將主場體育發展為一個產業,轉化為經濟效益。「像我們劍擊好,可以在香港多舉辦此類賽事,既可以表現我們劍擊方面的優秀成績,亦可將它作為一個主場的體育活動,或者主場經濟。」李家超說。
施政報告中有不少篇幅論及人才,李家超認為現在來港的人才一定是覺得香港有機會才來,而目前來港的高才月入中位數約為5萬元,部份達10萬元以上,故大部分人才是因為不熟悉香港,從而與企業對接不到,因此政府就擔當橋樑角色,將人才和僱主聯繫起來,讓資訊和機會都流通起來。
談及推動北部都會區及河套港深創科園的發展時,李家超指政府非常重視,河套將會是一個真正的示範區,亦會是創新的試驗地。他舉例說醫療是香港其中一個優勢,特別是生命科技、臨床試驗方面保持較高的水準,若能與大灣區的臨床試驗平台合作,利用好大灣區8600多萬人口的優勢,可以試驗的人數便會大很多,「乘數效應」將是成倍計。
李家超強調中央是香港最堅強的後盾,全香港都有共識齊改革,一定可以開創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