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港專攜手清華大學蘇州汽車研究院 共建「航安全及人因工程聯合實驗室」承擔國家戰略任務

社會事

港專攜手清華大學蘇州汽車研究院 共建「航安全及人因工程聯合實驗室」承擔國家戰略任務
社會事

社會事

港專攜手清華大學蘇州汽車研究院 共建「航安全及人因工程聯合實驗室」承擔國家戰略任務

2024年10月30日 20:52 最後更新:20:53

港專攜手清華大學蘇州汽車研究院共建「航安全及人因工程聯合實驗室」,深度聚焦移動式自組網安全監測與自主應用系統,反覆運算研製面向極端環境與惡劣工況的航天、極地載具應用的軟硬體系統。聯合實驗室重點研發、集智攻關的「雪鴞」2信息系統,即可適用於南極內陸極端工況「大型載具智慧物聯網終端安全監測與健康管理系統」,成功透過清華團隊參與中國第40次南極考察,並已順利完成了在中國南極昆侖站的全部技術測試與性能驗證,成功取得了我國自主研發高可靠性、高精確性、高複用性車載安全應用系統至關重要的現場資料及工程經驗。

港專30日舉行「港專x清華大學蘇州汽車研究院中國南極考察「實施國家重大任務階段性科技成果」傳媒發布會」,邀請港專校董會榮譽主席、原全國人大常委譚耀宗、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教授、中國科學院香港創新研究院執行院長郝銀星博士、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副董事長張國義及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中國廣播電視香港記者站站長王喜凱擔任主禮嘉賓,共同見證港專在科研領域的重要時刻。清華大學蘇州汽車研究院院長成波教授率領科研及任務代表團,包括任務專家、載荷專家、科研專家等出席盛會。

更多相片

清華大學蘇州汽車研究院院長成波教授(右)向港專校長陳卓禧教授頒授「中國第40 次南極考察昆侖站隊國家任務結果認定函」。

清華大學蘇州汽車研究院院長成波教授(右)向港專校長陳卓禧教授頒授「中國第40 次南極考察昆侖站隊國家任務結果認定函」。

港專校董會榮譽主席、原全國人大常委譚耀宗致辭時表示,港專成功參與國家級科考任務,展示了其科研能力,也彰顯了港專「可靠‧走在前」的特質,成為邁向應用科學大學的基礎之一。

港專校董會榮譽主席、原全國人大常委譚耀宗致辭時表示,港專成功參與國家級科考任務,展示了其科研能力,也彰顯了港專「可靠‧走在前」的特質,成為邁向應用科學大學的基礎之一。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致辭時表示,港專與清華大學蘇州汽車研究院是次合作是展現了團隊在網絡安全保障和工業物聯網領域的雄厚實力,也是對香港科研實力的充分肯定。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致辭時表示,港專與清華大學蘇州汽車研究院是次合作是展現了團隊在網絡安全保障和工業物聯網領域的雄厚實力,也是對香港科研實力的充分肯定。

同日港專舉辦科普學生交流會 —「堅毅『觸』跡 — 南極與中國南極考察」,來自10 所中學和高校及不同青年組織的近200名學生和青年出席參加,反應熱烈。

同日港專舉辦科普學生交流會 —「堅毅『觸』跡 — 南極與中國南極考察」,來自10 所中學和高校及不同青年組織的近200名學生和青年出席參加,反應熱烈。

同日港專舉辦科普學生交流會 —「堅毅『觸』跡 — 南極與中國南極考察」,來自10 所中學和高校及不同青年組織的近200名學生和青年出席參加,反應熱烈。

同日港專舉辦科普學生交流會 —「堅毅『觸』跡 — 南極與中國南極考察」,來自10 所中學和高校及不同青年組織的近200名學生和青年出席參加,反應熱烈。

清華大學蘇州汽車研究院院長成波教授(右)向港專校長陳卓禧教授頒授「中國第40 次南極考察昆侖站隊國家任務結果認定函」。

清華大學蘇州汽車研究院院長成波教授(右)向港專校長陳卓禧教授頒授「中國第40 次南極考察昆侖站隊國家任務結果認定函」。

港專校董會榮譽主席、原全國人大常委譚耀宗致辭時表示,隨著全球競爭格局的變化,世界各國對南極的科研投入和戰略佈局顯著增加。南極作為國際共管的和平大陸,不僅是全球科學探索的前沿陣地,也日益成為國家戰略安全的關鍵組成部分。在當前國際形勢愈發複雜的背景下,南極已經超越了傳統的科研範疇,成為各國在全球資源競爭中的重要一環。無論是海洋資源的開發、極地環境的保護,還是未來全球治理框架的構建,南極在資源保障、氣候應對和國際影響力競爭方面,具有舉足輕重的戰略價值。

譚耀宗指,各國在南極展開的科研與技術競爭,將對全球治理的未來格局產生深遠影響。港專與清華的科技研發與專案合作,是以國家戰略任務為導向,以關鍵技術突破為主旨,以工程裝備研發為核心設定的。中國第40次南極考察任務的圓滿完成不僅是中國在極地科考領域的重要里程碑,更是國家科研實力的集中體現。作為致力於推動職業專才教育發展的高等院校,港專矢志發展成為應用科學大學,並向著這個目標邁開堅實步伐,全力前進。這次港專成功參與國家級科考任務,展示了我們的科研能力,彰顯了港專「可靠‧走在前」的特質,成為我們邁向應用科學大學的基礎之一。

港專校董會榮譽主席、原全國人大常委譚耀宗致辭時表示,港專成功參與國家級科考任務,展示了其科研能力,也彰顯了港專「可靠‧走在前」的特質,成為邁向應用科學大學的基礎之一。

港專校董會榮譽主席、原全國人大常委譚耀宗致辭時表示,港專成功參與國家級科考任務,展示了其科研能力,也彰顯了港專「可靠‧走在前」的特質,成為邁向應用科學大學的基礎之一。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致辭時表示,港專與清華大學蘇州汽車研究院攜手聯合研製的原型驗證裝備「雪鴞」2 成功參與國家第40次南極考察任務並取得圓滿成功,是展現了團隊在網絡安全保障和工業物聯網領域的雄厚實力,也是對香港科研實力的充分肯定。他說,這次合作涵蓋了資訊收集、採集和傳輸等關鍵技術,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

孫東指出,國家在深空、深地、深海和極地探測事業發展一日千里,香港有幸能參與其中。今年6月,「嫦娥六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國家實現世界首次月球背面取樣的歷史性任務,當中就有香港科研團隊的參與。「我樂見有越來越多的香港科研團隊參與國家級的重大科研項目,除了證明香港的創科實力外,更展現香港科技界助力國家科技走向自立自強的積極擔當。」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致辭時表示,港專與清華大學蘇州汽車研究院是次合作是展現了團隊在網絡安全保障和工業物聯網領域的雄厚實力,也是對香港科研實力的充分肯定。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致辭時表示,港專與清華大學蘇州汽車研究院是次合作是展現了團隊在網絡安全保障和工業物聯網領域的雄厚實力,也是對香港科研實力的充分肯定。

港專協理副校長易晨教授介紹時指出,在中國第40次南極考察昆侖站國家任務中,港專攜手清華大學聯合研製的「雪鴞」2信息系統,全面適應南極內陸超低溫、高海拔、暴風雪、強輻射、多裂隙的極端環境惡劣工況,圓滿完成了各項技術測試與工程驗證任務。港專的科研團隊以前沿的視野和創新精神,與清華團隊共同為南極任務注入了新的活力。港專與清華大學的精誠合作,不僅開創了前沿的科研創新模式,更展示出內地與香港在共同承擔國家科研任務中的協作潛力。

清華大學蘇州汽車研究院航天載具研發中心副主任、中國第39次南極考察內陸隊預選隊員孫鷺分享時表示,南極作為「戰略新疆域」不僅是中國的挑戰,也是全球的共同課題。作為高校,我們不僅要回應國家號召,積極參與科研任務,還要承擔起培養人才、服務國家戰略的責任。我相信,內地與香港的高校通過協同創新、合作探索、人才培養與科研合作,將為國家在南極領域的科學研究與工程實踐提供更多的解決方案,也將為世界提供更多的中國智慧。展望未來,我們期待通過更多的「香港-內地」高校合作,推動南極科研創新及工程應用領域的進一步探索。

2024 年「雪龍」2訪港時向世界展示了中國在極地科研中的貢獻,贏得了全球的矚目。我國在未來十年內將對南極、北極、珠穆朗瑪峰、大洋深海、平流層臨空環境、外太空深空環境開展一系列的重大探索與科研任務,清華與港專聯合團隊也將全力以赴,緊隨國家戰略腳步,堅實地完成每一個科研任務。讓我們共同期待2025年的中國南極考察與中國熱氣球高空飛行與科學試驗國家任務的裝備展現,勇毅前行,勇擔重任!

同日港專舉辦科普學生交流會 —「堅毅『觸』跡 — 南極與中國南極考察」,來自10 所中學和高校及不同青年組織的近200名學生和青年出席參加,反應熱烈。

同日港專舉辦科普學生交流會 —「堅毅『觸』跡 — 南極與中國南極考察」,來自10 所中學和高校及不同青年組織的近200名學生和青年出席參加,反應熱烈。

同日港專舉辦科普學生交流會 —「堅毅『觸』跡 — 南極與中國考察」, 來自10所中學和高校及不同青年組織的近 200 名學生和青年出席參加,反應熱烈。清華大學蘇州汽車研究院航天載具研發中心副主任、中國第39次南極考察內陸隊預選隊員孫鷺以「人類南極百年:過去現在大不同」為題,分享南極概況,人類百年來在南極的探索以及我國南極考察的歷史與現狀。他指出,南極洲的探險歷史延續了數個世紀,百年來有無數的研究和探險活動在這片寒冷而神秘的大陸上展開。南極洲所處的地理位置以及獨特的環境條件為科學研究提供了寶貴的機會,人類通過對南極洲的探險,深入瞭解地球的氣候變化、全球海洋迴圈、物種的適應性等重要問題,南極也為天文學和其他科學研究研究提供了震撼人心的場所。中國南極考察是全人類南極探險的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是科技興國、民族復興、造福人類的偉大事業。面對南極的未知和極端條件,中國考察隊員和科學家們展現出了無畏的勇氣和堅強的意志。他們的奮鬥成為人類勇往直前、追求卓越的典範。

同日港專舉辦科普學生交流會 —「堅毅『觸』跡 — 南極與中國南極考察」,來自10 所中學和高校及不同青年組織的近200名學生和青年出席參加,反應熱烈。

同日港專舉辦科普學生交流會 —「堅毅『觸』跡 — 南極與中國南極考察」,來自10 所中學和高校及不同青年組織的近200名學生和青年出席參加,反應熱烈。

清華大學蘇州汽車研究院航天載具研發中心載具專家、中國第40次南極考察隊員曲南以「堅毅的成果:中國第40次南極考察掠影」分享了考察隊員在南極實地工作、生活的情況。

港專學院4月2日與廣東終身教育學分銀行管理中心正式建立合作夥伴關係,並舉行「港專學院學分銀行服務點」牌匾揭幕儀式。作為廣東終身教育學分銀行在香港設立的首個服務點,港專將在促進粵港澳大灣區教育融合和資歷互認方面發揮關鍵作用。

在廣東終身教育學分銀行管理委員會及港專一眾嘉賓的見證下,「港專學院學分銀行服務點」正式成立,標誌著港專成為廣東終身教育學分銀行於香港的首個服務點。

在廣東終身教育學分銀行管理委員會及港專一眾嘉賓的見證下,「港專學院學分銀行服務點」正式成立,標誌著港專成為廣東終身教育學分銀行於香港的首個服務點。

港專學院校長陳卓禧教授、副校長李慧慈教授,以及廣東終身教育學分銀行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廣東開放大學校長、二級研究員劉文清、廣東開放大學學分銀行管理中心主任、研究員李雪嬋共同擔任主禮嘉賓,見證「港專學院學分銀行服務點」正式成立的重要時刻。

四位主禮嘉賓共同主禮「廣東終身教育學分銀行管理中心 x 港專學院 合作夥伴牌匾揭幕儀 式」。左起:廣東開放大學學分銀行管理中心主任、研究員李雪嬋;廣東終身教育學分銀 行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廣東開放大學校長、二級研究員劉文清;港專學院校長陳卓禧教授;港專學院副校長李慧慈教授。

四位主禮嘉賓共同主禮「廣東終身教育學分銀行管理中心 x 港專學院 合作夥伴牌匾揭幕儀 式」。左起:廣東開放大學學分銀行管理中心主任、研究員李雪嬋;廣東終身教育學分銀 行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廣東開放大學校長、二級研究員劉文清;港專學院校長陳卓禧教授;港專學院副校長李慧慈教授。

香港教育局與廣東省教育廳於2019年簽署《粵港資歷框架合作意向書》,致力共同推動粵港資歷框架合作、探索建立大灣區各級各類教育與培訓學分互認機制,以及推動大灣區人才交流。有鑒於此,港專學院與廣東終身教育學分銀行達成合作夥伴關係,促進粵港兩地學分的累積與轉移,讓學生能夠更靈活地規劃和完成學業。

陳卓禧強調,港專學院十分榮幸成為廣東終身教育學分銀行於香港的第一個服務點。港專學院與廣東終身教育學分銀行的合作,是深入貫徹《教育強國規劃綱要》中『建設學習型社會』的重要舉措,亦是深化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加強粵港澳大灣區規則銜接機制對接』的具體實踐。未來,港專將進一步促進粵港兩地學分互認、資歷互通;讓學生在兩地課程的選擇、銜接與進修上享有更大靈活性,為他們打開更多元的升學與就業之門。

港專校長陳卓禧表示,港專學院十分榮幸成為廣東終身教育學分銀行於香港的首個服務點,透過雙方合作,將進一步促進粵港學分互認、資歷互通。

港專校長陳卓禧表示,港專學院十分榮幸成為廣東終身教育學分銀行於香港的首個服務點,透過雙方合作,將進一步促進粵港學分互認、資歷互通。

廣東開放大學校長劉文清表示,「港專學院學分銀行服務點」的正式掛牌,是廣東終身教育學分銀行深化粵港教育合作、服務大灣區人才流動的重要里程碑,象徵著粵港教育合作從「共識」階段邁向「共行」階段,未來將以「港專學院學分銀行服務點」為樞紐,推動粵港資歷框架對接,探索建立灣區學分互認、資歷互通、資源共享的人才流動與協同發展機制,助推形成「標準對接—資源共享—資歷互認—人才共生」的灣區教育互聯互通新範式,助力兩地教育互通、人才互動、科研助。

廣東終身教育學分銀行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廣東開放大學校長、二級研究員劉文清表示,「港專學院學分銀行服務點」的正式掛牌,象徵著粵港教育合作從「共識」階段邁向「共行」階段。

廣東終身教育學分銀行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廣東開放大學校長、二級研究員劉文清表示,「港專學院學分銀行服務點」的正式掛牌,象徵著粵港教育合作從「共識」階段邁向「共行」階段。

港專將與廣東終身教育學分銀行合作開展多項重要工作。作為學分銀行香港首個服務點,港專學院將積極促進港澳地區更多院校和行業機構加入學分銀行體系。未來,學院還將推動學生於學分銀行建立終身學習帳戶,記錄各類學習成果,為兩地學分互認和資歷互通創造更便利的條件。同時,港專將提供相關諮詢服務,並開展宣傳推廣活動,進一步深化大灣區資歷互認及教育融合。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