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早前表示,憂慮持續造地可能衍生負資產問題,加重政府財政負擔。發展局局長甯漢豪認為,對方希望提出的,是政府要審慎,她說一直以來,現屆政府都有造地決心,但亦都強調要審慎,相信「審慎」一詞是雙方的共通點。
資料圖片
甯漢豪在一個電台節目中表示,當政府越強調有造地決心,而經濟環境並非處於最好狀態時,就有一派意見擔心,政府會否「盲目」,「不顧一切向前衝」,好像「蠻牛」一樣,而當政府造好地後,又會否不理空置率和房價,不顧一切推出。她認為可以再解釋清楚,首先,政府在造地規劃有長遠目標,未來30年將供應7千公頃土地,而未來10年將供應3千公頃,當中有不同項目,各處於不同階段,有些正在研究,有些已經開工。
甯漢豪。資料圖片
甯漢豪強調,當做好研究後,政府不會貿然展開工程,而是會先向社會及議會交代,例如項目分多少期進行,當時政府的財政及經濟狀況,項目資金來源等,一定會視乎當時的情況。至於造好的土地是否放入賣地表,亦會視乎當時的房屋供應,空置率等情況,按步就班進行。
發展局表示,首批207位來自公營機構、顧問公司和承建商的香港工程師,通過粵港澳大灣區工程專業職稱評價,取得內地相應工程專業的職稱資格。
(前排左十三起)香港工程師學會會長馬紹祥、甯漢豪、發展局常任秘書長劉俊傑、中聯辦教育科技部副部長葉水球及其他嘉賓,與出席的工程師合照。 政府新聞處圖片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出席工程師學會舉辦的慶祝典禮時說,試點職稱評價開創香港專業人士獲取內地職稱的創新機制,是兩地專業資格領域規則銜接的重大突破。融入內地職稱評價系統,有助香港專業人才的技術水平和資歷獲得内地市場認可,為在內地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左五起)發展局常任秘書長(工務)劉俊傑、甯漢豪、香港工程師學會會長馬紹祥、香港工程師學會前任會長李志康及其他嘉賓在典禮上合照。 政府新聞處圖片
相關的評審機制自23年制訂,並以先行先試的方式,在土木建築、岩土、公路、電機和測控儀器五個範疇開展試點評價,當局表示,將繼續與內地有關部門保持緊密合作,落實在2025年中,將職稱評價的評審機制常態化,並擴展到其他如測量、建築等專業。
(左起)發展局常任秘書長(工務)劉俊傑、中聯辦教育科技部副部長葉水球、甯漢豪、香港工程師學會會長馬紹祥和香港工程師學會前任會長李志康在典禮上合照。 政府新聞處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