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區政府在政府總部舉行企業參與北部都會區發展簽署儀式,超過80間企業簽署,當中包括發展商、銀行及電訊等本地和中資企業。
北部都會區。政府網站圖片
信和置業副主席黃永光在儀式後,感謝政府向企業展示了北部都會區完整藍圖,當中包括很多創科項目,亦會有大學城地域。他認為北都發展潛力非常高,信和集團對北都和香港發展充滿信心,強調一定會支持。
點擊看圖輯
行政長官李家超出席企業參與北部都會區發展簽署儀式致辭。政府新聞處圖片
北部都會區。政府網站圖片
港深創科園公司行政總裁馬惟善表示,很開心能與64個合作伙伴簽署合作備忘錄;政府上星期公布河套區香港園區發展綱要,以2030及35年作為重要里程碑,他指園區三座大樓今年底陸續落成,園區會繼續吸引海內外頂尖科研、大學及企業人才,令河套香港園區成為世界級創新樞紐。
北部都會區。政府網站圖片
中銀香港副總裁王化斌表示,北都是香港未來新動力,目前的行業規劃與香港作為貿易航運中心的定位高度契合,活動充分顯示對未來發展的信心,展示企業願意投入北都發展的意願。中銀作為在港最大的中資銀行,將堅定支持北都發展。
北部都會區。政府網站圖片
華潤置地則表示,會以實際行動展示使命擔當,支持政府在北都的發展計劃。華潤置地亦與新世界發展簽署了北都的合作協議,正積極推動前期工作,預料會在2025年啟動開工建設。
行政長官李家超出席企業參與北部都會區發展簽署儀式致辭。政府新聞處圖片
立法會議員劉國勳建議,將洪水橋新發展區土地整合,並改劃發展北都大學城。
北部都會區。資料圖片。
24年施政報告提到,政府已在北部都會區預留最少80公頃用地,發展「北都大學教育城」。民建聯立法會議員劉國勳建議將洪水橋新發展區內原本被劃為其他用途的土地,包括位於洪水橋南北面的部分政府、機構或社區用地、工業及物流用地,整合並改劃用作發展北都大學城,令區內發展「大學城」的土地由原本只有約5公頃,增加至24至48公頃。
劉國勳接受傳媒訪問時表示,洪水橋目前規劃是2018年的決定,他提倡「動態規劃」,政府重新檢視洪水橋/厦村的規劃,因應本地及外地學院都對「大學城」的反應積極,建議整合土地並更新土地用途,用作發展「大學城」,配合北都其他科研創新園區,培育及培訓本地人才。
他指出,目前政府規劃的「大學城」分散於牛潭尾、新界北新市鎮及洪水橋/厦村三個地段,當中洪水橋於去年已啟動收地並已基本完成,相信會比未啟動收地的牛尾潭,更快能提供土地,發展「大學城」。港鐵洪水橋站預計於2030年落成,在毗鄰建設「大學城」,將能充分利用一帶地段周邊交通配套。他認為考慮到整體發展時機、土地準備情況及交通配套等,洪水橋是三個選址中,最有優勢發展「大學城」的地方。
劉國勳。巴士的報記者攝
劉國勳又建議政府考慮教育用地重新規劃時,應融合「產學研居」的社群概念,包括引入與重點課程相關的企業、研究所及學生宿舍及人才公寓等,從而更大程度發揮各設施間的協同作用,而洪水橋規劃本身有住宅及產業,可與大學城產生協同效應。